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看到李元霸说宝钗
查看: 2010|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到李元霸说宝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5-29 07: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好像没有说到点子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2-5-29 07:38 |只看该作者



不论说什么,第一就是要明白怎么说。

怎么说?万话开口难。开口的调门拿不准,话就废掉一大半。

所以说相声评书的,要有一段定场诗。

弹琴唱歌,要有一个很长的过门。

定场诗和过门,就是先把气息调匀,找准说话的腔调。

这种情况化用到文章,知堂做得最好。迅哥儿的灯下漫笔也不遑多让。读下来甚至能觉出他们一直都在拿捏分寸。

所以下笔千言,一字万金,好像一直都是废话,又好像一个字都不能改动。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5-29 07:59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也是一样。120回,好像回回都是在重写,好像一直都在拿捏,一直都在临歧路而哭。红楼梦光是开头,前八十回就明写了好几次。第一回。林黛玉出场。周瑞家的送宫花。一次又一次的开头,一次又一次拉近镜头。这就是说,红楼梦其实吧一直都是未完稿。故事一步一步的朝前发展,然后作者一步三回头,回头修改刚刚写完的前几回。这种循环往复,造成文章自指,自我镜像,自我陷落。

红楼梦里面的人物也是这样的,一方面是要按照故事情节朝前走下去,一方面又得回过头来为自己找一个走下去的充足理由。这种情节叙事造成一种感觉:人物形象一方面好像是随机开放的,不知会走到哪里;一方面又好像命运是注定的,早已规定结局。每个人都在狗咬尾巴,团团转,难自拔。

那么,谈论任何一个人,包括谈宝钗,就遇到一个迷宫。明明是在谈这个人正在做的事情,回头看看发现是她的镜中影子,而且仅仅是多个镜像中的一个,于是迷惑,哪一个才是真的。

走出这个迷宫,就需要一根线。先把线头固定在一个基准点上,然后走下去,每走一步,线就成为记号,标记着走过的路是真实的不必重复,最后才能走出迷宫。

那么问题来了,谈宝钗,线是什么线?线头拴在什么基点上呢?基点选不准,如果把线头拴在风头上,风随心动,一会儿就乱调。


所以说,谈宝钗,先把线头拴准,拴在一个准点上。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5-29 08:09 |只看该作者
应该以判词为准点吧?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5-29 08:15 |只看该作者


为了找准基点,先朝前看看:

80回以后,黛玉逝,宝玉遁。那么,红楼梦以谁的视角继续写下去呢?

按照80回的草蛇灰线可以推定:宝钗,香菱,妙玉。后四十回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经这三个人的眼。


再回头看看宝钗的所做所为:

都知道的事儿,不赘。


那么结论很明显:宝钗的准点只有一个,唯一的原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5-29 08:36 |只看该作者
年龄都有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5-29 08:40 |只看该作者
大家一起涌入红学研究的大军不好玩。咱们再专业,有那些常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人专业?业余的不跟专业的比。

每个人都有不同角度解读,非要弄个制子,限制思维,僵化了。再说,谁能保证制子就是准星?包括那些所谓资深专家。

比如金牌的,从她的角度,做了解读,让读者领会到她的思维的高度,有趣的灵魂,这样一幅一幅小品,比硬钻故纸堆生动可爱。

无论怎样的方式,都是花海中一朵花,包括你的此文见解。色彩纷呈才好看。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5-29 08:44 |只看该作者
水阔山长 发表于 2022-5-29 08:40
大家一起涌入红学研究的大军不好玩。咱们再专业,有那些常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人专业?业余的不跟 ...

像徐克拍东方不败。




还好金庸老爷子活得久。

自己到老还在改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5-29 08:50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29 08:44
像徐克拍东方不败。

是,还有大话西游的孙悟空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5-29 08:51 |只看该作者
水阔山长 发表于 2022-5-29 08:50
是,还有大话西游的孙悟空

不打叉了。
等徐教授说完。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5-29 09:34 |只看该作者
小徐,一直期待你说说,宝钗这个人物的观感,是否伪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5-29 10:22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2-5-29 09:34
小徐,一直期待你说说,宝钗这个人物的观感,是否伪善




这个问题确实也就是我要说的基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色。

红楼梦里面的王家,王熙凤显然是法家手段。王熙凤不识字,从小到大耳染目濡,自然而然是学的父辈的家风。看看王夫人,天天吃斋念佛,偶尔眼一瞪,嘴一叭叭,那就是法家霹雳娇娃。对比大观园外的王子腾那些做派,更加证实王家是法家派的家风。

贾家,表面上是儒家,骨子里面还是道家。贾家大房炼丹,政姥爷那套,表面上看好像是儒家,像孔子及其门徒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样子,其实那是道家。到贾宝玉这一辈上,无事忙,指望大家一起好好的,美其名曰容物,曰爱人,又称意淫,其实就是道家的 逍遥游。

薛家,商人。习惯性的见风使舵,依附权门好做生意。这种家风,导致宝钗的眼睛向上,眼里只有高高在上的人,底层人民不是她的菜。袭人跟她玩的好,因为袭人就是一个小号宝钗,心里一心一意替##分忧。

家风,教养,决定她们的思维与言行。这是底色。

那么,这是不是作伪呢?

庄子和老子都笑话儒家,说他们作伪。

荀子就说,是人就必须作伪,不伪不成人。伪,就是人为,也是为人,叫"化性起伪",一个孩子生下来,生活中不知不觉学会说话,这已经是 起伪。  真人不言,信言不美,言者不智。只要说话,就难免被老庄视为作伪。所以儒家就说,作伪,化伪,是一个移风化俗的文化过程。

从儒家法家观点看,宝钗不伪。贾家的中层领导实权派是法家,老王家,所以看好宝钗。


贾母,贾政,自然看好黛玉。

黛玉和宝玉,是红楼梦里面的二流人物,是道家。宝玉就不用说了,都知道是呆子,会担心小厮淋雨伤风,一派兼爱万物的心性。黛玉遭误解太多。黛玉其实也是一个人人平等的习性,但是偏偏给人一种刻薄的印象,这就是小说的魅力。


红楼梦一流人物秦可卿,兼美。

……

总而言之,这些人的底色找准基点,找准言说的参照物,然后才能论出一个条理性。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5-29 10:31 |只看该作者



说政老爷喜欢黛玉,看他那么欣赏大观园的题匾,就一目了然。因为那大都是出自黛玉的机杼和手笔,政老爷不知情,却发自内心喜欢。

政老爷往死里打宝玉,未必不是为黛玉好。黛玉不管不问宝玉的憨行,那以后如何安家立业?政老爷当然要管。

如果政老爷心里想着宝钗当媳妇儿,那他何必操这份闲心。管起家来,宝钗未必弱于王熙凤。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5-29 10:34 |只看该作者


黛玉写簪花小楷给宝玉交作业,哪有看不出来的呢?写字,一人一个风格,没法冒名顶替的。政老爷看看黛玉的作业,也就不了了之。打宝玉,是想到黛玉的将来。不打宝玉,是为了黛玉当下别太伤心。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5-29 10:3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别人写的要么看不进去要么看不明白,只有李元霸写的那个看明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5-29 10: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教授这个一段一段的写,我也能看明白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5-29 10:48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29 08:51
不打叉了。
等徐教授说完。

看见你还在说自己挑儿媳的标准,我就憋不住想笑话你一下。

你以为你作得了孩子的主吗?

还想干涉他的选择?

老古董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5-29 10:53 |只看该作者
撇开原著的细枝末节,黛钗之争其实就是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两种模式的区别。
当时的年代,自由恋爱大逆不道的,所以,成为禁书。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5-29 11:06 |只看该作者
海鲜酱 发表于 2022-5-29 10:53
撇开原著的细枝末节,黛钗之争其实就是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两种模式的区别。
当时的年代,自由恋爱大逆不道 ...



元霸写的是人物的性格及性格形成的背景,讨论黛钗哪个女人更可爱。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5-29 11:09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5-29 11:06
元霸写的是人物的性格及性格形成的背景,讨论黛钗哪个女人更可爱。

那么视角就该放在贾宝玉身上,而不是史太君或王夫人两口子的评价上。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5-29 11:24 |只看该作者
海鲜酱 发表于 2022-5-29 11:09
那么视角就该放在贾宝玉身上,而不是史太君或王夫人两口子的评价上。



你管人家视角放在哪儿呢?
视角放在哪儿是作者的事,
基于选定的视角把问题写明白就是写得好。
你可以把视角放在宝玉身上写一篇。

看别人写的文章,
要站在作者的视角去读,
而不是非得扭到你读者的视角去写。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5-29 11:30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5-29 11:24
你管人家视角放在哪儿呢?
视角放在哪儿是作者的事,
基于选定的视角把问题写明白就是写得好。

三个文学角色而己。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5-29 11:39 |只看该作者
海鲜酱 发表于 2022-5-29 11:30
三个文学角色而己。

以前的人家多族居在一起。一个大家族就是一个系统。
家有家风。
挑媳妇儿这事儿都是有一个喜好的。

贾家以元春为尊。
元春中意薛宝钗。

薛宝钗又不屑掺合。

我那个主题是,宝钗装是不装。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5-29 12:28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29 11:39
以前的人家多族居在一起。一个大家族就是一个系统。
家有家风。
挑媳妇儿这事儿都是有一个喜好的。

从人的社会属性上区分,黛玉更像自然人,而宝钗是比较成熟的社会人。人一旦适应了社会,就俗了,这种适应或本真的泯灭,如果能够心甘情愿,可以不视为装。如果不是自然而然,那种妥协或无奈,应该算悲哀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5-29 12:51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29 11:39
以前的人家多族居在一起。一个大家族就是一个系统。
家有家风。
挑媳妇儿这事儿都是有一个喜好的。





接着说我的。

宝钗家是商人。商人发财以后,最想当官,自己当不了官就会想着当读书人,也就是儒,最次也得做个儒商。薛家发家,其实就是从宝钗父亲这一代起来的。薛蟠不争气,宝钗就寄托了父亲的理想,一心一意作个读书人的门面。

宝钗从小读儒家书,所以她反而最儒家,张口闭口就是朱熹的道学口吻。反而黛玉和宝玉,却不喜欢谈儒家,不喜欢上贾代儒的私塾。宝玉以为,四书之外无书,皆不需读。对于四书,宝玉的读法是"尊德性",完全不同于宝钗的"道问学"。宝钗那一路,是走科举制,是要功名的。宝玉这一路,表面上看是明朝以来的儒家心学,骨子里却半是道家半释家。这个钗玉的根本差异。宝黛天天贫嘴使性,那是打机锋。宝钗与宝玉彬彬有礼,骨子里是道不同,底色不同。


归根到底还是家风不同。宝钗的言行举止,按照儒家文化看,不是装,不是伪。然而,宝钗读儒家圣贤书读偏枯,只读"道问学"这一路,而政老爷宝玉当然还有黛玉他们都是读"尊德性"偏道家这一路;再就是宝钗读书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个女孩子家最受影响的还是家风,润物细无声的是父兄的商人套路。宝钗的做事,最不显山不露水的是商人,非常投机取巧。


金瓶梅里的西门大官人,发财后也要捐个官,家里也要摆设得很儒雅,但是一眼望去都是赝品。读书人的底色是不能急就的。宝钗不醇。  读书读到意气平处,人人平等。即使端着架子,板着个脸,底色还是人人平等。看政老爷,到了宝玉面前就唬起脸,真到外面做官,宁愿自己倒贴钱也不会坏了自己的底色。宝钗不装,走的也是读书人的路,惜乎不醇,器狭。

宝钗,小器哉。

读出宝钗的小器,始入红楼。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5-29 13:06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嘲笑商人。

我们都是商人的子孙。

但是,商人也讲义,并不是唯利是图。宝钗不唯利,但是也显然不是孟子所谓的"何必曰利"。所以就造成踏空。

儒家重义,然则利在其中矣。儒家讲读书,尊德性,然则禄在其中矣。宝钗读书还没有读到孟子何必曰利的境界,这个从探春宝钗黛玉论贾府经济时就看的明白。论经济这一节,好像是纸上谈兵,其实在透出各人的底色。黛玉论经济,最简单,最实在,实在到最百姓。宝钗不醇,底色露出。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5-29 13:20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29 12:51
接着说我的。

宝钗家是商人。商人发财以后,最想当官,自己当不了官就会想着当读书人,也就是 ...

宝钗祖上是紫薇舍人。是读书人的底子。
后在内务府下做皇商。
算是恩差。

宝钗极受宠。
黛玉做男子养,宝钗又何尝不是?
宝钗几乎是她父亲一手教养出来的。
秉性是读书人的秉性。
后因父早亡,兄不济事,遂丢下心头好,捡起庶务。
专心操持。替母分忧。

她不是小器,她是无我。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5-29 13:28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29 13:20
宝钗祖上是紫薇舍人。是读书人的底子。
后在内务府下做皇商。
算是恩差。

宝钗家说到底还是奴才出身。
比不得林家清流一脉。

底色上,黛玉终究是文人的风骨。
宝钗还是按照上用的器型打造。
不然,元春不会特意多恩赐。

但宝钗自己的心性是,收敛起自己的心思。
隐忍,退避,肯让度。

我始终觉得她是看不上宝玉这种男人。
毫无抱负妈宝男。

宝玉这样的略似林佩芬的《故梦》里的陆天恩。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5-29 13:47 |只看该作者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29 13:28
宝钗家说到底还是奴才出身。
比不得林家清流一脉。




假作真时真亦假。聪明反被聪明误。

宝钗读书只偏枯,结婚独守一空室。这就是作者的戏剧化。王熙凤聪明,却误尽卿卿性命。宝钗为什么能嫁给宝玉?难道真如书里写得那么草率,权宜之策么?显然不是。婚事,那是双方门当户对的仪式,岂能一拍脑袋瓜子就定下来的。表面上是几个女人操办的婚事,背地里没有写的是四大家族互通声气的,贾家抄家,薛家使钱,王家出力,作为回报,宝钗嫁给宝玉,黛玉出局。

元春也不得不钟意宝钗。

应该是这个因果。然而这与书里情节对不上号。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稿本一直前前后后在改。


宝玉出家,在毗陵渡口上船,说是一个大雪天。毗陵驿,在常州。毗陵渡,武中奇写的几个字立在河边,一点儿都不起眼。常州这个地方,是中国气候的南北分界线。理论上会下雪,但是不可能下那么大。所以说宝玉出家,应该是躲祸去了。而且应该还会回来。

所以宝钗嫁给宝玉,薛家是算过的。而且怀了宝玉的孩子,按照古代的礼制,也不算是失败的婚姻。按照这个思路,宝钗即使看不上宝玉,但是未必看不上这门婚事。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5-29 13:52 |只看该作者



后四十回,我倾向于宝玉回来了。心如死灰,开始写书回忆少年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