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志红 于 2022-11-7 12:34 编辑
婆婆有些困了。就简单以案说法,让你们自己思考吧,重在自省,自悟。
先说公平和权利,两者合起来谈比较符合实际。
相对公平(你比方拆迁,现在的情况是老市民逐渐边缘化,新市民代入,价格主导。你说公平吗?表面货币补偿貌似不错,可实际上囿于地段区位关系,失去了许多政策优先,优良教育,医疗配套的丧失。是以,这类公平只能叫相对公平)
之于绝对公平乃至权利,比方新城王猥亵幼童,亦是法办,这是基于人的权利本身。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的。所以,目下要做的,维护绝对权利,缩短相对公平。
其二,孔孟之道与契约精神。举新加坡为例。前身海外番邦,亦多是福建广州沿海蛮夷偷渡而去。所以,孔孟之道在新加坡不可能是主流,恰恰是英联邦进驻,契约精神的引入,让它迅速发展,壮大。但是,这两者是不悖的。中国需要强化的是契约精神以法来捍卫, 让法,执法变得纯粹。但孔孟之道是一个有温情国家的最终选择,善同阳光一样重要。理想的国度法制只是贴画,人人桃花源住,比之刻板的西方国度要优异的多。所以,不要盲目的排斥,否定对方,要选择性的吸收借鉴,最终形成我们自有的完美体系。
认知来看,亦该如此。有些出国的朋友见到了所谓的不同,口诛笔伐母国的同时,想想自己又为祖国做了什么?能做什么?中国是有不足,但中国的发展不容漠视,这是千千万万砥砺前行者一步一步干出来的,这是中国屹立东方的底气和实力,有问题不怕,一步步完善。爱它请以理性的方式。
思考,现在的问题,中国需不需要异见者,是否封杀,封堵就是唯一出路?当媒体选择性通过新闻信息,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向善的改变前提是真实,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挡住悠悠众口,客观来说,这是监督,也是民情民意的宣泄,黄河九曲,疏浚祥龙。一个自信,伟大的国家应该选择包容,倾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异见者的存在,是提醒,也是考证我们对错的契机。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绩煌煌,其悲也切切,今时今日,历史将希望寄托尔辈,自当有所当担,增益,时时勤拂拭,方不坠青云之志,不枉为华夏子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