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长江杂谈 读书的四个层面和三种境界
查看: 1220|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的四个层面和三种境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5-21 07: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5-21 10:49 编辑

读书的四个层面和三种境界
文:公理力


  由于父亲文革中成了批斗对象,我5年小学是在乡村学校度过的。当年,小小读书郎最奇葩之处,与上学前一年就哭着喊着“我要上学!”一脉相承,还没认识多少字,便开始痴迷于阅读。哪怕是包过东西的旧报纸,也会捡起来津津有味地读个遍,才肯罢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小书虫心态直逼考古工作者:但凡发现有文字的东东,绝不放过。
  
  令大人们很难想象的一个例子是,我在小学4年级前后,短期内一字不落地读完了毛选四卷袖珍版(64开本),包括其中的注解——那是更上心的部分。读毛选,绝非有兴趣,唯一原因是无书可读,毛选这类枯燥到家的纯政治文章,对一个求知欲爆棚的书痴,也就有了聊胜于无的吸引力。
  
  这也是为什么公某读中学时,即使家里经济拮据,父亲还是自费订了一份《光明日报》——当年唯一政治味道稍少的大报,有文艺、科技等副刊。​就凭天天读《光明日报》这事儿,公某就成了中学里的异类。还没读高中,就被送了个“人民日报评论员”的外号,当然,这事儿主要与滔滔不绝的话痨体质有关。
  
  与今天有读不完的书迥然不同,只要对上世纪后期的时代背景稍有了解,就不难理解,至少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这代人中的大多数,基本处于没多少书可“挑食的囧境。对大多数人来说,有什么就读什么是一种常态。

    但这个说法并不确切。在那个城市居民也颇为窘迫的年代,乡村生活面临的挑战更加严苛。读闲书这种事儿并非生存必需,唯有那些可读性获得充分认可的书,才会有人愿意从牙缝里省钱去买,也才有可能广为流传。事实上,这是一种特殊的筛选。
  
  从这个视角出发,这代人当年读过的作品,无需纠结是否名著,有特定时代广泛的读者缘,是无需怀疑的。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第二次握手》《少女之心》这类禁书,甚至能够以手抄本形式流传,足以说明问题。
  
  至于公某读过的书单,无关紧要,这里就不罗列了(稍后再说)。

  公某更愿意讨论一个普遍性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读书这档子事儿?  
  我以为,在举办读书活动期间,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是适当的。
  
  下面就抛砖引玉,先来谈谈个人观点——读书的四个层面和三种境界
  
  书之用。所谓阅历,阅读+亲历。公某并不赞同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个广为传播的定论。较之行路需要金钱和时间等硬前提,读书既经济又环保,不是吗?而重点是,只要读书方法得当,其功效不见得比亲历逊色。
  
  人们无需在古代生活过,无需在西方定居过,通过阅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古人和西人。  
  而很多时候,较之走马观花式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认知,至少在深度上,甚至可能更胜一筹。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虽说有些极端,但不无道理。
  
  而就本质而言,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并无差别,都是拓宽视野,丰富阅历,构建、充实、扩展个人知识体系,并落实在深化对世界的认知、理解和判别上,最终也体现在改善与他世界有效交流与表达方面。
  
  这是书之用,更是方法论。有了这个基本认识,着眼于读书的一般意义——非专业性阅读,也就不难理解读书的四个层面:
  
  1】 读书的知识层面属花架子。知识,包括文学作品中的情节等,是需要不断替代更新的,“忘掉”曾拥有的知识,不但不可惜,很多时候是一种刚需。否则,反而有成为刻舟求剑型掉书袋、两脚书橱之虞!论坛上,这类鲜活的例子并不少见。
  
  2】 读书的“陪伴”层面不可忽视。人是群居动物,鲁滨逊的经历从来不是选择。而群居的现代意义首先是交流。但不幸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很多情况下,并不能满足一个多彩心灵对交流的渴望。读书的陪伴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有句话,享受过程,结果不重要。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书籍陪伴,无疑也是丰富精神生活的理想方式之一。
  
  3】 读书的阅历层面小瞧不得。阅历,几乎等同于人的精神成长,是构建价值体系、健全人格、精神世界的基础。这个层面的重要性无需赘述。这本来就是纠结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何者为上的本因。
  
  4】 读书的顶流层面当属方法论。至少涉及:做人处事的方法与规矩,认识事物的途径与深度,准确、全面、深刻的自我表达与交流技法。如,读一本书,不限于它说了什么,也该关注作者如何铺陈、角色如何述说,这就涉及表达、交流的技巧。
  
  回到读书的境界问题上来,有质量的读书,可分为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符合作者的尺度。作品给出的“长、宽、高,不打折扣,书虫都能接收到。这是读书的及格线。
  
  第二境界:把书读厚了。在接受作者尺度的基础上,能够有所感悟,有所借鉴,有所发挥,所谓举一反三。这是开卷有益更重要的收获。
  
  第三境界:把书读薄了。在把书读厚的基础上,不限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更重要的是“忘掉”那些非通用性死知识,萃取有资格活学活用的部分——主要是方法论层面的。这也是避免读书读成书呆子的必要境界。
  
  公某能够抛出的砖块就是这样。如果你不以为然,没关系。不妨这样理解:这是公某人为自己糟糕的记忆力——连书名都不记得——辩护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5-21 07:26 |只看该作者
没啥更合适的帖子在这边发,犹豫了一下,这个关于读书活动的还是发一下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5-21 08:33 |只看该作者
多读书,读杂书,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5-21 10: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5-21 22:22 编辑
嗯,三天不读书,赶不上刘少奇啊!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5-21 12:54 |只看该作者
“把书读薄‘,赞同!这话最早是听我爸说的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5-21 19:57 |只看该作者
‘还没读高中,就被送了个“人民日报评论员”的外号,当然,这事儿主要与滔滔不绝的话痨体质有关。’
----------------------------------
难怪文章写那么长,原来跟话痨体质有关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5-21 20:02 |只看该作者
‘公某并不赞同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个广为传播的定论。’
---------------------------------
见仁见智,我是挺赞同这个说法的。时间和经济不允许是另一回事,如果允许,当然是后者更有帮助。纸上谈兵总不怎么带劲,这就好比无论在网上聊得多热闹,都不如一起坐下来喝一杯咖啡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5-21 20: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老公读过《少女之心》?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5-21 20:2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怎么读书,我告诉你,简单:粗读与精读。

粗读,广泛读,点多面广,方方面面。

精读,在粗读基础上,需要用的时候再精读。这如百度一样,用什么搜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5-21 22:09 |只看该作者
《少女之心》,前些年网上有,我只看了点点,根本算不上黄,只是爱情小说,没兴趣,名不副实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5-21 22:11 |只看该作者
我年青的时候对爱情什么的根本没兴趣。觉得太假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5-21 22:13 |只看该作者
爱情类,只看过琼瑶的窗外,一口气看完,现在只记得是师生恋。其他全觉得假,红楼也没意思,假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5-21 22:30 |只看该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发表于 2023-5-21 19:57
‘还没读高中,就被送了个“人民日报评论员”的外号,当然,这事儿主要与滔滔不绝的话痨体质有关。’
---- ...

反思过这个话痨问题,我以为主要是很小就喜欢看报纸导致的,比小伙伴们多了些见识。

后来发现,儿子也是一样。或许这事儿有遗传因素,老爸的嘴也不一般。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5-21 22:31 |只看该作者
呼啸的老鹰 发表于 2023-5-21 20:16
老公读过《少女之心》?

就不告诉你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5-21 22:37 |只看该作者
道路 发表于 2023-5-21 22:09
《少女之心》,前些年网上有,我只看了点点,根本算不上黄,只是爱情小说,没兴趣,名不副实

过了这么多年,网媒上再见到,或许是二次加工编辑过的。

后来公开出版的《第二次握手》也很干净,甚至有些高大上,没有经过编辑加工是不可能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5-21 22:40 |只看该作者
道路 发表于 2023-5-21 22:11
我年青的时候对爱情什么的根本没兴趣。觉得太假

哦,这很难得啊!想入非非派很不好意思地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5-21 22:43 |只看该作者
道路 发表于 2023-5-21 22:13
爱情类,只看过琼瑶的窗外,一口气看完,现在只记得是师生恋。其他全觉得假,红楼也没意思,假

嗯,红楼梦我读了几次都没读完,脂粉气太浓,过于琐碎的东西不是我的菜,张爱玲的作品我也不会感冒,干脆没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5-21 22:5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5-21 22:37
过了这么多年,网媒上再见到,或许是二次加工编辑过的。

后来公开出版的《第二次握手》也很干净,甚至 ...

我觉得你可能比我大个5,6岁的样子,因为听说这夲书很早,好像是我堂哥给我说过。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5-21 22:53 |只看该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发表于 2023-5-21 20:02
‘公某并不赞同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个广为传播的定论。’
---------------------------------
...

见仁见智,我是挺赞同这个说法的。时间和经济不允许是另一回事,如果允许,当然是后者更有帮助。纸上谈兵总不怎么带劲,这就好比无论在网上聊得多热闹,都不如一起坐下来喝一杯咖啡

给你举个例子吧。你去某个城市旅行,走马观花了3天时间,你对那个城市的了解有多少?如果你找一本介绍该城市风土人情的书来读,现在网上还有各种视频资料,只需花不到一天时间,你的认识又会是多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过去的结论。旧时代,能读到的书的种类非常有限,节奏极慢的旅行,就成了增长见识的不二途径。而今天,一切都不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5-22 08:15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5-21 22:53
【见仁见智,我是挺赞同这个说法的。时间和经济不允许是另一回事,如果允许,当然是后者更有帮助。纸上谈 ...

行万里路不是旅游,也不是走马观花,去一个地方会事先做足功课的。如果只满足于走马观花,读书也会囫囵吞枣。没有亲身体验,书上说的就鲜活不起来。生活体验在书本上是得不到的。读书主要是在知识性方面作用大。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5-22 08:16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5-21 22:30
反思过这个话痨问题,我以为主要是很小就喜欢看报纸导致的,比小伙伴们多了些见识。

后来发现,儿子也 ...

少年时受到的影响会如影随形一辈子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5-22 08:24 |只看该作者
公理力 发表于 2023-5-21 22:43
嗯,红楼梦我读了几次都没读完,脂粉气太浓,过于琐碎的东西不是我的菜,张爱玲的作品我也不会感冒,干脆 ...

读红楼梦,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点会不同,比如年轻时注重看爱情,女人间的事情,后来注意看陈设、衣着、建筑之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5-22 08:25 |只看该作者
道路 发表于 2023-5-21 22:13
爱情类,只看过琼瑶的窗外,一口气看完,现在只记得是师生恋。其他全觉得假,红楼也没意思,假

琼瑶的小说看一本足以,其他的都大同小异,适合少女看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5-22 10:53 |只看该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发表于 2023-5-22 08:15
行万里路不是旅游,也不是走马观花,去一个地方会事先做足功课的。如果只满足于走马观花,读书也会囫囵吞 ...

呵呵,你还是没有弄明白问题的关键。强调亲身体验不可替代,这固然没错。但考虑过实现的现实性与可能性吗?

当谈论“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何者为上的时候,一个隐含的前提是,存在选择的自由。

读万卷书,完全可以自由选择,甚至可以在业余时间完成。

行万里路呢?除非你是自由职业者,或极少数特殊职业者,对一般人(包括学生)而言,行万里路,除了安排在假期的旅行,几乎没有其它自由选择的可能。是不是?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5-22 10:55 |只看该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发表于 2023-5-22 08:16
少年时受到的影响会如影随形一辈子

老话讲,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5-22 10:58 |只看该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发表于 2023-5-22 08:24
读红楼梦,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点会不同,比如年轻时注重看爱情,女人间的事情,后来注意看陈设、衣着、建 ...

老毛就很主张读红楼梦,但那确实不是我的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