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2-8-10 15:19 编辑
儿子扬声喊我,说:老妈,老妈——,赶紧来……
从手机里抬头,我还有点愣怔,懵懂问:咋啦?啥事啊?
你看看外婆……,儿子说,有些无奈,还有心疼:她又把自己撞到了,小腿都青紫了,老妈,你赶紧把这边的角也包了吧。
转头看向母亲,老人家跌坐在沙发里,龇牙咧嘴抱了腿搓揉。
我皱皱眉头,有些不高兴了,随即责母亲:靠外两只茶几角,我之前包好了的,就是专门给你走动的,干嘛非要从里面挤?撞到了很好受吗?
停顿片刻,又瞪儿子,说,你咋回事啊?看见外婆来了,不晓得起身让让?让外婆从里面过,撞上了你才高兴?
哒哒哒,哒哒哒,一通机关枪胡乱扫射,直扫得婆孙俩齐齐看着我,满脸委屈欲言又止才停下来。我于是又一阵懊恼:唉,我这更年期发作么?哪里想怪他们啊,明明是推卸责任,胡乱找发泄口!
许是看我消了些气吧,母亲小小声嘀咕,说,又不严重,没有关系啦,是我自己不小心。大概是为了证明“不严重”的程度,老人家又小得意说,刚才下楼来,我还撞栏杆上了呢,看看,啥事儿都没有……
心底闷闷一痛,竟是半句话都说不上来。
母亲到底年岁大了,力不从心,动作不协调,便难免磕磕碰碰。栏杆什么的倒还好,只要能扶稳了,不顺着楼梯摔下去,也磕不出毛病。其他餐桌什么的倒也算圆润。问题在于眼前这只玻璃茶几,早些年赶时髦购买的,透明且有着棱尖分明的四个角,便成为了安全隐患。
母亲搬来不久,就被撞了两三次。有时候是没注意到,有时候是注意到了没避开,小腿每次都要青紫好几天,需要用药酒涂抹按摩才行。我就找来塑料泡沫,用彩色胶带包裹了两个角(靠外方的,磕着母亲的),提醒母亲注意安全。
母亲总说,不要对她特殊照顾,她慢慢习惯就好了。
谁曾想,外面的两只角包好了不撞了,老人家会转着圈从靠墙一侧去撞?这就是她的”慢慢习惯”?上哪里说理去!
许是之前被我呵责了,儿子有些神经过敏,听他外婆说在栏杆上撞了,火急火燎就嚷嚷,说,你走慢点啊,当心一点啊,要摔下去了怎么办?
母亲悻悻然,又自我解嘲,说,摔死了拖出去埋了,多大件事儿啊?
儿子思维快捷,立马刺激他外婆,说,要是不死呢,半死不活的,拖累人不说,自己也难受啊,咋办?
母亲呆了呆,竟是无言以对,最后任性恼了,说,凉拌!
这倔强劲儿倒把我给逗乐了,赶紧插话说,凉拌,外加一个炒鸡蛋,要得不?
几个人便都齐齐笑了起来。
笑完了,儿子倒是不忘旧话重提,说,老妈,你记得抽空把这两个角也包上,外婆也是,在我妈还没包上之前当心别再撞上了。
频频点头,表示知道了,知道了。心里却在寻思,自从母亲搬来我家,儿子也懂事多了,在吃穿用度方面,对他外婆多有照顾,有时竟比我还细心周到。
可知,“家有老,是个宝”,并不是噱头,而是祖祖辈辈的经验之谈。
古人诚不我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