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3-5-10 18:14 编辑
早起看到天气不错,便决定再出去骑一圈,转转看看有没有鸟可拍。
天气是真的好,风和日丽的。我穿的带有少许保暖的骑行服,一出门就知道穿不住了,很热的感觉。现在骑行,就一个标准,不急不忙,慢慢骑,好的路面就放一放速度,人多车多的地方就能慢则慢。有大把的时间,再是金钱也没有意义,所以慢是对的。
区区几十公里,对我而言,依旧是很轻松的事情。话可以这么说,其实自己有感觉,现在如果让我持续骑行百十公里,估计可能性不大,会有明显的疲劳感。前两天我说的我的那个彪悍的发小兄弟,前天到了拉萨了,又在布达拉宫前面秀着他和他的单车,弄的我们一干同学只有流口水的份儿,这人和人没有可比性。估计这厮还要继续牛B下去,回程不走G318,直接穿越唐古拉山口,走青海到格尔木,然后,顺着青甘线插到内蒙,然后回来,这一圈,估计也得四五千公里的样子,牛不牛?
在风河偶遇一个拍友,大连的,特地驱车来拍鸟,风河里今天有一些小鹬鸟,有三五个品种的样子,只是这玩意儿体型实在太小,我又没带150—600的头,把400的头推到最大焦段,出来的片子也不行。于是闲扯了几句,我继续骑行去入海口方向,沿途看到两只白鹭,拍了一下。
然后就转道去了我们去年拍山雉的地方。有几个朋友人家早上八点就到了,说是有山雉,只不过不规律。不规律也无所谓了,把车子架好,取出机器架子,便携小凳子,坐下,等山雉。
没想到一等就是六个小时,期间山雉倒是来了,不过场地的草过高,山雉在其中只能看个上半身,很是索然。
下午两点之后,陆续有摄友来了。其中十二点刚过,一个老人家过来了,是网约车送过来的,网约车司机也不知道这个地儿,结果车开到小河沟的对岸了,老人家只能拖着他的拉杆车,穿过小河沟。
和我一起的老哥对我说:你知道这个老哥多大年纪?我看了看,说能有七十五六吧,那老人家听了,先把帽子摘了:你看我这雪白的头发,就七十五六?你给我少算了十一岁。我内心吃惊不已。原来这老人家八十七岁了。
服不服,这是我见过的第一高龄的拍鸟人。之前见过一个八十三岁的老太太,是理工大学退休老教授,颤巍巍的拿着台机器出来拍鸟,如今,八十七的老人家就在面前。吃惊?吃惊的在后面,老爷子不慌不忙的把三脚架拎出来,我一看那架子40mm的管,全碳纤维的,再看看那云台,就这一套,低点说也得五七六千的。等老爷子拿出机器,尼康Z9微单,这机器目前官网最低也得三万四五的样子,接下来老爷子掏出他的镜头,尼康800mm定焦,这镜头也得四万五六的样子,这老爷子一出手,就是豪华的装备。
趁着没来鸟和老人闲扯几句,你以为老爷子就每天打车在市内有鸟的地方转悠?错了!还经常包车去外地拍鸟,这厉害不厉害?
我身边一哥们说:钱厉害。
其实,也就是这么回事儿。
不过,八十七高龄还这么热衷拍鸟,顶级的设备拿着,网约车,出租车,包车出行,这没银子那肯定不行。
当然,老爷子的精气神也实在好,耳朵一点也不背,拍鸟,估计眼睛也不花。他那套装备,算起来也有十几斤,就这么拖着跑来跑去,显然身体真好。
期间场地的草需要割一下,正好一个摄友带的镰刀,我正在那里割,老爷子来了,非要他割,拗不过,只能把镰刀给他,老爷子利落的很,一看就是身体好的那种。
有点服,比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