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2-8-8 11:39 编辑
如题。这一句,不考证来龙去脉,也不探讨是否寻章摘句。一个借用而已,算戏谑之言。
前天晚餐时间吧,不知为嘛就扯到旧话题上了。
我母亲笑呵呵说,小申(我儿子)长这么大也是侥幸,当初差点被外婆给戳脱(川语)了。老人家于是兴味盎然,绘声绘色描述前情。
这个我倒是知道的。
儿子生下来之后,我被护工推回病房。先生去办理什么手续。我在疲惫不堪的浑噩里,听见医生反复叮嘱母亲,说小婴儿应该向右侧放,再后来我便昏睡过去了。
不久之后,我被呵斥声给惊醒,听见护士在责备母亲,说,不是让你右侧放、右侧放吗?你怎么刚好放反了啊?你看看,你看看,这小脸都憋青紫了,我要没及时发现呢……
母亲自然是委屈的。她后来跟我解释说,她也是比对了半天才放下的。确实,老一辈子的人,哪有那么多讲究?“灰里丢,灰里长”是常态化操作。我能够理解母亲,再说,医生也有责任,怎么能把如此重要的环节,交给一个读书不多的农村妇女?她不理解是按婴儿的左右来算,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好在最终没酿成大错,我也不能因此为难母亲。
但,儿子就不依了。他大约是穿越时空共情了那个脆弱稚嫩的自己。愤愤然对他外婆嚷嚷,说,心脏在左侧好不好?外婆你就是仰面朝天放,也比直接压迫心脏强啊!
我本来想要提醒他儿子,说仰面朝天也不对,因为小孩子刚刚打开气道,也许会有余痰未清会堵塞。却在看他委屈的神情之后,赶紧打住了安抚,说,哎呀,外婆没读过多少书,这些她也不懂的,怪医生没说清楚嘛!
先生大概也想缓和氛围,就笑眯眯聊起来给儿子“开荤”的场面。
我们这边流行请德高望重的长辈,在婴幼儿适合的时候(有满月或半年时)举行“开荤”仪式,时间或者场合也不是多么正规。总归是外人的话,封个红包什么的,请人蘸点肉汤给孩子就行,表示宝宝此后可以接触正常饮食了——此前是只能纯粹的“宝宝饮食”。
偏偏又把儿子惹急眼了,因为先生提及是蘸了酒开荤的。儿子气得脸红脖子粗,说,怎么可以这样不负责任?万一我是“酒精不耐”体质呢?怕不是一命呜呼了!
我倒。还有这延伸?什么样的“不耐”体质,能筷子头沾一点就要了命?这孩子也太多愁善感了。可我不能立马批评啊,这个时候,正是儿子气急攻心之时,说理什么的无疑火上浇油。
只能赶紧瞪先生一眼,让他不要再刺激儿子,笑眯眯哄儿子说,你爸知识层面不够,咱不跟他一般见识,以后等你自己有了宝宝千万不能马虎了!
儿子依旧有些意不平,好歹缓了缓情绪。觉得跟大人们缺少共同语言吧,不久之后顾自回寝室去了。把我笑得肚子疼。我在想,如果我告诉他,在他小时候持续高烧不退,退烧药、退烧针都不管用的情况下,我是把他丢在加了白酒的滚热浴水里浸泡,进行物理降温的会不会让他气得涕泗横流?
忽而想起来一个笑话。说有个孩子得知自己是被“一泡屎一泡尿”拉大的,哇一声就哭了出来,说你们居然喂屎尿给孩子?哈哈!这断章取义,或者说,死钻牛角尖,再或者说过度解读,太搞笑了有没有?这样看来,粗枝大叶一点点,难得糊涂一点点,倒是处世良策了。
要不咋说,“知识越多越反动”呢!
懂得多,就容易想得多。在很多看似简单的小事情里,如何权衡利弊拿捏分寸,还真是一个难题。起码我现在觉得,以后在跟儿子以及儿子的儿子相处方面,要跟上时代的认知并多多尊重儿子的认知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