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逍逍 于 2022-11-29 12:16 编辑
欣赏诗歌、小说、电影,需要站在作者角度,寻找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体验,才能得到其中滋味。小徐看东西只看纸面字样,所以,有些幽微之处她寻究不来。以下,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大漠孤烟直”的场景。
王维大人单车去慰问边关,走到居延附近。大漠无边,夕阳西下,他们恰好遇到一条河流。在荒凉边塞,这绝对是一处宝地,为什么?因为大漠缺水,而河边水草丰茂,人吃马喂极为方便,是最绝佳的休息地点。几个人十分欢快,决定在此露营过夜。他们兴奋之后进行了分工,有的在河边补充水源,有的烧火做饭的。烧火是必须的,那个地方日夜温差又大,除了做饭还要夜里取暖、照明和防止野兽攻击等等。
王维大人是其中首脑,这些粗苯活儿是不会亲力亲为的。在众人劳作的空档,王大人肯定不会闲着。如果是你你会干什么?当然是趁这个机会,好好转一转,看一看这块风水宝地,这条难得的大漠长河。于是,他领着某个随从,骑着马儿顺河游荡——要么骑着随从的坐骑,或者驼行马车的马匹下套,让王大人骑——反正那种空旷地界,王大人不大可能步行去逛游的。
王大人逛完河流,又朝大漠深处跑了跑,领略了其它风光。他骑着高头大马,在返回的路上,大漠广阔,一览无余,看着红彤彤的落日,以及横竖相陈的炊烟与河流,忽然灵机一闪,妙语天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他是先由眼前场景激发诗意,想到了这一句,或者创作了该句之雏形。然后一路琢磨沉吟,想构建成完整的一首诗。至于这首诗是什么时候成形的,大概是后来到了某处,有些某些遭遇,最终脱稿而出。
王大人也会吹牛逼。诗人吗,以唯美意向为主要追求,又不是写科研论文。诗中的“长河”给人感觉是条大河,其实,极可能是一条蜿蜒小溪流罢了。大漠里降水稀少,难得有大河,否则,他们还要发愁怎么过去呢。
就是这么个过程。孤烟就是他们烧火做饭的炊烟,那地儿就他们几个人。说是孤烟是云,那是想多了。金乌西坠,那叫晚霞,还带色彩的。试想天上有一根直直的晚霞,这景象人间绝少,也不吉利。这不当头一棒吗?
最后再强调下,欣赏文艺作品,需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以作者的视角为视角,体验为体验。我话说完,谁赞成,谁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