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在清华大学“长安论坛”上,就《高质量发展与生产率重振》进行主题演讲。他表示,GDP的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tfp)有着密切关系,但中国tfp仅有美国的40%,按照当前的增速,到2035年仅能达到美国的48%,无法实现总体上超越美国。他对中国当下的经济形式深表担忧。
张文魁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到6-7%,进入新常态,这并不意味着就是高质量发展。是否是高质量发展要看三个指标:TFP(全要素生产率)、人均收入和基尼系数。TFP是生产率更高的核心指标,而人均收入和基尼系数是经济增长普惠性更强的核心指标。
研究表明,只有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如果全要素生产率不能到达一定水平,国家是很难实现富裕的。数据也显示,GDP的增速与TFP的增速是密切相关的,GDP发展好的时期,全要素生产率也比较高。
张文魁说,“我们要想在2035年,完成十九大提出的基本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TFP的发展需要到美国TFP的60%及以上。”
但是,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速已经下降,要想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是不容易的。我国的TFP现在仅达到美国的40%左右,而对比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发现,日本在80年代开始经济下滑时,他们的TFP已经达到了美国的80%;而韩国在90年代经济开始下滑时,TFP已经达到美国的60%
“然而,通过对比预测中美两国接下来17年的TFP发展,到2035年,中国将只能达到美国TFP的48%,无法完成60%以上的目标。除非中国经济红得发紫,就是说,美国迈一步,中国需要2.7步才能完成2035年的目标。”张文魁说,“但我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是很担忧的。”
张文魁表示,TFP的高速增长往往是后发经济体经过“压缩式”工业化带来的。所谓“压缩式工业化”,是指发展中国家把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工业化道路压缩到十几年甚至几年完成,特别是主要依靠主导型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