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4-3-8 12:44 编辑
人代会上,我辽代表团喊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口号:
山海关不住,投资到辽宁。
结合前一阵子冬季旅游做文章的时候,辽宁旅游部门喊出的:山海有情,天辽地宁。想一想是耐人寻味的。
因为很多年来,坊间,甚至是官方也承认一句话:投资不过山海关。
简单的几个字背后,藏着太多的东西,按照当下时髦的表述那就是:东北的营商环境不咋地,所以,投资人谨慎投资,千万别过山海关,进入东北地界。
这话有点以偏概全,却也不能说是无中生有,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确实名声不怎么好,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火了一个冬天的哈尔滨甚至整个东北,正在努力的扭转传闻中的印象。所以,南方的朋友惊讶的看到,原来大东北很热,很真,很香,很大气。
你看,气氛烘托到这地步了,剩下的该做什么还用多说么?
真诚,热情,坦率,大气的东北,既然不拒绝乌泱乌泱的的游客,却又怎么可能去怠慢带着资金来投资的贵客?
所以,扭转方向,重树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辽团的这个口号,既有针对性,也充满着智慧了。不但号召你过了山海关,还要告诉你,山海关不住,这其实也是一种真实的态度和期盼。
营商环境太重要了,俗话说:梧桐栖凤。客观的说,别说辽宁,就黑龙江,吉林,内蒙这四个北部地区,硬件并不差,过去差就差在软服务的硬实力上。
所以,这次辽团的这个提法背后应当是有真诚的考量在其中的。
辽宁,吉林,黑龙江这三大省份,工业基础不是吹的,那是实打实的。所以,从来不是硬件的问题,就是软实力的欠缺,说的再直白一点,缺少足够的服务意识,算计别人的不好心思和环境很普遍,才让投资者黯然神伤的。
希望能抓住契机,善待投资人,既然你要打开“山海关”,态度和行动是首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