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2-8-10 18:18 编辑
周日去见了一位师兄,多年前他是日本某大学的病理学博士。在加拿大工作过一段时间。 现在他做中医,开诊所,放弃了本科专业和硕士博士的专业。他告诉我,加拿大很多计算机博士选择来学中医。 我是在微信群里,看见他的周末研习讲座,去参加学习的。 我现在的想法是为退休做准备。第一准备一个好身体。第二为未来如何面对死亡准备一个精神支撑。 师兄推荐我们读《黄帝内经》和《道德经》。 这几天在网上搜索出徐文兵老师讲解《黄帝内经》。是梁东的访谈。 徐老师说了一句话:不怕中医是伪科学,就怕科学是伪真理,如果负负为正,那么中医就科学了。 我特别理解这一句话。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希望突破现有认知模式的局限,希望通过某种新的方式超越人类认知的局限,获得更高的真理,突破这如同幻梦的思维囚笼。 经常看到论坛对哲学的争辩,我觉得我的智商不足以读懂很多哲学体系,更无法对很多哲学思辨有一种系统的把握,所以没法参与他们的辩论。 但是我想起了大学哲学老师,他说过,他一直感觉人类的智商有一个天花板,他举了一个例子,当你画一个圆,如果圆内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圆外是我们未知的东西,那么圆越大,圆的周长越大,我们未知的就越多。 科学也是相对的,在一个条件范围内,是真理,超过了这个条件,就是伪真理。 老子也指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他的思考是,那些想通过形而上的辩证思维去把握绝对真理,是遥不可及的一件事。 所以所有振振有词强调逻辑与思辨去解决和思考问题为唯一正确的人,从感觉上我觉得是哲学没有读通透的人。
以下这一段是我抄的: 波普尔认为凡是逻辑上可以被经验证伪的命题或理论,都是科学的理论,凡是不可证伪的都是非科学,比如宗教神话或某某主义。宣称自己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的某某主义,事实上都是伪科学。
而库恩则认为科学只是一种“范式”,他说:“范式”不是别的,它是一种“信念”,就象宗教信念一样,这种信念使科学家们的研究产生一种“虔诚的狂热”,想把自然界“强迫纳入范式所规定的思想框框里去”,从心理角度说,科学是科学家集团所共有的信念;从理论和方法说,科学是科学家集团共有的“模型”、“框架”。)
我觉得现代概率论或者模糊逻辑,或许对主观和偶然性的思考和把握更接近一点日常常识。我说这些,也是抛砖引玉。 也欢迎系统熟读哲学的人前来解惑。
师兄推荐的书,是建议读原文,但是我觉得听讲座,可以先把握一些理解。 讲座里梁东惊呼古文洗练,二十四个字,可以很好地写完黄帝一生。在《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而《道德经》,对道的理解。无法准确解释,却能感知。
在那里遇见了一位女子,三十多岁,乳腺癌,化疗六期,太痛苦,放弃了。现在在吃中药。 对于癌症,无论中医西医,我觉得都比较难治愈。 目前她老公已经提出离婚,没有孩子。 她说生活把她推到了最低点,现在她诵佛经和学中医。觉得时间很充实。心情慢慢好起来。 她和我一样,是想跟着师兄一起学习。
但是师兄要求我们每个人写一篇读道德经,或者《黄帝内经》的文章,他强调写一写哲学方面的思考,交给他看。 并且给我们讲了一堂课,课程里强调:返璞归真以及德行。 这篇文章我还没有写,因为关于生命的哲学思考,自己依然很局限。 而且我虽然爱学习,总是时间不够用,好奇心又重,所以很多知识总是没能坚持,没能好好做好一件事。如果不能坚持,师兄不一定会收下我。
师兄推荐的书,所以我也顺便推荐一下。 《黄帝内经》 《道德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