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移民到发达国家有什么好处?我想答案可能是这样的
查看: 1280|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移民到发达国家有什么好处?我想答案可能是这样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7-12 22: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卖真方子的 于 2022-7-12 23:08 编辑

我有个天津的大学同学的亲大哥,是个机械车工,大概是1991年左右以技术移民的方式移民到了加拿大。
(当时加拿大有这种技术移民的政策)。
到了加拿大,也是做机械车工。
供房子大概供了十几年左右,50万加元的小别墅。
据我同学自己形容,就是房子比较贵,其他的像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等等,福利都是非常好的,你根本不会也不用操心这种事情。


我想,如果有条件的话,让自己的孩子们移民到加拿大这类国家,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孩子们就算做工人,也能生活的相当不错。


国内的工人工资,折算成8小时5天工作制的话,大概就是3000元人民币左右,可能还达不到3000元的标准工作日工资。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这句话,我想只要不是专业抬杠的人,都会明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2-7-12 22:51 |只看该作者
我自己其实也有很多亲戚在美国,总体来讲,如果是想过美满的小日子的话,我觉得加拿大的福利会比美国的要好些。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7-12 23: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咱六星的@信以为真是多年前移民加拿大的,她可以提供一些信息。

单从就业机会来说,美国优于加拿大。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7-12 23:05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7-12 23:00
咱六星的@信以为真是多年前移民加拿大的,她可以提供一些信息。

单从就业机会来说,美国优于加拿大。

我知道,我看过他的一些跟帖。
我身边也有朋友的孩子在加拿大读大学。


据我所知,比起美国,在加拿大找正式工作,比美国要难些。
我有8个堂哥、十几个堂侄子堂侄女在美国。
我最大的堂侄女今年都44岁了,我最大的堂哥今年已经74岁了。



总体来说,如果想拼搏一点,收入高点,就到美国去。
想悠闲一点,有条件的话,就到加拿大去。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7-12 23: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卖真方子的 发表于 2022-7-12 23:05
我知道,我看过他的一些跟帖。
我身边也有朋友的孩子在加拿大读大学。


大家族啊!太壮观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7-12 23:11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7-12 23:08
大家族啊!太壮观了。

确实是个大家族,我祖父生了11个孩子,活到老年的有9个,我父亲是最小的一个,我是我这个辈分里面最小的1个(今年虚岁46岁了)。


我23岁就已经做了堂爷爷了(堂哥的孙子)。


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7-12 23: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卖真方子的 发表于 2022-7-12 23:05
我知道,我看过他的一些跟帖。
我身边也有朋友的孩子在加拿大读大学。


技术工人在美国工资高,但不知道怎么输出,我所知道的都是出去读书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7-12 23: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卖真方子的 发表于 2022-7-12 23:11
确实是个大家族,我祖父生了11个孩子,活到老年的有9个,我父亲是最小的一个,我是我这个辈分里面最小的1 ...

比你最大的侄女大两岁,差出一代人。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7-12 23:16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7-12 23:12
技术工人在美国工资高,但不知道怎么输出,我所知道的都是出去读书的。

我好像没听说过美国有技术工人的技术移民政策,因为美国本身不缺技术工人。

加拿大的技术移民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加拿大是有过技术工人的技术移民政策的。
我朋友的孩子,现在还在加拿大读大学,马上就要毕业了,她也去了快10年了。

据她回来吃饭的时候说,加拿大地广人少,资源丰富,只要你不懒惰,找钱是不难的事情。

她也快拿枫叶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7-12 23:18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7-12 23:14
比你最大的侄女大两岁,差出一代人。

是的,我美国最大的堂侄女,只比我小2岁。


80年代堂哥们回来探亲,我记得是1985年,我与堂侄女的合影,还在家里的相册里放着呢。


一晃就快40年过去了。


嗨,沧海桑田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7-12 23: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卖真方子的 发表于 2022-7-12 23:16
我好像没听说过美国有技术工人的技术移民政策,因为美国本身不缺技术工人。

加拿大的技术移民政策不是 ...

孩子出去闯的话刚开始还是比较苦的,得有思想准备。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7-12 23:24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7-12 23:21
孩子出去闯的话刚开始还是比较苦的,得有思想准备。

这个我知道的,对孩子们的独立性的要求比较高。


我在论坛上看到知音朋友的孩子,也在美国。


我个人看法,能留下,就不要回来了吧。


当然,也要尊重孩子本身的意愿。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7-12 23: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卖真方子的 发表于 2022-7-12 23:24
这个我知道的,对孩子们的独立性的要求比较高。



那些留学能回来的,都是在国内有一定根基的,或者父母经济实力雄厚、或者人脉关系广,孩子回来能有更好的发展。

像我们这种北漂一族的,就像浮萍一样无依无靠,孩子回来的话还是靠自己打拼,那就不回来了,在美国拼更有机会。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7-12 23:34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7-12 23:30
那些留学能回来的,都是在国内有一定根基的,或者父母经济实力雄厚、或者人脉关系广,孩子回来能有更好的 ...

是这样的,能留在美国就不要回来。


移民旺十代,这是一句绝对的大真理、大实话。


像我那些在美国的堂哥们还有他们的孩子们,今天已经非常适应美国的生活,不用害怕不适应,总会喜欢上那里的。


美国的工作,比加拿大要好找很多。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7-12 23: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小鱼也在加拿大,

美国种族歧视严重,加拿大好像不多?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7-13 07:15 |只看该作者
卖真方子的 发表于 2022-7-12 22:51
我自己其实也有很多亲戚在美国,总体来讲,如果是想过美满的小日子的话,我觉得加拿大的福利会比美国的要好 ...

好像十几年前吧,听说,德国的福利政策已经严重拖累了社会进程。不晓得现在得到改善了没有?回头我去翻找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7-13 07:17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2-7-12 23:00
咱六星的@信以为真是多年前移民加拿大的,她可以提供一些信息。

单从就业机会来说,美国优于加拿大。

我看远古好像说,西班牙的福利也不错——除此之外,我还认识另一个西班牙移民。然后呢,我还认识几个澳洲的,不晓得澳洲福利又如何,回头一并问问。。。。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7-13 07:24 |只看该作者
卖真方子的 发表于 2022-7-12 23:11
确实是个大家族,我祖父生了11个孩子,活到老年的有9个,我父亲是最小的一个,我是我这个辈分里面最小的1 ...

我跟你是反过来的。我们家祖爷辈是多少个孩子我都没数清,因为二爷爷,三爷爷……这类爷爷多不说,姑婆婆也多,喊都喊都喊不过来。到祖父辈这边是11个孩子,活下来成人的是8个。我是大房这一脉的,我爸又是祖父辈的老大——结论是我是家里的老二,还有比我年龄小的老辈子,回娘家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7-13 07:36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2-7-13 07:24
我跟你是反过来的。我们家祖爷辈是多少个孩子我都没数清,因为二爷爷,三爷爷……这类爷爷多不说,姑婆婆 ...

哈哈,豆豆女士好像是四川的吧?
你的家族也是够大的。
老话讲的:“幺房出长辈”,意思就是祖父的最小儿子的孩子们,天生就是家族里面的年青长辈。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7-13 07: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卖真方子的 于 2022-7-13 07:40 编辑
金豆豆 发表于 2022-7-13 07:17
我看远古好像说,西班牙的福利也不错——除此之外,我还认识另一个西班牙移民。然后呢,我还认识几个澳洲 ...

澳洲的福利与加拿大差不多。
税收高,福利很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有两个在澳洲。
想加拿大、澳洲这些国家,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又是福利国家。
只要不懒,我想谋生活应该不难。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7-13 07:39 |只看该作者
卖真方子的 发表于 2022-7-13 07:36
哈哈,豆豆女士好像是四川的吧?
你的家族也是够大的。
老话讲的:“幺房出长辈”,意思就是 ...

嗯啦。四川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7-13 07: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2005年我大儿子19岁去美国,本打算去读大学的,进了预科班学英语。
没等进大学,美国来一政策,只要当兵就给美国国籍,于是儿子当了美国兵,入了美国籍。
美国海军,在导弹驱逐舰上,驻扎在夏威夷,月薪2500美金。那时候美元汇率8左右。三年后,升士官,月薪3500美金。
第四年退役,美国***给了12万美金的退役费,并提供8万美元助学金。儿子用这笔助学金上了一所医疗技术学院,毕业后做一名医疗器械技师,就是操作核磁共振,CT,彩超设备啥啥的。现在在一家私立医院工作,年薪十万美金。
国内这个岗位,年薪不会超过十万人民币。
儿子2010年结婚,现在有一个6岁的儿子,妻子是他国内的同学,随他入了美国籍,也学了医疗器械技师专业,现在跟他做同样的工作,年薪8万。他们在洛杉矶橙县有一套美国常见的那种独栋别墅,两辆汽车。

因为当过兵,儿子喜欢玩枪,一把狙击步枪,两把散弹枪,一把手枪。

儿子在国内,初中都没读完就辍学了。
如果留在国内,他恐怕连工作都找不到。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7-13 07:43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7-13 07:39
2005年我大儿子19岁去美国,本打算去读大学的,进了预科班学英语。
没等进大学,美国来一政策,只要当兵就 ...

后面两句话没看明白。是同一个儿子?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7-13 07:44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7-13 07:39
2005年我大儿子19岁去美国,本打算去读大学的,进了预科班学英语。
没等进大学,美国来一政策,只要当兵就 ...

榆园老兄,我冒昧的问一句,你大儿子国内初中毕业,2005年是如何到美国的大学预科班学英语的?
需要什么条件?是钱还是托福、GRE?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7-13 07:46 |只看该作者
加拿大好像是3000多万人,澳洲好像是2000多万人。
国土面积都与中国差不多。
这个人均土地比、人均资源比,就很吓人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7-13 07: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2-7-13 07:43
后面两句话没看明白。是同一个儿子?

是啊,他没出国之前,初二就辍学了,我送他去北京二外学了一年英语。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7-13 08: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卖真方子的 发表于 2022-7-13 07:44
榆园老兄,我冒昧的问一句,你大儿子国内初中毕业,2005年是如何到美国的大学预科班学英语的?
需要什么 ...


嗯嗯,没事。
我前妻曾在外经贸部门工作,经常去美国,离婚后,2002年她去了美国定居。
就是事先安排好了路线,然后趁出国考察时不辞而别,开始在洛杉矶一家赌场发牌,后来自己开个小超市,然后把儿子也弄过去了。
特朗普当总统之前,想给孩子弄美国去很容易,在美国有个人给提供担保,就可以去美国上学。最好早一点,初中毕业去美国读高中,然后很容易上美国的大学。
特朗普之后,限制华人移民,可能政策比较紧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7-13 09:53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2-7-13 08:09
嗯嗯,没事。
我前妻曾在外经贸部门工作,经常去美国,离婚后,2002年她去了美国定居。
就是事先安排 ...

榆园老哥的前妻的出走方式,与我的一个姑表哥的方式几乎一模一样。
我这个姑表哥,1981年的时候,以留学生的身份出国,驻留在外国不回来,现在也已经定居西欧某国。


早期的移民,这种方式不少见。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7-13 09: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加拿大是加拿大人建设的。有些人总想占便宜。这是劣根性。

中国人居环境不如加拿大,还需中国人拼搏努力去建设。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7-13 09:5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卖真方子的 发表于 2022-7-12 23:24
这个我知道的,对孩子们的独立性的要求比较高。



一般人的独立性并不高。欧美生活容易,不用拼搏就能过上好生活。应该对独立性要求不高。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