2004年夏天,去延安之前,心情多少有些激动,脑海里也不时出现小学念过的那篇课文:《杨家岭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毛主席走出窑洞,来到他亲手耕种的地里…杨家岭的早晨,一片金色的阳光……” 是的,2004年夏天去延安之前,杨家岭似乎是我关于这座红色故都的全部印象。至于延河、宝塔、南泥湾、安塞腰鼓等耳熟能详的人文景观,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抽象的词汇上,没有任何具体印象。 那年夏天,我在西安政治学院参加为期40天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其中有一周,我们前往学院所属的延安基地,零距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熏陶。 当年由西安去延安的绿皮火车慢得出奇,我和同伴们便有了足够想象和憧憬这座红色之都的时间。 等真正到了延安,这座城市的狭小和灰暗还是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在我最初的预设中,作为中国革命摇篮和最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延安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城市建设理应达到相当规模和较高水平。 事实上并非如此。2004年我所看到的延安,市政建设水平远远不及南方的一些发达县城,整个城市显得老旧而灰暗,和陕北的黄土高坡和漫天风沙倒是很般配。 2013年夏季某天,看到延安投资千亿削平33座山头打造新城的新闻,我一点也不意外,甚至打心眼里赞成。 不为别的,只因延安市区实在是太小太拥挤太落后了。 我不知道延安市政建设的落后与革命遗址的保护有没有直接联系,但我深信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介绍,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占陕西省红色资源总量的72%,拥有全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 那次为期一周的延安之行,我们先后到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等革命旧址重温历史,到宝塔山、南泥湾、清凉山参观见学,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接受教育。 不得不承认,即便不谈主义和信仰,延安革命遗址群及其散发出的精神力量依然让人震撼。 在那些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岁月里,有那么一群人,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用那么一股劲头,最终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彻底改变了全体中国人的命运。 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改变,不容丝毫的忽视,不容无原则的置疑,唯有肃然起敬。 在延安,窑洞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参观见学还是我们的住处,到处都有窑洞的影子。 西安政治学院延安教育基地的建筑很有特色,明明是新建的楼房,一楼的房间却被刻意设计成窑洞的样子,大概是想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吧。 这个教育基地紧邻长庆油田的一个采油厂,形成了一个小镇,城镇化水平较高,当地居民优越感很强,声称这个地方的消费水平比西安还要高。 显然,这多少有点坐井观天的意味。事实上,虽然延安的经济实力在整个陕西省能排到前十以内,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明显。 2021年3月中旬,我陪母亲和大舅到山西旅游,看过壶口瀑布后,依照母亲的意愿,专门去了一趟南泥湾和宝塔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时隔16年,延安的市政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多了,城市亮了,包括宝塔山在内的各红色旅游景区管理也变得正规有序起来。 在南泥湾那个巨大的共产党党徽面前,入党56年的老母亲带着我这个党龄相对年轻的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那一刻,不知怎么就有了感慨万千、热血澎湃的感觉。 那天晚上就餐,我们选择了宝塔山下的一家陕北风情饭庄,不仅饭菜可口,大厅还有一位民间艺人在表演陕北快书。
2013年7月18日晚草于辽宁沈阳,2021年7月12日晨完善于河北石家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