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养生丸 于 2023-6-21 16:38 编辑
第一次知道这个说法是看得一部美国电影,喜剧片,一群狐朋狗友喝断片儿,第二天复盘的事儿。
我们平常都说倒醉。比如这会儿,四天三场酒后,难受得厉害。不是醉生梦死,简直生不如死。除了头疼欲裂,还口干舌燥。钱钟书形容这种感觉像脑袋里有条锯齿线的痛,舌头仿佛进门擦鞋底的棕毯。要么古人管这叫病酒呢,就跟大病一场似的。
可当时很舒服,喝再多都没事儿,反而飘飘欲仙,通体通泰。就是走路晃荡,有时会原地转圈。好在认得家门,怎么也能坚持回去,才倒头大睡。所以,我最看不起那些醉卧街头的人。出洋相倒很正常。忘了谁说的,曾几次见到胡适两眼发直,拎着自己的鞋子在大街上疯跑。平时可最温文尔雅的一人儿了。
小时候不行。用大人的话叫不盛酒。主要体会不到那种乐趣,只有难受。后来喝的多了,慢慢地羽化而登仙,不抵达状态不行。就像梦溪笔谈里的石曼卿,跟朋友喝通宵,酒不够了,拿醋来继续。至明日,酒醋俱尽。苏轼是杯盘狼藉,不知东方之既白。反正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好在还没像刘伶一般,渴甚,从妇求酒。咱丢不起那人。
辛弃疾说: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就像此刻,在这儿敲字儿一样。再熬熬,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