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总是连着的,故事之前的故事,之前还有故事。
话说1985年春天从同济毕业实习回京后,有天中午到教师食堂就餐,遇见张老师就同桌一起边吃边聊天儿。他低声问我:想不想留校?学校工作挺好的,挺自由的,自己想干点事儿有的是时间。当然是好事儿呀!这样,我比同学早两个月知道毕业分配的单位,当然是心里知道,不能说。那时候多单纯呀,就这事儿,都没怎么专门谢谢人家张老师。
这样,从1985年7月15日星期一就在母校工作了。1985年7月13日星期六(那时是工作日)拿到毕业证就去办公楼人事科报到了。
一切都好呀,一切都好呀,一切都好呀。就有一样儿很麻烦,就是住宿。
38年前跟现在不一样啊,现在住再远,上班下班也不新鲜。
那时候我们家住石景山古城,坐地铁到南礼士路换15路19路到展览馆,挺方便的。其实就是骑车也没啥,问题是我从上高中就住校,好嘛,毕业工作了倒要回家住了?于是在学校住办公室,晚上把被褥从文件柜里拿出来铺办公桌(连片)上就是一觉。
一切都好呀,一切都好呀,一切都好呀。就是住宿很麻烦。
后来嘛,同教研室的吴老师家住的近,就让我住他的铺,多逗啊,上学时就住过那间宿舍。可是吧,这事儿让行政科的杨科长知道了,好嘛,非但不给办手续,还罚款,一个月9块。那时工资72。倒不是钱的事,是当时认为这事儿没天理!
也琢磨明白了,要想在学校分到住房啊?那可比猴年马月还不靠谱,论资排辈儿,我那些老师们还住筒子楼呢。
到了87年春天,我就动了挪动挪动的心眼儿了。
咋整?手写“小广告”,贴电线杆子上。其实,没贴几张,可能是6张吧?内容特简单:我到您单位工作,您得解决住房。
呵呵,有一天,接到电话了,是邮政局。在锡拉胡同。去了一聊,房子已经在盖了,在百万庄,要住?还得半年。不成啊,屁股一挪,不能睡大街啊。当时思路多窄啊?当时思路多窄啊?当时思路多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