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书青云的文章恰似餐桌上的一道乡野菜,从不会哗众取宠,但若举箸品之,一筷有一筷的墨香。他的文章里喜欢以书为友,以书为情人,以书为知己,从不写风花雪月。
他的文章只适合独处时的静读,取薄暮清晨之时,星稀月朗的深夜,净手素心后,持卷悟之。
《车书万里旧江山》这篇写的是他对《水浒传》古文序解读后的一些白话感悟。
一, 人生
“一个人三十了还没娶媳妇儿,就打一辈子光棍儿得了;四十岁了还没有当上官,也就不要再有什么野心;五十岁,不要再营建房屋;六十岁不要再出外旅游。”
人应该在最适合的年龄做应该做的事情,不然,等到岁月无情流逝后,就只能在蓦然回首中心痛不已了。
"早晨懒懒地起床,洗把脸,照照镜,吃过早饭就到中午。就一直这样寂寥地虚度到晚上。”
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地荒度着流金岁月,就算是混到了一大把年纪,你能说你真正地拥有了很多吗?审视着自己一天天的老去只不过是数字的增加,你的心里会不会有苍苍凉凉的心痛?假若就此一路蹉跎到了暮年,年龄也只会成为一个刺疼的数字。它只会残酷地提醒你,数万天的黄金岁月,已经被你无知觉地随意挥霍掉了。
轻飘飘的你,只能若一介流沙,很快就会湮灭在岁月的长河里,生活的海岸上你不会留下任何一个有意义的足印。
二, 朋友
“人生在世,让人最快意的莫如拥有许多朋友,朋友之间最快乐的是清谈。”
待友首先要心诚意诚,朋友才能常来常往。把朋友视作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才会有“一日不友聚,恰如入监牢一般地受着煎熬。”
朋友谈心贵在随意随心。“不要拘于什么内容,不谈自己不了解的政治,不诋毁他人的过失。”因为世人的对错不应该由我们随意来议论。
“谈心的内容就是一些世俗常理,以求个四方通达。”谈出去自己的心声不求朋友彻底通达懂得,那样过份的强求共鸣,就失去了畅谈的乐趣。朋友之间要想友情久远,还要懂得求同存异,尊重他人独有的个性,尊重不同的思想,让朋友保持着自我的空间。
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应该亲而不昵,应该密而不疏,尚书青云欣赏的也是这种境界吧。
三, 得失
“想当初施耐庵写《水浒传》,薄暮疏篱之下,五更卧被之中,低头弄带,凝物凝目之际,都在思考酝酿。”施耐庵他老人家写这篇巨著算得上呕心沥血了,可他又持着什么的态度看待世人对水浒的褒贬呢?
“现在让朋友读上一读,朋友读了很高兴,我就知足了。况且我也不知道我的来生读了这书会怎么说,也不知道我的来生能不能读到这本书,所以我一点也不会为此操心。东都施耐庵序。”
尚书青云如是地翻译着施耐庵的文言序。尚书青云用隽淡的无声语言,向我们详尽地阐解了施耐庵坦荡无求的高远境界。知施耐庵者,尚公也算一个了,可惜施公是再也不会知道他有这个知己了。
如今的社会,很多人总是那么喜欢计较自己的得失与荣辱,付出之后,总希望自己得到一些回馈。假如自己人生的价值得不到社会公正的承认与褒扬,我们往往会郁郁寡欢,会选择了怨声载道的浮躁。
尚书青云不露说教地引导着我们去思考:象施公那个年代的人生哲理于今过时了吗?那些智者的慧语如今还能为我们所取吗?真理可否是古今通达呢?
尚书青云写出这篇文章在意不在意后人的评价呢?借用他给施耐庵翻译的一句话吧:“呜乎哀哉!我的生命是有限的,我怎么能知道后来人读了这篇文章怎么说呢?我一点也不会为此操心。”
我想,尚书青云只是对施公的文章心有触动,所以才拿笔写下来。至于贬与褒,他一点也不会为此操心的。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