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3-1-15 20:47 编辑
前几天我曾经说过我认识的一位大学教授和夫人的事情。很早以前,这个教授是我岳父的学生,是一个热情澎湃的鲜族人,姓J。我岳父过去之后,他接过了这所大学金属铸造专业实验室研究的事业。
早些年,经常会在岳父家看到他。岳父喝酒属于那种完全兴致所然的那种。也不需要下酒菜,酒就放在他书柜里,高兴了就坐过去拎过来,倒上一盅估计能有一两半的样子,一仰头干了。老爷子不算太能喝,但是喜欢喝而已,他的五个女婿里,唯有我和三连襟算是有点酒量的,逢年过节的时候,一定是要陪着老爷子干掉一瓶高度白酒的。那会儿主要喝尖庄,泸州老窖,西凤,董酒,黄鹤楼之类的。不能不说,老爷子喜欢好酒。
J老师来看岳父,岳父就拿出两个杯子,一人一杯,两个单人沙发,中间隔着个小茶几,酒就这么放在两边。然后两个人说专业的事情,事情说完了,杯中酒也见底了。三姨姐居家,盯的很紧,多一口都不会给岳父。因为那会儿岳父严重的类风湿导致的手脚关节全部变形,连研究生的论文评语都写不了。于是我若干次被他抓了壮丁,他说我写,然后他努力的签上他的名字。
岳父故去后,J老师夫妇也经常来看望岳母。
再后来,院里调整住房,岳母他们从教授小楼搬了出来,学校给了一套三居室当时很好的房子。而J老师夫妇也因为J老师的升职而住进了教授小楼。
后来偶尔听到一些他们的消息,他退休之后和夫人的日子并不太好过。一儿一女,儿子在韩国,女儿在日本。基本一两年也见不到一次,后来两孩子成了家,也有了自己的娃,想回来那就更难了。后来的一天听说,J老师的夫人双目失明,连楼梯也爬不了,有时候就在一楼的地上爬,听了之后心里不是滋味。而那会儿J老师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所以那种相依为命的状态也是很难的。夫人在双目失明的第二年故去了。然后J老师就一个人守着偌大的房子,再后来出现了腔梗。孩子们回来之后治疗了一段时间,没办法把他送进了养老院。没想到没挨过这个冬天,在十二月份故去了,享年86岁。
也许是自己也上了年纪,偶尔也会觉得儿女们是不是有点过分,一个也不在身边,结果老人孤苦的在养老院发病之后,马上就医治无效撒手而去。
今天又听说了另外一个事情。这对老夫妻是搞文艺的。八十五的老爷子,是京剧团的二胡,而且嗓子也好,唱功了得,字正腔圆。人我是见过,真不像八十多岁的人。他夫人七十五六吧,原来是歌舞团的女高。就这个年纪,唱大歌依然不在话下,激昂嘹亮。
老爷子十二月初说是出去做核酸感染了。然后就住进了医院,在医院二十多天,基本控制住了。儿女们把他送回了这边的家。结果一周前并发症出现,很快就不治。
他们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在香港,真的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剩下的儿女在身边。没想到的是老人病危的时候,电话给儿子,女儿,儿子四个多小时才赶过来。女儿更过分,说是在外面聚餐,磨蹭到下午来了。老人就这么走了。
据说整个后事都是热心的邻居帮助料理的。
人到了晚年真的是很难,很凄凉,也很无奈。能指望谁?!也许只能是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但是,只要走掉一个,剩下的那个就真的很难。
也不能一味的去指责孩子们不孝云云,最好的办法只能是靠自己。实在靠不住了那只能听天由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