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题记
晚上八点,小绵羊视频电话,此时,正在听课,铃声的突然而至吓得手忙脚乱。
赶紧扣开静音,趁老师不注意快速在信息栏写上:
羊儿,娘在上课,稍后回你。
刚发出信息不到半分钟手机又亮了:
“母上,您不是发烧感冒了吗?您咋还去了呢?”
“不跟节奏走,下一节课便要坐飞机,不聊了,回去说,乖”。
再次快速打上一行字后直接把手机压在书本下面。
“年少不愿学,愿学不年少”
四十岁的俺终于读懂了父母那些年苦口婆心:现在不认真,有你后悔的时候……
那时,俺还一副傲矫的姿态怼了回去:绝不后悔……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小时候很羡慕那些在父母赞许中成长的孩子,而我总有纠不完的错,数不清的教条为我准备,一度觉得自己绝对不是亲生的。
“坐得有坐姿,站要有站样……”
这是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哪怕带穿戴都得经过他们的允许。倘若拒之,便三十六招如约而至,他俩轮番上阵,直到妥协。
不管如何努力,似乎都不被认可,不被认可的孩子没有哪一刻是不委屈的。不知不觉中便觉得自己是父母的麻烦,一个源源不断给他们输入麻烦的问题少年。
以为他们不爱我;
以为我长得不乖;
以为太笨成了他们生活的累赘。
就这样,叛逆在身体慢慢滋长,必须让他们痛,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个家霸气的存在,便在他们血肉之躯一遍遍刮骨。
他们痛之;
我便快之……
跌跌撞撞地度过年少,步入社会,突然发现,父母对我态度一改以往。不问行程,不问归期,有种逐鸟出笼的架势,让我猝不及防。也许是他们老了吧!我自以为是地认为。
有一天,父亲带着同事来我所在的单位,听闻父亲的到来,在门口便听到父亲跟同事的聊天,驻足,想听他们都聊些啥。
父亲说:“看,咱家丫头,现在还不错,那些年没少受罪。这丫头性子太硬,也是越挫越勇,从不妥协,还好,长出我喜欢的样子。”
父亲同事说:“是啊!严父出孝女,你也算出头了,该卸甲归田了……”
父亲说:“诶!我们这些老家伙就无所谓了,人生都定型了,孩子们能幸福我们便无欲无求。”
门外的我已心乱如麻,此时,不知道面对父亲该说些什么。
是忏悔,是心痛,亦不能概述!
性格使然,不喜欢矫情的我定然不会面跪父亲涕泪滂沱,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我的心早已汹涌澎拜,无语凝噎。
这世上只有父母,不求回报的付出,不管你怎样跋扈,他们的爱,依然不偏不倚,哪怕穷尽所有力气也会扶你上岸,无怨,无悔。
而做孩子的我们却一次又一次在他们身体发肤之上一刀一刀地切割,以痛为乐。
父亲常说:多学点,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没有知识那一定是改变不了命运。我总笑而不答,不想学非所用,于是挑着学,捡着学,一种侥幸的心里学。
在岁月的沉积中,才明白他们的良苦用心:
从曾经的 “要我学”;
变成现在的“我要学”;
明白,再不学,真的就老了。
尽管自己长成父亲喜欢的样子,可他还来不及欣赏,来不及开怀已乘风西去。
不管我如何努力,我再也得不到父亲的赞许,留给我的也只有那泛黄的照片和记忆深处的痛。
耄耋之年的母亲已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外云卷云舒”,不问繁尘,活出想要的样子。
她说:我得好好活,不能学你爹那负责任的短命鬼。话语充满了责备,而眼神满满的忧伤。
孩子如同父母手中的箭,他们用尽力气拉弦,却不知在离弦后的我们越来越远……
最后以“莫泊桑”的一句话结尾吧:
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