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2-6-26 12:39 编辑
我记得在花开四月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花开时节正待君》,文里面讲了一个我在海边认识一个八十五岁老哥的事情。记得在去年秋天的一天,在海边长椅上和老哥闲聊,他告诉我,他要回北面老家了,当时我记得他说是葫芦岛的人,从那以后,也就没再见到这位老哥哥。
一个八十多高龄的老者,自己在这边生活,其实也很不容易。我记得老哥哥告诉过我原因,是因为相濡以沫了55年的老伴因病去世了,他在老家无数次的触景生情,难以自己。所以,他要远离那个环境,这边是女儿买的一处房子,他就过来住了。
是一个有文化的老人,也是一个资深的摄影爱好者,还是一个曾经的老兵,谈起胶片机如数家珍,头头是道。只是对目前这样的数码相机确实说不大明白。尽管如此也买了一台佳能单反,只是老哥对这种相机的参数设置不太明白,看到我在海边拍照,就把机器拿过来让我帮着设一下常规参数。
去秋老哥哥临走之前,我还对他说:春暖花开的时候,身体允许您就来吧。他说一定会来。
但是,一个春天没看到他的身影。
偶尔我走过长滩的时候,会有一点点失落感,也不知道这个远方的老哥哥如何了。
今晨在海边遛弯,坐在长椅上,看着晴朗的天,听着海浪的呼吸,远远的看到了那个我熟悉的身影,果然是那个老哥哥他走过来了。说实话远远看去,步履似乎蹒跚了很多。
也算是熟人见面,老哥哥很高兴。我拉着老哥坐下,寒暄自然少不了。
老哥哥说他是五月端午回来的,回来之后,天气一直不那么好,始终风大,阴沉,有雾,所以,也没怎么出门。天终于放晴,温度也好,就出来溜达一下。
问了一下老哥哥的情况,身体看起来还可以。毕竟都86岁高龄了。我说:我一直没看到您,是觉得疫情出现可能你出行不方便。老哥说:可不是吗,这次儿女送我来,又是核酸又是什么码的很是麻烦。我说:那您这舟车劳顿的多不方便。老哥说:我就是不能在哪个家呆着,不能触景生情。
这次落实清楚的是老哥哥不是葫芦岛的,而是抚顺的。
在海边和老哥哥聊了差不多半小时,我对他说:您毕竟上了年纪,走路什么都要注意,不要快,自己要多加注意,孩子们不在身边,我把电话留给您,如果有需要您可以和我联系。老哥哥拒绝了我的好意,他说目前生活可以自理,一切还好。
老哥哥起身和我告别,一个人慢慢的走远。我望着他的背影,内心真的有很多感慨,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我们绕不过去的规律,也许谁都会有一天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孤独蹒跚的背影。
像这个86岁依然能生活独立自理的老哥哥这样的不知道有多少。而更多挣扎着活的人们,会是怎样的艰难?!
老去的人真的很难。
这老哥哥在一起走了55年从未红过脸(他自己说的)老伴走了之后,无法从这种情境之中走出来,宁愿用逃离的方式,远离那让他伤心的地方,而且是这种高龄,确实令人唏嘘。
这就是人的多样性,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放得下,都能走出来。感觉老哥哥的情绪不是特别高,和去年夏天第一次见的时候,精气神差了很多。
这就是老去的风烛残年的人,内心有太多难以描摹的东西。想一想也是,八十多岁的人,早已经该把这世界看透,只是有一些东西估计就是放不下,就是要带着走,这是执拗还是执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