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重磅企鹅 于 2024-1-11 14:44 编辑
前天追剧完《繁花》,日记里记了一笔:电视剧《繁花》阅毕,不响。
据说金宇澄的《繁花》小说中有1000多处“不响”,我没统计过。
在胡歌看来,《繁花》补足了自己记忆中关于1990年代的那一块拼图,“我的父母和沪生、小毛一样,共同经历了那个时代。对于他们的经历,我充满好奇,也从只言片语中了解到当时他们经历的人和事,但始终没有一块完整的拼图。很多时候再多问一些,他们就跟小说一样,不响。”胡歌说。
2019年我入手小说《繁花》,也是因为1990年人生又从头越,开始在上海经历那个时代,一直到今天。怀旧一下啦。从计划体制出来,走向全面改开,不同程度和深度上,我见证并参与了上海的发展。书一入手就容易入库,小说《繁花》读了引子,我就放下了。以后再读。
但最近剧是追完了。
上海人不响是不响,响起来嘴皮不动,一咕噜话就突突扫射出来。“不响”二字是有意思和嚼头的,含有各种情绪和思绪。《繁》剧最触动我的是这几个年份:1990-1994年;这几个字眼:“和平饭店”、“南京路”、“黄河路”、“证券市场”、“深圳”、“浦东”、“东方明珠”、“光明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