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9-14 09:53 编辑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不独中国为然。古希腊古波斯古犹太皆然。还记得米勒名画《拾穗记》不?几个寡妇在大麦田里捡麦穗养老糊口。寡妇没有田,无以为告,告于天,天父启示有田有土的人,曰:
“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遗落的。”
【不可割尽田角】,留给“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对于耕种田地的人来说就是“田无四只角”。这是光明正大的悲悯。
假设有田者不舍得留下田四角,那饿得慌的人也难免顺手拽走田角的粮。果如此,则田角保不住,而有田者也悲悯保不住,无告者也不偷之诫律保不住。田角失矣,人心散焉。
不独大麦田不可割尽田角,葡萄园,橄榄园皆宜如此:
19:10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申24:20 你打橄榄树,枝上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
西方的圣经是如此,中国的《礼记·礼运》更是如此: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是悲悯普及天下之人焉。如何普及呢?曰: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货物,当然不能遗弃在地,要勤俭,却不要吝啬私藏于一家一人,要四邻互助。
基督教圣经讲“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遗落的”,鼓励田里有意遗留一些麦穗儿,而中国传统提倡勤俭不浪费在田野,都收起来却不吝啬,四邻亲友间还要互助互帮。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岂不远远胜于“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遗落的”?《礼记》胜《圣经》亦远矣,不以道理计,不可同日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