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2-9-7 09:36 编辑
那天,嗯,就是9月5日。我正抱着手机侧卧在床上,努力研究崩盘了的“智慧课堂”,考虑下午网课所能采用的途径和方式,忽而听见先生的手机发出奇怪的警示音。
莫名其妙转头,朝先生望过去。就见他几乎是本能弹跳起来,喊一声,“完了,地震要来了!”
心底咯噔一下,连忙追问,“震中在哪里?震级多少?”
“泸定。6.6级。”他丢下一句,就往外面跑。1秒,顶多一秒,听见他拍打儿子的房门,喊,“泸定,6.6级地震”。毫无停顿,又听他噔噔噔极速跨过客厅往楼上跑,边跑边高声喊,“泸定,6.6级地震!”——这,是在跟我母亲她们预警了!
先生预警的瞬间,我心跳加速,脑子剧烈运转,在震级和距离感之间矛盾了一秒:震中距离我200公里左右了,6.6级传导到我这边,顶多4-5级。我这自建房经历过汶川8级地震的考验,其稳固程度不言而喻……
几乎在先生跨过客厅往楼上跑的同时,儿子的声音也传来了,特别高声大气的,却很镇定,很自若,“我在卫生间,不用担心!”好吧,据说是最安全的区域之一。
以前听先生说过,手机的地震预警时间是30秒。以我母亲的速度,加上先生耽搁了的时间,她能迅速从3楼撤离到外面吗?结论是:差不多够了!关键是老人家信不信,愿不愿意撤离了——这一次应该无妨的,先生好像有些过度紧张了?也是可以理解的,万一实际震级超过预警震级呢?可就真正要命了。
扫描了一下房间,保持身体紧绷状态静卧在床上,屏息凝神在心里倒计时,如果发现情况不对,立马往墙角处滚去——这,也是传说中的安全区域之一。
说时迟,那时快。在心思翻滚里,房子开始剧烈“运动”起来,居然跟汶川地震初始感一模一样。心底大骇:震级不会真的有问题吧?好在晃荡几次就停了下来,身体和神经也才逐渐放松了。
先生推门而入,诧异看了我一眼,说,你一直躺床上的啊?!随即又叹了口气,一脸无奈说,你们一个个的,稳如泰山,八风吹不动,好有大将风度啊!
我没搭这个茬,转开话题问,你觉得泸定这次,会怎样?先生沉吟片刻,说,不是所有人都能接收到预警,不是所有的建筑都抗震,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撤离,……你想想呢?
不能想,一想就心烦意乱。毕竟是汶川地震之后,最大的一次震级了。我又茬话题,说,教我设置地震预警吧,你也知道的,如果不是疫情居家,你可能没办法及时通知我。30秒的预警时间,足够撤离了——我需要。他点头应是。此后,我们不再讨论泸定,也不讨论震灾话题。
真不能讨论,……只各自悄然关注。
后来,大概是接近14点吧,诗妹静静打来电话,说,你在哪里?我从家里跑出来,在街头不敢回去了,地震太吓人了!脑补疫情后空荡荡的街头,再脑补被地震驱赶到街头的孤零……好吧,我又感伤了一下。
再后来,地震震级官宣了:6.8级。我有同事截图说,她的手机预警是6.9级。重要的不是震级,而是:震灾情况。只能时刻关注中!
此后,陆续有外地朋友各种留言,关心说,四川又地震了,你怎么样?我,距离震中远,人很好,心情……很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