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4-3-22 09:40 编辑
12,在蒙蒙细雨中告别了雅安上里古镇,奔眉山市。对眉山久已向往,是因了那里是宋代文豪苏轼的故里。在中国只要是读过一点书的人,没有不知道苏东坡的,甚至在民间,苏学士的名字也很响亮。
雅安距眉山有一百二十多公里,沿途公路两侧几乎见不到平地,尽是山峦丘陵。山丘多为土质,沟壑山巅都辟为茶园,一行行枝叶碧绿的茶树随地型起伏蜿蜒远去。四月下旬大概已过了采春茶的季节,但茶园里偶尔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采茶人,采茶人青箬笠小竹篓,双手在茶树间不停地忙活着,很有些南国情调。
到眉山市的时候已是中午,吃过午饭打车去“三苏祠”。三苏祠位于眉山市纱榖行南街,街口高大的木质牌坊上有一方匾额,上书“三苏故里”字样。看得出,眉山人是很以“三苏”为骄傲的。祠堂大门上的“三苏祠”匾额,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题。
大家都知道,“三苏”是指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他们因卓越的才能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同登“唐宋八大散文家”之列。正所谓:“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在文学上父子兄弟都能取得如此成就,古往今来,实属罕见。
三苏祠主要建筑有正门、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披风榭、瑞莲亭、西门等组成。整个园林建筑与成都的杜甫草堂相类似,都有着浓厚的文人气息。走过前厅步入正殿,可以看到三苏的泥金塑像。正殿东侧有池水将绿洲亭、云屿楼等亭台水榭连成一组园林。亭巧水阔,树绿楼奇。西侧一泓碧水为北坡亭廊桥横断,向北望去,可见东坡半卧像隐于翠竹林中。三苏祠里多植翠竹,大概是因东坡爱竹之故。
苏轼平生喜依竹而居,也喜欢画竹。有一次他画了一幅《丛竹怪石图》,当时的著名画家李公麟在图上增补了骑牛牧童。苏门四学士之一,大才子黄庭坚观后在图上戏题诗曰:“野次小峥嵘,幽篁相依绿……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伤我竹。”诗句风趣幽默,表达了诗人对苏轼所画丛竹的珍爱之情。启贤堂,是苏家的祖宗祠堂,这里供奉着苏氏历代祖宗的牌位。济美堂里则有苏老夫人、苏八娘及苏家六子等十余人的雕像。
三苏祠,也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周围红墙环抱,园内绿水萦绕,荷池幽静,小桥勾连,亭台楼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中。除此之外,因眉州三苏久负盛名,历代文人墨客来此祭奠拜谒的络绎不绝,同时他们也留下来很多精美的楹联碑刻。楹联以清代张鹏翮的“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最为有名。另外,还有八十多通苏轼的诗词手迹碑刻,堪为书法圭臬。
“三苏”中,以苏轼成就最高,他才华横溢,雄视古今。苏轼书、画、诗词、文章俱佳,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坐标式的人物。就因为他才太高常遭妒忌。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又因他一肚子不合时宜,屡遭贬谪。据说当年苏轼兄弟随父亲出川时,途中曾遇到一位高僧给他相过面,说他:“一对学士眼,半个配军头。将来虽然能以诗词文章名传千古,但注定一生仕途坎坷。”苏轼的身世不幸被高僧言中,他虽然历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甚至被提名宰相,但一生宵小缠身,磨难不断。
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险遭杀身之祸。在狱中待了一百多天后,贬谪黄州。苏轼在黄州度过的岁月,是相当艰难的。好在他心胸开阔,能随遇而安。就像春天荒野里的一株蒲公英,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并没有因为艰难寂寞而忘记了散发芳香。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寒食帖》等令后人高山仰止的文学艺术作品。湖北黄州是苏轼的人生低谷之地,同时也是他文学、艺术上的巅峰。
谪居黄州四年里,竹杖芒鞋,在城郊播谷种菜的苏子瞻,已从翰林学士蜕变为东坡居士。但他的噩梦还没有做完,宋哲宗即位后,苏轼被朝廷召回重用。又因他性情耿直,屡次向朝廷提出谏议,得罪了新旧两党,遭到排挤打击。几经周折,最后被流放海南。
宋朝时期的海南岛,类似清代的宁古塔,还是瘴疫肆虐的蛮荒之地。据说放逐海南的罪行仅次于满门抄斩,也就是让你在这座孤立的荒岛上自生自灭。当时有首诗是这样写的:“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琼崖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其环境的凶险程度可想而知。不过,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一路走来的苏轼内心很强大,他就像死不了的太阳花一样,不择肥瘠,落地生根,还把海南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曾写诗说:“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真是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就是苏轼,作为一代文学艺术大师,一生中屡遭迫害打击,但他并没有像寻常人那样选择消极颓废,而是积极向上,在逆境中同样活出了精彩人生。
游览完眉山三苏祠,十来天的川渝之行就结束了,李白在他的名篇《蜀道难》里写道:“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好吧,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