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3-4-15 17:49 编辑
参加个寿宴。八十岁老人的。我诗妹的老父。
见面不多久,听她说,她侄女会现场朗诵她的诗作,她去年“父亲节”的同题作品。
依稀还记得,好像不是特别适合朗诵,或者说,朗诵出来的话,达不到煽情的效果。看她兴致盎然,也就没有多说了,毕竟各有各的感觉,没准童音出来,会增加表达感也指不定。
但,她就又继续说,希望陪她同台为老父亲献歌。心里咯噔一下:这有点赶鸭子上架了吧?就我这种从不轻易亮嗓的,不是谦虚而是自知之明。也不忍心拒绝,毕竟是特殊日子,大不了露丑讨老人家欢心。
就随口问:哪首歌?竟是催人泪下的。这啥思维导图?我立马反对,说换一首吧,大好的日子,唱哭了几个咋整?于是胡乱找了一下,翻出来《好爸爸坏爸爸》推荐给她,儿歌性质的,再唱戏剧、喜剧点儿,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寿宴正式开始。
蛋糕很高,寿桃很大,据说花了几大千。但整体程序设计而言,不是我想象的细化精心。譬如,小姑娘的朗诵神态、情感表达都不到位,连诗歌也是临时抄录的,还有一个字抄得不清楚,导致小姑娘当场卡壳了。诗妹自己匆忙上台,演唱,不知是太激动了,还是什么情况,还是最初那首催泪的,好在只唱了中间片段,来不及情绪在线,避免了水漫寿宴——感觉挺潦草的。唯一的好处是,没有把我等拖拽上台,算是逃过一劫了。
忽然挺后悔的,各有思维逻辑,我掺和什么呢,或许就是我要求改歌曲,才打乱了诗妹的布局,弄得不伦不类起来的?很多时候最忌讳的就是:七爷子当家,八爷子管事。
老爷子身体很好,思维特别活跃,主动上台讲话,感谢嘉宾什么的,一套一套的,看得我有了点泪意:若是我父亲还在世,哪怕不这么缜密思维,哪怕只站到台上亮个相,也是幸福到没边儿的……
老爷子又讲了“三生不幸”之“三生”,总结词是“不幸”都经历了,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就把这个“福”跟大家伙分享——我自是拼命鼓掌,鼓掌,再鼓掌。
然而,这精彩发言却几度中断,许是儿女们担心老人收不住,或者宾客们不爱听,加上老伴儿嫌他啰嗦,觉得他不该说“糟心事”,便不断有人指派孙子辈上台提醒老人,刹车,刹车,紧急刹车。所幸老人多次被打断,也没有乱了思维,至少我没有听出来生硬处。想来老人是精心准备过腹稿的……
如果换作是我的思维,应该会笑眯眯看着老人发言吧?宾客们谁不耐烦谁滚蛋好了,这一场寿宴的中心人物到底是谁,这一点才是值得子孙后代思考并重视的。
仅仅是想想而已。没有对错,也不说对错。
或许恰恰是我已经失去了,便总觉得要十倍百倍珍惜。诗妹家呢,身在福中,父母都在,倒不需要如此细致。他们有很多的时间,彼此“倾轧”,相互“咬合”,真是幸福得不要不要的!后来,在我一个人闲坐喝茶时(她们打麻将去了),老人家还专门给我端来糖果和瓜子、花生,着实把我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