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狐狸窝 家长论坛 【家长搬家】解读三十六计 作者:相识 (连载)
查看: 176|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搬家】解读三十六计 作者:相识 (连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6-17 19: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频飞 于 2024-6-17 20:16 编辑

本帖最后由 素素面 于 2017-4-18 11:21 编辑


教子三十六计序

    2008
年,晚春已过,盛夏之初,会于搜狐社区家长论坛,勤写手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论坛有俊杰才女,高朋挚友,又有珠玑文章,好帖左右,引以为真知灼见,家长经验。虽无哲学理论之高深,一帖一灌,亦足以受用非浅。

是日也,天热气闷,社区改革。仰观改革之精神,俯察其中之意味,感最后的蛋糕已到,恨不能三头六臂以发帖,然不能无物而言,所以深思熟虑,写教子三十六计,挣家长写手之分分。

    教子之常道,用则一世。或感悟太难,不知如何下手;或责任太重,不晓如此去管。虽经验满地,书卷充栋,当其用之时,颇多不如意,惶惶然不自足,不知儿之将大;及其所知所能,情随事迁,感慨不尽如意矣。

向之所希,敲键之间,已为成集,犹不能尽书教子之精髓,况词短意简,终不能道真经之一二!古人云:知无不言。岂不快哉!

    每友览兴感留言,言虽一句,未尝不感激涕零,不知如何感谢。固知网络之虑,然感朋友之挚。短短数语,有支持加油之言,有出谋献策之语,有鼓励赞同之文,有风趣轻松之水。而今观之,亦宛然在目。兴夫!朋友之鼓励,让吾言尽三十六计,虽不登大雅,可以兴怀,言之幸也、言之兴也、言之心也。

    后之览者,亦将或有感悟、或有批评、或有鼓励、或有补充,望不吝其辞,此文如玉盘之抛砖引玉,希大珠小珠落,望听大弦嘈嘈如急雨,盼听小弦切切如私语。


这回说第一计: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

日常运用例子:
1
、孩子怕高不敢爬网绳(拓展训练),我就在高处说,儿子快上来,我给你买绿茶了。儿子一高兴,一直看着我手中的水,忘记了看下面,一会就爬过来了。过来后对他说:你看,你不是过来了嘛,没什么可怕的吧。
从此,儿子对此项目无任何惧怕心理。

2
、想教儿子唐诗,儿子嫌长不愿背。怎么办?告诉他我跟他玩个小游戏,但每个场景要说一句话,把唐诗中的场景用小品的形式模拟与孩子游戏,并在游戏中把诗句插入,并不断重复,最后,游戏玩完了,孩子也背会了。

3
、想教育孩子节约用纸,直接说教他不听不理解,于是带到一树前假装要抓树皮,孩子阻拦说这是破坏环境,我说那你天天也在破坏环境啊!儿子纳闷,这时告诉他,纸是树木等做的,一棵树只能做不多的纸,你浪费等于在破坏环境。
从此,孩子再不浪费纸张。

………………
是有点瞒天过海的意思吧。

总结:
这一计的教子运用,常常是着眼于孩子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教育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说简单点就是转移孩子的思维模式,把其害怕的,不懂的,不理解的通过其习惯的、已经知道和认识的途径,往你需要的方向引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4-6-17 19:05 |只看该作者
第二计:围魏救赵
        古人按语说: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 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
教子,好比治水:孩子的一些想法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好的习惯,哪怕再微小,也要抓住时机巩固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孙子的比喻十分生动形象,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孩子,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孩子受到教育,受到牵制,一些教子困惑可以自解。

日常运用例子:
1、孩子要一个玩具,赖着在柜台前不走,怎么办,你打他骂他没什么太大的用,就算勉强把他弄走也会都不愉快。我在这个时候就会想孩子有什么比这更想要的(魏),比如我总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我的钱就这些,买了这个就不能买老师要求买的水彩笔,到时候别的小朋友都有就你没有”,孩子一听这话一般会考虑后跟我走了。
在这个例子中,孩子先出招,想尽办法要玩具(攻赵),我如果不用点计谋,会大家都下不了台而且还会让他觉得这个办法有效,以后再用。想想只有以孩子更需要的必须品(水彩笔)来围魏。回去后再补充教育他这种做法,但当时一定要先解燃眉之急。

2、儿子赖床,怎么喊也不起来(今天要上幼儿园),这个时候要想办法啊。一句话:“儿子,我知道你不想起床,因为每个周末陪你出去玩我也不想起来,这样吧,你今天睡懒觉,我们周末也睡懒觉,不出去了”。我这魏围的,孩子一骨碌爬起来,还得跟我说好话。

3、孩子不想好好吃饭,我知道他望着桌子上的零食呢,怎么办?问“儿子,你吃饱了”“吃饱了爸爸”“零食是主食的补充,吃饱了就什么也别吃了啊”儿子为了吃零食这个魏,只有把饭吃完,等他真的吃完了,也饱了,吃不下零食了。
………………
太多太多了啊。

总结:
这一计的教子运用,常常是着眼于孩子对事物的重要性的理解上,在孩子心目中也有必要的和重要的东西,这个时候要适时引导,用好的必要的来使他放弃坏的或不必要的,这是一个导的过程。
说简单点就是用你希望的更重要和必要的(儿子也是这么认为的)来引导孩子从另一个方向回来。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4-6-17 19:06 |只看该作者

第三计:借刀杀人
这一计从字面上是比较好理解的,但因为有点凶险,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解释,我曾经设计了个故事来讲这一计,在这里先写出来。

父亲:大家知道维尼小熊最喜欢吃什么?
儿子:蜂蜜(取这个答案)
父亲:是的,小维尼最喜欢吃蜂蜜,可每次都被蜜蜂给蛰坏了.这一天,维尼又想吃蜂蜜了,他真想吃啊,可又怕蜜蜂蛰,他真想有人帮他去取一点。大家说,请谁去才好呢?
儿子:……(随便他们答什么)
父亲:是的,很多好朋友,比如跳跳虎都想去帮助,可维尼想他们去了也会被蜜蜂蛰的啊,想吃东西也不能叫好朋友受伤啊。大家说是不是?
儿子:是
父亲:那维尼小熊就开始动脑筋了,正在这个时候,大灰狼又森林里抓小白兔了。维尼有办法了。
维尼对大灰狼说,我知道小兔子跑哪去了。大灰狼很开心地感谢维尼。维尼很神秘地悄悄指向一个树洞。大灰狼开心地悄悄向树洞走去,树洞好暗啊,大灰狼把手伸进去摸来摸去。
突然,大灰狼惨叫地跑开了,后面一大群蜜蜂追着蛰他。
维尼这时慢慢走过去,趁蜜蜂们去追大灰狼的时候把蜂蜜拿出来,吃的真香啊。维尼想办法既吃到了蜂蜜又教训了大灰狼。
父亲:维尼聪明吗?
儿子:聪明。
父亲:维尼用了我们古代三十六计的一计,大家知道是什么计嘛
儿子:…………
父亲:是借刀杀人,既借小蜜蜂的刀杀了大灰狼,又达到了吃蜂蜜的目的。

通过这个故事大家知道了,借刀杀人这一计用在孩子身上,是为了保存家长自己的意见和思路而巧妙地利用外部力量的谋略。当孩子做错事时,就千方百计诱导与我们持同一观点的社会或他人来批评和谴责,孩子受教育的力度反而更强。

真实案例:
孩子看见有些大孩子喜欢踢墙,有时也跟着踢,这时他是不知道对与错的,我说他,他反而说哥哥们也这么干,那怎么就没人说。
我就总想找个机会利用外部来教育一下儿子,这天机会正好来了,物业保安正好抓住一个踢墙的孩子在批评,我什么也不说,就带着孩子在旁边听着。物业管理人员从社会道德到家庭管教到尊重劳动说了半个小时,我带着儿子听了半个小时,儿子大气不敢喘一个,静静地听。
我又什么也没说,带着儿子回家,儿子一路无语,回家后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再也不踢墙了,哥哥们那样做是不对的。

有时候,孩子对父母的管教有一定的逆反心理,特别是一些社会公共问题,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别人可以而自己不可以,他不明白后果是什么,那有机会就让他看见和听见,也让他知道不仅仅父母是这样教的,社会、其他家长、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

总结:
不要刻意地用此计,时机到时自然运用,能在家里解决的还是在家里解决,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家长的威信问题和孩子的面子问题,但要在合适的机会让他们知道家长的观点与社会主流观点是一致的,同时让孩子早点接触社会对美与丑的评判标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4-6-17 19:06 |只看该作者

第四计: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语出于《孙子•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又,《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原意是说,凡是先到战场面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

这一计用在教子上则一般体现在对峙和互不相让的情况中。当孩子做错事时或有不对的想法时,如果急于去与他争辩则有以下几个不好的情况:
1、容易与孩子对吵而导致火气大,影响教育效果。
2、在孩子势头最盛时,容易逆反而不听。
3、自己因为情绪问题而无法集中精神,无法系统地完整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无法抓住要点,让孩子有可乘之机。
4、容易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5、如果是在外面,容易造成混乱和伤孩子自尊心。
因此,这个时候要调整思路,要把握重点,暂且让孩子把他的观点说完并边听边分析,最后等孩子气消了,底气不足了,再教育说服他。

事实案例:
与同事在外面吃饭,孩子为一件小事跟他妈吵起来,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急坏了他妈,他妈从开导,讲道理到威胁到批评,孩子就是不听,到最后把筷子一丢“不吃就不吃,什么也不吃”,母子两僵持。
这个时候我拉拉他妈说“让他去玩,我们吃“,孩子气呼呼的边唠叨边到边上去不乐,三不知地还不甘心地站起来说他妈两句,他妈几次想说他全被我按住了,同事几次想帮我们劝劝他也被我笑着拉住了。
最后我吃的差不多了,盛了一碗饭和汤,放在茶几上,把他叫了过去,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第一,你不吃饿的是你自己,晚上不可能再有别的吃的了,吃饱了晚上再跟你妈争谁不对;第二,我现在很想打你,但还是想看看你的表现,否则你自己的面子也不好看;第三,妈妈是你的长辈,你应该就你的态度道歉,但开始的事谁对谁错,我们回家再说”
解决了,听话地吃完了,还懂事地给他妈道歉,只不过加了一句“开始的那件事爸爸说回家再讨论,我觉得还是我对”

总结:
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在很多时候与大人的思维是不同的,这里边有时不一定是对错的问题而是理解的问题。因此,不要在教育问题上一碰就着,一看就火,多观察多分析,最后再以逸待劳解决问题,这里边还有配合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即我们所说的教育孩子的有利环境、时间、情绪等问题。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4-6-17 19:07 |只看该作者

第五计:趁火打劫

“火”,即对方的困难、麻烦。孩子的困难不外有几个方面,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处事上的等。总之,抓住孩子困难的危急之时,赶快教育,肯定稳操胜券。《战国策•燕二》中的著名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就是“趁火打劫”的形象体现。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乘人之危捞一把,这可是不道德的行为。此计用在教子上指的是:当孩子遇到麻烦或困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帮助和教育,那一定是事半功倍了。

有人觉得这样做要慎重,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还教育他,那不是很好吧。我的认识是,这个教育不是教训,当孩子历经困难和危险后才会对事物的后果和严重性有一定的理解,这个时候举一反三,应该是很好的。

真实案例:
1、孩子喜欢玩火、玩水这是天性,屡次教育都不听,他总是说你们也在玩,为什么我不能玩,每次讲过后还是不听。有一次,他把火机一起点着,把机头烧融了,火灭不了了,一着急顺手扔在键盘上了,把键盘烧着了,孩子也呆了。
我进来后,二话不说收拾完后把他抱在怀里安慰后说:
1、事实告诉我们玩火玩水等危险品是凶险的(要举一反三)
2、大人能用是因为大人掌握了控制它们的办法。
3、烧会东西我不心疼,但要是烧坏定宝宝我可怎么办啊。
孩子以后离凶险品远远的

2、孩子喜欢咬手指,长期不听,在一次生病住院时,我给他说这都是因为你咬手指,细菌通过你的嘴进入你体内,引进生病。并告诉他咬手指是很不好看的动作和不自信的表现。
也算是趁火打劫吧

总结:
在孩子遇到困难或麻烦时,不要一味的只知道安慰,这个时候不要忘记了教育(再次声明不是教训),在给他安慰的同时,也要给他启发,否则下次不要骂孩子“你怎么不长记忆”,因为那是家长教育没做够。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4-6-17 19:07 |只看该作者
第六计: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用在教子上,引申一下,就是让孩子跟着你的思路走,特别是当孩子的思想钻进死胡同的时候,不要生拉硬扯,要用你的思路去引导他,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你走出牛角尖。我们很多的家长从小就使用了这一计,比如孩子要买糖不走了,你会说“宝宝,快看,前面有什么好玩的”,声东而击西了吧。

真实案例:
最近发现儿子对绘画感兴趣,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市里的幼儿组里拿了第二),我觉得是到了系统培养的时候了(以前都是凭他自己的认识在画),可听很多家长说孩子一上兴趣班就没兴趣了(不知是不是逆反心理)。
怎么办,声东击西一把。
把孩子送到了围棋班试训,并明确告诉他,“如果没兴趣可以随时不学,因为我不想让你不快乐,兴趣是看你自己的”,围棋班离美术班不远,每次我送他去围棋班时孩子都要往美术班看两眼,最后终于有一天,他回来告诉我:
“爸爸,我觉得我还是喜欢画画,旁边班上的同学们画的可好了,你让我去那好不”,我心里乐啊,不过还是一本正经地问他“那你可不能象上围棋班那样半途而废啊”孩子很慎重地点点头。
事实证明,孩子很尊重自己的选择,每天一回家都自觉地画画,在他心目中他画画的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父母强加的,他要对自己负责。

总结:
孩子有时有意地引导他走一小点弯路是可以的,至少让他不会这山望着那山好,觉得什么事都是父母安排的,对有些事情,可能绕一下的效果更好。
孩子有时不是有一个坏毛病“你说东,他偏西”吗?那好办了,咱们家长可以声东击西,用孩子想过早地摆脱你的思路自立的想法来引导他走正确的路,俗语说“强扭的瓜不甜“,那我们就不强扭了,咱们用声东击西的办法来让孩子为自己负责。

“你说东,他偏西”,那咱们就声东击西。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4-6-17 19:07 |只看该作者
第七计:无中生有
前面的六计是第一套胜战计系列的内容,今天开始就要讲第二套敌战计的内容了,敌战计首先一计就是无中生有。

此计通常我多用在孩子说假话时,以假制假。
对孩子用此计的关键在于真假要有变化,虚实必须结合,一假到底,易被孩子发觉,难
以达到效果。先假后真,先虚后实,无中必须生有。必须抓住孩子已被迷惑的有利时机,迅速地以“真”、以“实”、以“有”,也就是以出奇制胜的速度,教育孩子,最终达到知道真相和教育的目的。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扰乱孩子说假话的思维,造成判断失误,行动失误。

真实案例:
1、孩子不肯好好吃饭,怀疑他吃零食了,可他就是不承认,怎么办?无中生有以探听虚实。“儿子,你偷吃好多鱼了(一种零食)吧?”儿子一呆,然后特别委屈地说“没,真的没”,我一个劲地激儿子,死咬着他就是偷吃好多鱼了,儿子火气越来越大,最后终于漏出马脚“我没偷吃好多鱼,我吃的是薯片”
知道真相后,我笑了(儿子的表情很郁闷,还委屈),这时告诉他零食在饭前是不能吃的道理,他只有听着了,伏伏贴贴的。

2、孩子自己刷牙,有时偷懒就没刷,一次,我感觉他在厕所的时间不象是好好刷牙了,就无中生有地对孩子说“你早上又没刷牙,你看牙刷还是干的”孩子哪知道是计啊,赶紧承认错误,这时再给他说说刷牙的必要性和好处,事半功倍啊。

总结:
在孩子撒谎时(其实孩子一般是不会故意撒谎的,只是怕你的惩罚),不要用你的主观去判断来教训,那样只会坚定他圆谎的决心,这个时候最好无中生有来激他漏出破绽,说出真话。然后好言以晓之,并告诉他父母不是为了惩罚而要他说出真话,而是想孩子说真话,并帮助他改正错误。最好此时再说说谎话的坏处。
孩子说谎也是在考验你的智慧,当他一次成功了,他会觉得他的聪明足以掩盖他的错误,这个时候识破并更正,下次他说假话的机率会低很多,因为他潜意识里会认为父母好厉害不好骗,同时你识破后的好态度也会让他知道说实话父母是不会惩罚的。

注意:识破真相后不要暴跳如雷,大发脾气,否则将事与愿违。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6-17 19:08 |只看该作者
第八计:暗渡陈仓
暗渡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刺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此计是汉大将军韩信创造。“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

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敌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我这么一说,大家就应该明白这一计在教育上的做法了。就是要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做法隐藏起来,用另一种更简单易懂的办法来说服和教育孩子。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思维呢,原因不外以下两点:
1、孩子太小不懂的。比如孩子问我“你们为什么要结婚呢?”你跟他讲太深太多了他也不懂,干脆我就回答了一句“那是因为一个人带不动你”,意思到了,但简单多了。
2、孩子太小不便跟他说的。比如看电视遇到不好的镜头赶紧换台,并简单解释“刚那个节目太晃眼了,对眼睛不好”,暗渡陈仓了吧。

真实案例:
儿子有一段时间见什么想要什么(请老的带了几天后),用别的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跟他讲大道理他又不听不懂,一天到晚惦记着花钱买玩具。怎么办呢:
明着要修条栈道,什么栈道呢?跟儿子说“这样吧,我把主动权给你,我把能拿给你的钱全拿给你,你自己想买什么买什么,当然花完就没了,别再找我们要了”,这个明栈跟儿子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要开始暗渡了。
儿子拿到钱后,我就说了“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但我们是不是要把他花的更有意义些呢?”儿子不明白,我补充说“我们可以把钱分一下用途”,于是两个人就开始把钱的用途来分类了(其实就是一大推零钱啊)。
首先要拿点钱出来买吃的(要不就饿死了),儿子同意,拿走几张。
其次要买必须的学习用品(要不就笨死了),儿子同意,拿走几张。
第三要帮助地震中的朋友(要不就坏死了),儿子同意,拿走几张。
…………
最后还余下的咱们去买吧,不过好象不多了,你自己选择买什么吧,一个月要从学校拿回来一朵大红花,然后再选择一样你最喜欢的东西买(当然如果当月的钱不够要攒到下个月)。
儿子同意了,以后再出去,只是看和比较,因为他学会了选择,学会了轻重和先后,当他拿回来一朵红花后,也不是急着让我带他去买东西,而是说“你给我攒着啊,我要买个最大最好的玩具”
在这个例子中,我同意了给孩子钱,是修了条栈道,然后通过后来的方式告诉了孩子:
1、钱的用途很多,不要光顾着自己玩。
2、限度的问题,钱不是取之不尽的。
3、先后轻重的问题,要先把钱用在重要和必须的地方。
4、目标,在孩子心中树立了一个他自己的目标。
5、选择,必须选择而不是全选。
6、什么东西都是有付出才有回报,小红花才能换玩具。

总结:
这个计,就是先把自己的说法与孩子的思路一致(明修栈道),然后用另一种方法和路线方式来教育孩子,以达到你最终的目的,比如上例,你的目的不是说不给他买,而是让他有选择有付出地买,通过暗渡陈仓,你的目的达到了,这比你跟他吵闹,打骂他效果更好,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6-17 19:08 |只看该作者
第九计:隔岸观火
隔岸观火,就是“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免得反而促成他们暂时联手对付你。正确的方法是静止不动,让他们互相残杀,力量削弱,甚至自行瓦解。

怎么理解呢?我是这么用的,在家里两夫妻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唱红脸那个要沉得住气,不要轻易发言(最后是要收摊子的),要隔岸观火,要最后把握时机而动。
正所谓“非利不动,非得(指取胜)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指怨愤、恼怒)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所以说一定要慎用兵,戒轻战。战必以利为目的。
当然,隔岸观火之计,不等于站在旁边看热闹,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改“坐观”为“出击”,以达到教育效果为目的。

真实案例:
儿子为与妈妈今天谁该收拾桌子的原因斗上了,两人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妈妈可能今天在单位也比较烦,火气一点也不小。我心平气和地在旁边隔岸观火。
“爸爸,你看妈妈不讲理”儿子向我求救,不理。
“你也不管管你儿子”妈妈向我求援,继续不理。
…………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那个叫热闹啊,从来没想过四岁的儿子有这么好的口才,当然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儿子眼圈慢慢红了,要哭,媳妇气的要打儿子。
这个时候可轮到我出面了。把气呼呼的媳妇先叫去屋里,把儿子先抱在怀里,呵呵,儿子在我怀里那个听话啊,温顺的跟猫一样,头一下就靠在我怀里(这个时候有什么话都好说)
“今天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但你也有不对的地方,我说出来你听听”儿子同意听我说意见。
“第一桌子大部分是你弄乱的,应该你收拾;第二你妈妈工作一天好累啊,你也要心疼,那才是好孩子;第三与妈妈吵架是不对的,要好好说你的原因和道理”儿子不说话,听进去了。
“当然,妈妈大声跟你争也是不对的,没起到好的榜样作用,这个我是要批评的”好人我还是要做到底。
“去,收拾完跟你妈道歉去”(现在不要让孩子直接去道歉,他在收拾的同时会再思考一会的)。
过了一会,孩子收拾完了,估计也想到该怎么道歉了,一个人跑进屋,跟他妈说:
”妈妈,我今天做的不对,跟你道歉,但你那么大声吵我也是不对的,也要跟我道歉”
最终结果,两人和解。

总结:
隔岸观火的教育精髓在于在教育孩子上不要一哄而上,那样不仅仅混乱而且还说不清事,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那么孩子最后当然把唱红脸的那个当作依靠啊,什么话都听的进去,如果两个人一起吵,最后谁收摊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6-17 19:08 |只看该作者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作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听着挺别扭吧,不过我换个词你就好理解了,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要“打一棒子给个枣吃“,怎么理解呢,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孩子有时做错事,一味地骂是不好的,因为我的认识是”人心本善“,就是说孩子这个时候自己也是难受的,甚至还是需要安慰的,只是他还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在哪,错在哪里。因此,不仅要骂要教育,还要“笑里藏刀”。

真实案例:
孩子闹着玩不小心把金鱼缸打了,水流了一地,几条小金鱼在地上挣扎,儿子也呆了,在旁边傻眼了,他妈出来一看,火来了就骂他,这个时候我认为光骂是不行的。
“儿子,出来跟我出去一下”(这个时候要让他先离开特定的环境)
到了楼下冷饮店里,两个人一人要了个雪糕,都很舒服地坐好了。
“儿子,难受不?”
“爸爸,心里好难过啊,可是我是不小心的啊”
“爸爸说过玩的时候要注意点没”
“说过,可是……”还是不服气。
“孩子,有很多事有下一回,可也有很多事是没下一回的”
“比如,小金鱼干死了就没生命了,小朋友要是光玩不看着车被车撞了也没下一回了”(这个时候要举一反三)
…………道理讲完后一定要给孩子自己考虑一下的时间。
最后,孩子认错并表示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
“做错事就要接受惩罚,回去后把手伸出来我要打三下”
“笑里藏刀”吧

总结:
“笑”的含义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营造一个好的说事和批评的环境,当孩子在不同的环境时,他接受认识问题的效果是会打折扣的。
“刀”是最后的惩罚,当然打服他不是目的,是要让他服气的挨打,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认错了就不用再打了吧,是不是多此一举啊,我认为这是培养孩子勇于面对错误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不管是“胡萝卜加大棒”还是“打一棒子给个枣吃”,关键还是要把握笑的环境和刀的力度。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4-6-17 19:08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意是指兄弟要象桃李共患难一样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象大家在象棋比赛中的“舍车保帅”的战术。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有很多时候是此事彼事不能兼顾,但古人云:“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以少量的损失换取很大的胜利,是划得来的。
有些时候我们回家一看,孩子在墙上画的乱七八糟,气愤啊,可回头一想,要是孩子真成了画家,这点损失算什么。
有时候孩子把玩具拆了,虽然你哭笑不得,但已经是这样了,还不如想想怎么利用这个已经拆了的玩具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这些从某种含义上来说都是李代桃僵的案例了。

这一计我一般用在孩子破坏后的补救教育上来(也算是废物利用吧),如上面的两个案例,如果你一看见就生气,吼骂孩子,那可能以后就少了一个画家或发明家,我们并不是期望孩子能成为什么家,但如果老是打击孩子的兴趣,那孩子的兴趣会越来越少,路会越走越窄。

真实案例:
一次回家,发现家里的墙上东一道西一道的,孩子还洋洋得意地说“爸爸,画的怎么样啊”
怎么样?我当时的真实想法是我真想把你的屁股打的跟墙一样五花八道,可是反头一想“教育归教育,也不能因此破坏了孩子的兴趣啊”
“画的真不错,可是要是能画在纸上就好了”这个时候我脸上的笑容真有点笑里藏刀的味道。
接下来的事就是先告诉他这样做有什么不对,然后就问他“要是别人到我们家来看,会说这孩子真不懂事,到处乱画,我们应该怎么补救呢?
…………
“这样吧,爸爸在这堵墙上做一个画册栏,洋洋画的画好看,我们每天坚持画,画完了就贴上去,那不是就弥补了,而且还能让别人看见洋洋画的好看的画”(给孩子鼓励是最有必要的)。

结果是可想而知了,洋洋每天用心的画画,还经常请教我,没一个星期,画栏就布置好了,而孩子的动笔动手能力也加强了。

总结:
当孩子破坏或干坏事后,一定要克制自己想想有什么补救什么,并利用这个事鼓励刺激孩子的某种兴趣(而不是打击),孩子做很多错事的缘由就是一种兴趣,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学习或体现,要从破坏中看背后的东西并培养,那不是坏事变好事了。

李代桃僵也好,舍车保帅也好,我们要认识到车已丢了,李也咬了,为什么不把隐藏的帅和桃(兴趣爱好)保好呢。
还是那句话:有可能你丢了一个闹钟,可得到了一个发明家;也许你损失了一堵墙,可得到了一个画家。至少你得到了一个兴趣爱好广泛的孩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4-6-17 19:09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顺手牵羊是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的谋略。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不应该放过。

这一计比较好理解内容和意思。我就不多摘古了,干脆直入主题。
此计在教育上我通常用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往往在这个时候,孩子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或指导,首先要让他不能自满,其次让他完善别的方面的不足。

真实案例:
孩子又得到老师的表扬了,在这个月的评比中得了个最大的红花,他那个得意啊。这个时候也不能扫他的兴,因为你要让他觉得你也很在意这个红花,如果你表现的无动于衷,那他争取小红花的热情会大大降低,因此先是大大的夸奖一番。
然后的事就是加“但是”了,但转折要委婉啊。
“洋洋,老师和我们觉得你各方面都做的很好,但是有几个小问题还是需要你改正,要不下次可能就得不到小红花了”
“什么问题啊?”
“你见人都不主动打招呼,我又不想逼着你喊人,以前觉得你这样是没礼貌,但你还小就没说你,可你现在都拿了这么大的红花了,我想是可以跟人说这个问题了”
“我以前是不好意思喊,原来这样也是不礼貌啊,那我下次见面就跟大家打招呼”
……讨论了一路见什么年龄的人该喊什么的问题。

要上别的时候跟孩子讨论这个问题,他一定会反感,反而会你越说我越不喊,这个时候说那真是顺手牵羊一样,怎么牵怎么走啊。

总结:
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可以趁着其自信心膨胀和接受心态较好的时机,将一些别的以前不好说的问题摆出来,说不定就一鼓作气,顺手牵羊地拿下了。
当然,还是开篇时的那句话,羊是否应该牵,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顺手牵羊的机会也不应该放过。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4-6-17 19:09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语出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代王鲁为当涂县令,搜刮民财,贪污受贿。有一次,县民控告他的部下主薄贪脏。他见到状子,十分惊骇,情不自禁地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打草惊蛇,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 运动状况再说。
兵法早已告诫指挥者,进军的路旁,如果遇到险要地势,坑地水洼,芦苇密林,野草遍地,—定不能麻痹大意,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而被埋伏之敌所歼。可是,战场情况复杂变化多端,有时已方巧设伏兵,故意“打草惊蛇”,让敌军中计的战例也层出不穷。

这一计用在教子上我主要是针对对孩子的想法不明时运用的,有些事你认为是错事,可孩子觉得是对的,有些事你只是怀疑孩子有这个方面的倾向,可又不能随意点破,孩子对“有则加冕,无则改之”的意思是不理解的,万一他觉得你对他不信任,而对你有了隔阂,那才叫弄巧成拙呢。
因此,这个时候要用打草惊蛇来探明孩子的想法,或提醒一下他。

真实案例:
总是怀疑孩子最近有攀比比美的倾向,有时早上起床就挑衣服,不满意就闹就要去买,他妈一说他这是臭美,他就好象被点着了似的暴跳如雷,大闹情绪。我也不知道孩子是什么原因,就想找个机会探听一下虚实。
最近看动画片,《火星娃勇闯魔晶岛》里面有一个角色叫臭美蛋,我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就对洋洋说:
“你知道她为什么叫臭美蛋不?”
“她爱美呗”
“她是女孩子,要是男孩子这样,你觉得好不好”
“我们男孩子喜欢打仗,勇敢,才不去臭美呢?”
“你知道啊,我还以为你也想变成臭美蛋呢。”
“才不呢?”
“那为什么你最近老是挑衣服穿?”
“那是因为老师说穿衣服要干净整洁,校长要在门口检查的,要是不卫生就要批评的,所以我才挑”
……原来是这样,幸亏打草惊蛇了,孩子只是分不清漂亮和整洁的区别而已,不是想象中的要臭美了,他妈一下子先给他扣了一顶臭美的帽子,难怪他不愿跟我们交流这事呢?
那就好办了,有的放矢,给他讲讲节约啊,整洁啊,形象啊,风度啊这些东西,让他对美有点初步的认识也好。
孩子最后自己总结的“爸爸,我知道了,衣服只要洗干净就好,不能老去买新的,我们也要节约”

总结:
打草惊蛇的目的一般是用来弄清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对症下药,以达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目的。
不要在没弄清其真实想法就盲目下结论,乱扣帽子,那样会使孩子不想与你沟通,久而久之,小事变大事,小问题变成大茅盾。
在不能确定孩子想法的时候不妨打草惊蛇,巧妙地弄清真相。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4-6-17 19:09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战争中往往有这类情况,对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很难加以利用。而没有什么作为的势力,往往要寻求靠山。这个时候,利用和控制这部分势力,往往可以达到敢胜的目的。

这一计用在教子上我有一个新的理解,就是用一些可有可无的形式来提升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怎么理解呢?其实很多家长跟我的想法是一致的,让孩子上很多兴趣班啊,课外班啊。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讨论上兴趣班的必要性时经常有分歧,我认为分歧的原因在于他们对孩子上兴趣班的目的没理解透,只是把眼睛望在了兴趣班的本身技能提升的作用了,或者有人根本就是在跟风,那应该怎么选择和看待呢?看看我的案例有什么启发没。

真实案例:
孩子上了幼儿园中班后,我就开始考虑给他报兴趣班了,为这事他妈的态度是反对的,反对的理由有两点:
1、不要盲目跟风,作无谓的投资。
2、孩子这个时候的天性是玩,不要过多地束负他。
有一定的道理吧。我就摆出我的道理了。
1、上兴趣班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兴趣班里陶冶心性,锻炼集体生活能力、自持力以及耐心,这些是为以后枯燥的小学生活打基础的,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
2、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适当的超前,容易产生一种无形的推力,有时候强者恒强是一种心态和自信的表现。
3、不盲目选择,尊重孩子意见。
4、如果引导得当的话,学就是玩,玩就是学。

最后,按家里的传统,一家人表述,全家人投票,最张投票结果如下:
1、根据孩子有些外向和收不住的个性选择围棋学习,由父亲负责兴趣提升。(事实证明,适当的引导后,孩子从原来只能听五分钟到十分钟,到肯钻研了,这是一个进步,至于棋艺就由他了)
2、根据孩子自己的要求,报美术班,因为孩子觉得他有很多想法想画可不知道该怎么画了,本身有提高技能的要求。

总结:
在面对一些额外的学习负担时,我们要理性地分析清楚,要用什么形式的“尸”,要还什么目的的“魂”,不要只看见问题的形式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根据事物的本质联系来合理借用。
最忌讳的是不分析不尊重孩子意见,因为家长的虚荣心和盲从跟风心理而乱借“尸”,后果可想而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4-6-17 19:10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此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它的核心在一“调”字。虎,指敌方,山,指敌方占据的有利地势。如果敌方占据了有利地势,并旦兵力众多,防范严密,此时,我方不可硬攻。正确的方法是设计相诱,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诱入对我军有利的地区,这样做才可以取胜。

这一计用在教子上,首先必须搞清楚谁是虎的问题!谁是虎?孩子,不是。家长,也不是。
这个虎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是“心虎”,是问题的本质和根本原因,怎么理解呢?就是说孩子的每个问题都有其原因和诱因,这个原因或诱因就是“虎”,只要把这个虎调走了,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案例:
有个朋友跟我说,他的孩子语文成绩最近直线下降,请我帮助辅导一下,我当时心里想“这头疼医头的家长”又来了。我说,没事,送我家我跟他聊聊。
晚上,孩子到我家有点拘束,还老看他的父母,我就请他父母先回去,拿了一些玩具跟他一起玩,玩着玩着就成了好朋友,这个时候我就声东击西地跟他聊学校聊家长聊老师,慢慢地我知道了问题的根源了。
原来,有一次他的语文老师检查他的作业,他没带,老师就冤枉他说假话,他很生气,一上语文课就只余下生气和不顺眼了。
原来是这样啊。“虎”在这啊。
怎么调呢?我说,我们一起跟老师写封信吧,把事情说清楚,我呢跟你们老师还是好朋友呢(善意的谎言),他一定会相信我的。
孩子这封信写的啊,那个声泪俱下,一肚子委屈吐的啊,很多字要不用拼音要不请我代劳。
写完后我在后面给老师写了几句交心的话,希望老师能找他好好谈谈,并做朋友。
最后我问孩子这事为什么不跟父母说清楚。孩子委屈地说“爸爸妈妈只说我不好好学习,我说什么都是借口,我才不想跟他们说呢。”
…………
过了几天,孩子一个人到我家来,高兴地说他语文又考一百分了,还说他们语文老师跟他聊天要跟他做好朋友并为上次的事给他道歉了,还叫我带一封信给你。我展开信一看就一种感动的感觉,现在的老师还真难当。其实老师并不都是成心和带偏见的,只是有时候孩子断章取义,觉得老师针对他。(老师在课堂上的原话是,同学们不要再丢三拉四,还有如果没做的话要说实话,是广而告之,不是针对他)

总结:
任何事情都是有诱因和原因的,不要就事情的表面现象来看问题,要找出孩子心中的“心虎”,想办法解决和调离,这样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4-6-17 19:12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

说起欲擒故纵,我就想先说一个词“唠叨”。很多小孩对大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从哪来的呢?从教育上来的,你看见孩子什么问题就唠叨什么问题,你自己统计一下,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唠叨啊。
那你说见了孩子有问题不唠叨能行嘛,孩子可能会发生什么意外,不嘱咐能行吗?要的,一定是要的,不过我们试试用欲擒故纵这一招试试看。

真实案例:
1、在与别的家庭一起野游出发前,我向孩子宣布了一下纪律(这是擒),把危险和禁止的事交待了一遍并要求他重复,别的父母还笑我把孩子管的太死。
但结果呢?在孩子们一起玩的时候,我是一句话都不唠叨孩子的(这是纵),别的孩子家长跟在孩子屁股后面,一会“宝宝,那有水别过去”,一会“宝宝别走远了”……
相反,洋洋是别的家长还没说什么就先反应过来了哪些能去哪些不能去,并告诫别的小朋友。同时过一段时间就到我身边让我安心并喝点水,不用我跟在屁股后面伺候。

2、孩子有一些小问题,当时不要说他,以免影响他的食欲、玩的兴趣、学习的气氛……。
什么时候说呢。我们家每两天都要开个家庭会,互相指出错误,这个时候再集中说,又把事说了又不唠叨,孩子还容易接受,并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个平等的机制。

总结:
擒是一定要擒的,但要把握时机,不要动不动就擒,这样只会让孩子烦,影响他的情绪,要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地擒(当然这指的是针对小问题)
纵并不是放,而是一种观察和收集信息的过程,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到擒的时机到了的时候,就收网吧。
所以,我们要用这一计来做一个不唠叨也能解决问题的父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4-6-17 19:12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砖引玉,出自《传灯录》。相传唐代诗人常建,听说赵嘏要去游览苏州的灵岩寺。为了请赵嘏作诗,常建先在庙壁上题写了两句,赵嘏见到后,立刻提笔续写了两句,而且比前两句写得好。后来文人称常建的这种作法为“抛砖引玉”。此计用于军事,是指用相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使其懵懂上当,中我圈套,然后乘机击败敌人的计谋。“砖”和“玉”,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砖”,指的是小利, 是绣饵; “玉”,指的是作战的目的,即大的胜利。“引玉”,才是目的,“抛砖”,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钓鱼需用钓饵,先让鱼儿尝到一点甜头,它才会上钩; 敌人占了一点便宜,才会误入圈套,吃大亏。

我们说教子这一计的时候最好联系一个词“以身作则”。
“玉”可以理解为孩子的成长,那么“砖”就是大人的行为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样的种子发什么芽。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有几个人能做的到呢?你打着麻将叫孩子好好学习,你觉得可能吗?你随意吐痰,叫孩子注意公共卫生,这现实嘛。

案例:
想教孩子一些古文以陶冶情操,从中让孩子得到一些做人学习的道理,可往往孩子没有一点兴趣,问题出在哪呢?这本身就不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
怎么办呢?只有用抛砖引玉这一招了。
每天晚上一有空就拿起“论语”、“三字经”之类的,嘴上要大声地念念有词,还要自言自语地作个分析,一副很享受的样子(虽然心里有不耐烦啊),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地重复。
儿子一般会跑过来问,爸爸这是什么书啊?
“这书太深了你看不懂,不过里面有好多古代的故事可好听了”
“那你跟我讲讲吧”
我就跟他讲那些典故故事,然后适时地加上一句两句古语,但我从不要求孩子背,只是在我认为重要的地方多读两遍,孩子没兴趣听了去玩了我也不勉强。
突然有一天,对门的孩子到我家玩,孩子一高兴,顺嘴就来了一句“有朋从远方来…………”
我乐啊,这方法有门,继续辛苦地抛砖吧,不管孩子能接受多少玉。

总结:
抛砖引玉与以身作则联系在一起,就更加容易理解这一计在教子上的应用了,不要老在孩子面前说什么“我老了,就这样了,就指望你们了”,也不要“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要用自己的行动这块“砖”去引孩子成长向上这块“玉”。

笑一个:昨天,教孩子三十六计的故事,告诉孩子三十六计在打仗时可管用了。孩子偏着头问我“那哪一计可以让我的屁股再也不挨你的打了”。
闷了半天,说你今天晚上听我的,上床后我告诉你,儿子听话了一晚上,上床后啊,我认真地对他说“要想不挨打啊,真有一计,那就是不要犯错误”
“什么啊,哪有孩子不犯错误的,真是的”孩子气呼呼的背身而睡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4-6-17 19:12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擒贼擒王,语出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民间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蛇无头不行,打了蛇头,这条蛇也就完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打垮敌军主力,擒拿敌军首领,使敌军彻底瓦解的谋略。擒贼擒王,就是捕杀敌军首领或者摧毁敌人的首脑机关,敌方陷于混乱,便于彻底击溃之。指挥员不能满足于小的胜利,要通观全局,扩大战果,以得全胜。如果错过时机,放走了敌军主力和敌方首领,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在教子上,什么是贼呢——孩子的坏毛病,什么是王呢——坏毛病的头。
就是说,想改正孩子的坏毛病要找其头,找其七寸。比如孩子的一些口头禅是跟你学的吧,那你就自己先改了啊。当然有很多头是没法改的,比如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那就想办法尽量隔离他,孟母三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孩子小的时候是分不清很多东西的,他们会尽量去模仿,只有大了再告诉他们道理)。

案例:
孩子最近开始讲一些脏话了,我分析一定是在哪学的,一观察,原来是他们一个组上的一个孩子先开始说的,再一观察,原来是这个孩子的父亲有时喜欢带点脏话(是说话时习惯带出来的)。
给孩子说了几次不要再学了,可前脚说,后脚又从园里带回来几句脏话,这可怎么办,孩子也分不清哪句话是时尚话哪句话是脏话啊,说多了,他就会委屈地说“班上小朋友都在学”
为什么不能说脏话,哪些是脏话。这个问题还是等孩子大点再跟他解释吧,现在当务之急是先为孩子建立一个尽量好的语言环境啊。

我的做法:
1、跟老师沟通,让老师注意防微杜渐。
2、抽了个下午接孩子的时候专门等那个家长,跟他聊天,不就事论事就是聊天(声东击西),当那个家长习惯性地带出脏话时,我就说“跟我一样是个爽快人,但现在旁边有孩子,我们还是注意点“说完指指边上的小朋友们。然后,他只要一说脏话我就用眼睛示意旁边有孩子,最后这个家长一准备说口头禅就先捂一下嘴。
第二天,孩子回来没说脏话了,他说,爸爸你说的对,老师也说有些话是坏话不能说。还有啊,我那个XXX朋友昨天回去被他爸爸批评了,他爸爸也说不能再那样说了。

总结:
任何绳团都有个头,要抽丝剥茧找到其头,就是我们说的“王”了,要断其根源,要源头治水,否则很多事会是治标不治本,今日制明日复发,往返而成自然,到根深蒂固时,再想擒贼就难了。

笑一个:洋洋妈有个口头祥“……你个头啊”,久而久之,洋洋学会了,动不动就“……你个头啊”
一天逗洋洋玩,说“洋洋你头上有东西”洋洋一摸没有,看见我在笑,知道我逗他,顺嘴就说“我头上有你个头啊”
说完,他自己都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4-6-17 19:12 |只看该作者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故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做,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约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孩子有嚣张气焰的时候怎么办?这一计用起来那真是绝了。
我们大人说话的时候经常用这一计,比如我老婆就经常说我“你在论坛混的挺高兴啊,再不干活小心我把网掐了”(老婆在电信上班,说的到做的到)。那对孩子可不能这样说,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要挟,容易使人反感和逆反。
那怎么在孩子气焰嚣张时用这一计呢?我感觉要“致之死地而后生”,怎么理解呢?看看这个案例。

案例:
孩子今天从外公家回来后有点翻天了,说话大声大气,动作飞扬跋扈,什么都不放在眼里。说他两句,反嘴就顶一句“再骂我我去外公家去”,叫他别破坏东西,他说“外公会给我买新的”(你看这老的宠孩子有多坏事)。
原来是有避难所了,那我就釜底抽薪,把你这个避难所给端了。
跟她妈一商量,什么话也不说,把孩子的包拿出来,开始给孩子收拾衣服、玩具(象征性的),孩子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一个劲地在旁边问,我们都不理他,最后收拾完后把小包交给他说“你已经不想听我们的了,你去外公那吧,我们也不想要一个不讲道理的儿子”
孩子这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哭着不出门,我们才不管呢,把他和东西扔出家门并把门关上。(家里有监控设备可以看见外面大厅的情况,不会怕孩子真跑了)
孩子开始是哭、闹、骂、敲打门,然后开始抽泣,最后站在门口开始安静地想问题了,这期间我们就跟他外公打电话告诉他一些今后注意事项(其实说了也白说,下次去了照样宠)。
十多分钟后,孩子估计是理清思路了,在外面说“爸爸妈妈是我不对,我再也不敢了”
把他叫进来,洗完脸后对他说了几个问题:
1、一个人最终是要靠自己的,你现在还小所以我们要教养你,等你长大了最终要靠自己的,更别说靠外公外婆了。所以把握好自己才是真的。等你长大了我们想留你在这个家也留不住了,想再说你也说不过了。
2、在任何时候都要一个样,不能因为别人对你的要求放松了就把自己也放到天上去了。你想啊,风筝飞再高,总得有根线吧,树再高,它也是靠根的是吧。
3、做事情说话要想后果,如果不想后果就有可能象今天一样被家扔出去,被学校扔出去,甚至被扔到公安局去。
还是那一句话,大人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没办法了。

总结:
乱世用重典,有些事不釜底抽薪一把,不把孩子的底气打掉,你就会处于下风,孩子也有他考虑问题的底限,当孩子的气焰达到了不得不灭的时候,干脆就给他抽抽薪,给他降降温。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4-6-17 19:13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混水摸鱼,原意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好处。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在混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有可乘之机。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而应主动去制造这种可乘之机。一方主动去把水搅浑,一切情况开始复杂起来,然后可借机行事。

这一计,我通常用在加强孩子的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上。
现在的社会、教育都太复杂化和多元化了,社会环境也越来越难以判断,那么,如何来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呢?可能很多家长没想过这个问题,觉得要顺其自然,到时候他自己会判断的。这是个很危险的想法,如果将来孩子对社会的判断是错误的或偏激的,那就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啊。
那如何来锻炼呢?我用的就是这一招“浑水摸鱼”。在家里以辩论等形式把一个复杂的形势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去分析,去判断并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简单地说就是家长把水搅浑了,让孩子去摸鱼,看孩子能摸出几条。

案例:
这个星期我模拟的主题是“该不该乱花钱”,情景就是我和洋洋妈假装为洋洋妈该不该乱买衣服这件事吵架(制造混乱局面),让孩子(不知是假的)旁观并作出判断,我把整个过程按步骤演示一下:
1、我们争吵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立即跑过来问是怎么回事。(说明儿子已经知道先了解情况再判断,这是好的,如果一进来就偏袒妈妈,就说明有主观主义思想要纠正。)
2、母亲就说了“你爸爸不让我买衣服,我都没衣服穿了”。(片面之词,看儿子如何判断),儿子一听这话就说“那是爸爸不对,为什么不让妈妈买衣服。“(儿子乱下结论一会要批评,但这个时候又加了一个为什么,说明他已经有了初步质疑的能力了)。
3、“你妈说的不对,她已经有了那么多衣服了还买,乱花钱”。我说的义正词严,理由充分,看孩子如何分析。“那是妈妈不对了,一点不节约”(虽然乱下结论的毛病还没改,但节约两字说到了要点)
4、“我自己挣钱为什么不能花,再说谁老穿以前的衣服,肯定要买新的换换了,你要这么说,我以后再也不给你买衣服了”妈妈说的也有道理,并把矛头指向儿子,看儿子怎么判断。儿子目光明显犹豫了,半天才挤出来一句“那是的,妈妈自己挣钱为什么不能花啊”。(一关自己利益就会作出错误判断,这是人的通病,先记着,一会再说。)
5、“那行,你叫妈妈去买吧,我也去买,把钱都花完了,我们不吃饭了,更别说给你新衣服了”。继续把矛头指向儿子。儿子这个时候算是彻底被搅乱了,以商量的口气对她妈说“要不我们就不买了?”(语气不肯定是一个问题,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也是一个问题,这些一会都要说的)
…………
在这次浑水摸鱼的演习中,发现孩子的几个问题了:
1、乱下结论。
2、涉及自身利益时就偏袒利益相关方。
3、在解决不了时就软弱和息事宁人。
4、没有抓住“花钱的尺度”这一核心问题。

最后我告诉孩子:
1、节约不是抠门,当买就买,但要根据经济状况来判断该不该买,买多少,这是问题的核心。
2、至于给不给你买是另一个问题,不要让他影响你的判断。这是根据需要和经济上合理分配而定的,与这件事没关系。
3、不要随意下结论,要冷静分析,当想不通时不要随便发言,否则发言也是软弱无力的。
4、分析后再下结论,但下结论后态度要肯定。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话了,别人能信吗?

总结:
把水搅混是为了摸鱼,让孩子接触一些适当的纷争和矛盾是必须的(这与挫折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有助于他掌握在混乱的状况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办法。
混水摸鱼,水越来越混了,但要让孩子越来越清晰。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4-6-17 19:13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的战略目标的谋略。稳住对方,撤退或转移,决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内容,稳住对方,使自己脱离险境,达到己方战略目标,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转移的机会出击另一部分敌人。

终于说到我最想说的一计了,这一计也是我最想推荐给家长们的了,是省心又省力的一计啊。
这一计主要是针对孩子的自觉性和独立学习能力而设计的啊,就是说用一个办法,让孩子一个人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又不用大人在旁边陪着(天啊,用这一计是我每天最快乐的时光)。
没有这样的好事?先看看我的案例。

案例:
儿子画画总喜欢粘着我,一会问我这该怎么画,一会问我那该涂什么颜色,我得想个金蝉脱壳的办法。
于是,我跟孩子说了这么几句话:
1、爸爸系统地把这张画的构图及画法给你讲一遍,你要仔细听,一会就再也不要问我了,因为问我我也不会再说了。(先把后路堵死)
2、如果老是让我帮忙,这画就不是你一个人画的了,画的再漂亮也是爸爸画的。(坚定孩子独立完成的决心)
3、爸爸和妈妈最后为这幅画打分,分高了进画册,分低了批评重画。(定指标,定任务,定考核机制)
4、这幅画要在6格时间内完成,也就是这个针走到十的时候要完成。孩子还不会看钟,只知道指针走了几格。(定时间,让他有时间观念)
………………
这期间你就好好休息吧,不管他干什么都不要管,否则影响成效(做家长的一定要沉的住气。

等他做完后在表扬他的画的同时一定要表扬他的独立能力,这会激励孩子下次继续这样做的,久而久之就成习惯了,那以后你还担心他的作业吗?

总结:
金蝉要脱壳,但不是不负责任地脱身,要留个壳在孩子心里,这个壳就是:
1、独立完成学习的重要性和光荣感。
2、家长不是不管你了,而是充分信任你。
3、有考核机制会让你的孩子更加专心和认真。(最后一定要收尾)
4、要有时间观念,否则没有急迫感。

再次声明,这一计是我最喜欢和最推荐的,对培养以后孩子的自觉性有巨大的基础作用,从小不从点滴培养,那将来你就等着骂孩子没有自觉性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4-6-17 19:13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关门捉贼,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人得以脱逃,情况就会十分复杂。穷追不舍,一伯它拼命反扑,二怕中敌诱兵之计。这里所说的“贼”,是指那些善于偷袭的小部队,它的特点是行动诡秘,出没不定,行踪难测。它的数量不多,破坏性很大,常会乘我方不备,侵扰我军。所以,对这种“贼”,不可放其逃跑,而要断他的后路,聚而歼之。当然,此计运用得好,决不只限于“小贼”,甚至可以围歼敌主力部队。

说到这一计,想先问一下家长们,在什么时候批评孩子效果是最好的?大家先回忆一下,我先说说我对这一计的理解。
关门捉贼。捉贼好理解,找出孩子的坏毛病并改正。那就是重点要放在关门上了,门是个特定词,在这里我不妨把关门理解为与外部环境隔离。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时也是要注意环境的选择的啊。
现在我们再回到前面提出来的问题上。
在外面教育那太不给孩子面子了,不好。
有老人在跟前,那孩子有撑腰的,不好。
…………
这也不好,那也不好,那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说啊。关门捉贼啊。
一般来说,孩子在越小的空间越有安全感,人越少的地方越对你信任,这是一种本能。也就是说在空间越小人越少的地方跟孩子说事更容易被接受,为什么啊?
1、没有什么分散孩子注意的东西。
2、与外部隔绝,更加信任你,更加注意你的动作和眼神。
3、容易产生亲近感。
4、不会有别的教育思路来打断你的思路。

案例:
有一次,因为一件事批评儿子,可还没说两句,妈妈就来掺一句,还没说两句,奶奶就叫吃水果……孩子的眼睛一会看这一会看那,那心思一会这一会那,你说这还能说嘛。(这个时候还不能在孩子面前指责妈妈或奶奶,这也是个威信问题,最主要的是如果奶奶来一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算了吧”那就完了。)
干脆,把儿子叫进洗手间,让他坐马桶上,我坐小凳上(这样目光的高度一致,更容易交流),关上门,孩子的眼神一下子变了,不象刚才那样左顾右盼了,专注地看着我。
那余下的就只有谈心说事了。(最后孩子还来了句,在厕所说事真舒服)

总结:
孩子在越小的空间越有安全感,人越少的地方越对你信任,这是一种本能。而且关了“门”后,受外部环境干扰就少了,孩子会更加专注地听你讲,你与他的眼神交流更多了,他更注意你的肢体语言了,你也会更细心观察他的表情动作变化了。所以你有时候不妨在厨房边择菜边跟孩子聊聊天,或者在厕所跟孩子边洗脚边谈谈心。

笑一个:孩子现在有什么悄悄话要跟我说,就把我喊进洗手间,关上门后说“我给你说个秘密啊,你可不能让妈妈知道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4-6-17 19:13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睢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这是范睢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

这一计用在教子上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说你要掌握孩子的外面环境信息,包括老师、同学、朋友等等,最好是跟孩子的朋友也做朋友。
有什么好处呢?
1、多了解掌握儿子的信息,知彼才能教彼。
2、可以掌握一些孩子不愿告诉你的事。
3、与孩子多一点共同语言,更加容易沟通。
4、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的朋友来影响孩子,达到教育目的。
5、分析长与短,让孩子知道取长补短,互相进步,而不是互相影响。

案例:
孩子的朋友我基本上都认识,并且还能跟他们玩到一块,他们甚至习惯地喊我老师(这可是孩子对我最大的夸奖啊)
他们几个孩子在一个组,平常很多事都共进退,甚至于欺负女孩子,说小话,一起捣乱课堂(当然孩子还小,全是一种无意识的),老师跟我交流后,我说那我明天早点到学校来,我来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朋友。
第二天下午,我早早来到幼儿园,同学们正在看动画片等父母来接,我就暂时接替了一下老师。先观察了一下,确实是儿子那个组特别活跃,只要有一个人跑另外几个也跟着跑。
我就说了“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来比赛哪个组表现最好”
同学们积极响应,我接着说“游戏是这样的,哪个组只要有一个小朋友没坐好,乱跑或者说话,我们就扣那个组一分,并罚全组小朋友进里屋不许看动画片好不”(你们不是朋友吗?朋友就该有难同当。呵呵)
开始都还好,终于儿子忍不住了,先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了一句什么。儿子,这你可麻烦了。全组起立,到屋里去,进屋前还先跟别的几个小朋友说“你们是一个团体,洋洋犯了错你们不帮助他改正还跟着他一起犯错,所以要一起受罚,除非你们让洋洋认错并保证不再犯了,我再让你们出来看。”(远交的开始)
儿子开始是气呼呼地看着我一脸的不服气,看着朋友们进来还想在他们身上找安慰,可今天你的朋友全被我远交了啊。
果然,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句,有怪他的,有说他不该的,有让他认错的……
儿子从开始的强硬到不说话到认错没用多长时间。近攻的事我回家再说。
…………
后来老师说这个组小朋友好多了,就算有人不守纪律,别人也不会跟着了,还一起指责。

总结:
远交孩子的朋友,近攻孩子的问题,这里面的好处太多了,也许他们同龄人有自己说话的方式吧,互相之间更好理解各沟通。
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而不是哥们意气;要让他们的友谊的结合点是正确的上进的,而不是调皮捣蛋;要让他们的影响是正面的而不是负面的;要让他们之间对缺点问题是相互督促帮助的,而不是互相包庇欺骗家长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4-6-17 19:14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古人按语说: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二年》),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左传•僖公五年》)。
这条按语讲了一种情况,说是处在夹缝中的小国.情况会很微妙。一方想用武力威逼他,一方却用不侵犯它的利益来诱骗它,乘它心存侥幸之时,立即把力量渗透进去,控制它的局势,所以,不需要打什么大仗就可以将它消灭。
其实,此计的关键在于“假道”。善于寻找“假道”的借口,善于隐蔽“假道”的真正意图,突出奇兵,往往可以取胜。

孩子与家长中的一个往往因为犯有同样的小毛病而互相护短,均认为此小节无关紧要,慢慢形成坏习惯。这样,孩子与这个家长无形中就成了同盟国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咱们试试用用假途伐虢这一计,从根本上瓦解这个同盟,并使之互相监督,互相批评。先看个案例

案例:
一般的爸爸都有个头疼的问题,老人或妈妈护短。我们家老婆和儿子两个人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坐没个坐相”,比如躺沙发上看电视,吃饭脚不放好等。
经常我一回家就看见老婆和儿子在沙发上东倒一个西躺一个优哉地看电视,每次叫他们注意点,妈妈总是说“在家里嘛,随意点,那么注意干什么?”儿子马上就随声附和。
当然,妈妈说的是没错,可是小孩子是分不清什么是场合啊,慢慢地我发现孩子出去越来越没个坐相了啊。怎么办,必须想办法分解这个同盟。
先趁妈妈不在的时候找到儿子(虞国),给买了点好吃的(贿赂),然后给儿子说“儿子,妈妈有个坏习惯,可是她更听你的,我希望你帮我说说她。”儿子一听被委以重任,一口答应,我接着说“你妈妈每次一回来没个坐相,东倒西歪的,下次你看见一定要说她啊。”
妈妈一回来,儿子就充当了一个监察员,妈妈一出现这种状况就不断批评他妈妈,我呢?肯定在旁边附和着夸奖儿子批评妈妈了。妈妈气得“你不是也是那样坐的吗?”儿子语塞。
我在旁边不失时机地说“儿子已经改了,不信你们互相监督。”儿子一听赶忙说是。
于是,在这个事上,他们两不在是同盟国了,在互相的指责批评监督中不断改正,我也乐得在旁边充当联合国评理。
我先假道儿子灭了妈妈的歪理,又回头与妈妈一起监督儿子,典型的假道伐虢。

总结:当孩子与家里的某个家长在同一个小毛病上结成同盟时,他们会互相包庇互相保护,在不以为然的环境下小问题就变成了坏习惯。碰到这个时候硬说可能效果不是很好,怎么办呢?可以考虑用这一计,先假道孩子,瓦解同盟,再返身回头把孩子的坏习惯也改了。
坏习惯也是有滋长环境的啊。不能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受保护而应该假道伐虢让其唇亡齿寒。

笑一个:不小心让妈妈看见这篇文稿了,对我那一顿收拾啊(头上那个包还疼啊),并坚持让我改案例,我是冒着生命危险发出来的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4-6-17 19:14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意思。在军事上,联合对敌作战时,反复变动友军阵线,借以调换其兵力,等待友军有机可乘、一败涂地之时,将其全部控制。此计归于第五套“并战计”中,本意是乘友军作战不利,借机兼并他的主力为己方所用。此计中包含尔虞我诈、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所以也往往用于政治谋略和外交谋略。

按照这种解释。在教子中,我们可以把一些孩子不好接受或接受不了的事物用另一种比喻或解释来引导他,使之更容易接受,或更愿意接受,在生活中广大家长也常用这一招。

案例:
儿子有时候做错事,你批评他他会说“那个小朋友也是这样的。”这个时候你说再多的道理,他接受的效果都不是太好,同时很容易跟你闹别扭。
这时候我看见旁边的小林子灵机一动,对儿子说“你看见林子里的树没,跟我说说哪些最直最高,哪些最歪最低啊?”儿子一听跟批评他没关系了,就高兴地跟我指这个指那个,情绪也明显好转起来。
我接着问他:“那同样的树,为什么有些直有些弯啊?”孩子不明白,但饶有兴趣地看着我。
这个时候我就要偷梁换柱了,我告诉他,这树小的时候都是一个样,就象你们小朋友一样,可有些树长着长着出现一点小问题了,就象你们犯了小错误一样,那要是有人扶一下这长的有点弯的小树就又直了,可要是没人扶或帮着改正的小树就越长越弯,最后就象这样低着头弯着腰象是在认错了,可现在长定形了认错有什么用了啊。
最后,再启发一下,“有些小朋友犯了错没人纠正或他自己不愿意改,那长大了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就变成坏人了,你刚才好象都不愿意接受我的批评,是不是也想那样啊”。
儿子赶紧认错,“爸爸,我知道了,以后我要犯错误了你就批评,我要长的直直的啊。”

总结:
在上面的案例中把树木的生长规律和外部环境对树木生长的概念偷换成接受批评改正错误的问题,巧妙地使孩子接受问题并勇于改正错误。
因此,我们家长在教育时不要单纯地说教或打骂,要灵活启发,有时候你不把孩子脑中那根筋转过来,你说什么孩子都是不会听的,就算勉强接受了,效果也是不会好的。
家长朋友们,多动动脑筋,多想想办法,做一个关于引导的父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4-6-17 19:14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古人按语说: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让不服气的孩子去学习做事,很多时候你是调动不了他们的积极性的,这时你可以故意制造些错误,然后责备别人的过失,借此暗中警告孩子。这种警戒,是从反面去诱导他们。
对待孩子,必须恩威并重,刚柔相济。如果只是一味地严厉,甚至近于残酷,也难做到孩子心服。所以关心孩子,体贴孩子,引导孩子,使孩子心中服气,这才算得上是称职的家长。《孙子兵法》中对此早有名训:“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反过来说,教育孩子不好是谁的过,家长之过。
同时这一计还有“敲山震虎”的作用,让孩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案例:
1、在看动画片时,当人物出现错误时,要及时指桑骂槐,提醒孩子不能这样,同时对照孩子身上的问题找原因,分析问题。
比如,孩子开始没有养成卫生习惯的时候,我就让他看《邋遢大王》,对照里面的一些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往孩子身上套,效果是明显的啊,以后不用你多说,只要一句“你又象邋遢大王了”,什么都解决了。

2、在外面,只要看见不良的行为,比如乱扔乱吐等,就要及时地指桑骂槐,这个时候孩子看见了这种行为,自己也会觉得是不好的,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会自觉的对照的。有时候,活生生的例子比枯燥的说教可管用多了。

总结:
在生活中,要善于利用反面典型,不要放过任何启发孩子的时候,有时候你用反面典型来指桑骂槐教育孩子一把,比遇到状况时再说教孩子来的容易的多。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4-6-17 19:15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
假痴不癫,重点在—个“假”字。这里的“假”,意思是伪装。装聋作哑,痴痴呆呆,而内心里却特别清醒。此计作为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都算高招。用于政治谋略,就是韬晦之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以免引起政敌的警觉,专一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用在军事上,指的是,虽然自己具有相当强大的实力,但故意不露锋芒,显得软弱可欺,用以麻痹敌人,骄纵敌人,然后伺机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

那此计用在教子上该怎么理解呢?我的理解是,有时候适当地装装傻,引导孩子自己去认识错误,分析问题。“难得糊涂”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案例:
说一个孩子不爱惜玩具的案例吧。
孩子开始不是很爱惜玩具,很多玩具都是七零八落,肢体不全了。这一天,他妈妈又开始批评他了,这时候我就想已经批评他很多回了效果都不好,我试试“假痴不癫”这一招看看。
于是我就开始替儿子说话了,“反正玩具就是给儿子玩的,没事”“给他买了就是他自己的东西了,他自己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儿子喜欢听什么就讲什么。
装完傻就跟儿子朋友一样地去玩具房玩去了,这个时候我就更傻更笨了啊。一会把儿子最心爱的史努比打倒,一会把车子弄翻,儿子开始还能忍受,到了最后就不乐意了啊。
“你怎么这么不爱惜玩具啊”儿子俨然他妈妈的一副口气,我继续装傻,继续破坏,儿子急了把他妈刚说他的那一套理论全搬出来了。
这个时候时机就到了啊。“儿子,我知道以前你也不是不爱惜玩具,只是跟我一样不小心,那以后我们两都注意一点,爱惜玩具好吗?”
当然是好了。

总结:
说教是一种强迫的灌输方式,听者是被动的接受,甚至他都没有用脑子去思考去记忆,那当然效果就不好了。
这个时候大人要收起自己的精明,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4-6-17 19:15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诱敌人,然后截断敌人援兵,以便将敌围歼的谋略。这种诱敌之计,自有其高明之处。敌人一般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所以,你应该先给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给以方便。等敌人“上楼”,也就是进入已布好的“口袋”之后即可拆掉“梯子”,围歼敌人。

用在教子上,那就好理解了。简单说就是断了孩子的后路,让他必须去达成某个目标。
在教子上,屋子可以理解为某个目标,安放梯子,有很大学问,梯子高了险了孩子不上或上不了,低了没有太大的意义。总之,要根据情况,巧妙地安放梯子,而且还要让孩子参与到设目标(屋子的高度)的工作中。

案例:
1、孩子不肯好好吃饭,分析原因主要有:念着零食(退路);饭太多(任务太重完不成)。
首先把梯子设好,于是叫孩子参与把饭的量和菜的量定好,这个时候孩子对这个目标没异议了,就要开始抽梯了,“这是你自己决定的,不吃完不许下桌子,今天下午也没零食吃了”。
孩子还说什么呢?赶紧吃吧。

2、教孩子认字,也不能拔苗助长,要循序渐进。先与孩子设一个目标,与他一起决定每天认两个字,学会了讲两个故事,没学会不讲,多学多讲。孩子同意了。那孩子一上这个屋就要立即抽梯了,每天必须完成,不能有任何的借口,不学会是不能玩玩具不能讲故事的啊(你都不完成,我也不必要说话算数给你讲故事了啊)。在这里给孩子讲故事就成了诱饵了。
久而久之,先学习后玩的习惯就养成了。

总结:
屋的高度就是目标,制定目标要让孩子参与并适可而止,要符合实际;梯子就是诱饵,就是让孩子上屋的动力,要注意一定要说到做到,否则下次就不管用了。抽梯就是断了孩子的退路,不要让外部原因影响目标的实现,让孩子破釜沉舟,不达目标不放手。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4-6-17 19:15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已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就象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
古人按语说:此树本无花,而树则可以有花,剪彩贴之,不细察者不易发,使花与树交相辉映,而成玲珑全局也。此盖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
用假花冒充真花,取得乱真的效果,前边已作过分析。因为战场上情况复杂,瞬息万变,指挥官很容易被假象所惑。所以,善于布置假情况,巧布迷魂阵,虚张声势,可以慑服甚至击败敌人。

那用在教子上,就是要把重点放在“花”上了,树上开花,开的是什么花,是不是自己的花,不要被虚假的东西迷惑住了,不要用虚伪来伪装自己,而是要有真才实学,开自己的花,丰自己的羽翼。
简单说就是让孩子知道他们现在要比什么,什么才是真的大树。

案例:
孩子因为虚荣心的原因,比吃比穿比玩甚至比家长的车都是很正常的。这个问题说小就小,说大就大了。那怎么办呢?让其认识树上要长什么的本质啊。
带孩子去山上玩,看见两种桃树,一种是观赏类的只开花不结果,但很漂亮,另一种是结果的,长的很普通。
“儿子这两种都是桃树,有什么不一样,更喜欢哪一种”
“这个漂亮些,当然喜欢这种”儿子的回答是肯定的。
过了一段时间(就是六一前)又带他去这个地方,再问他这两种树的区别。孩子观察了半天,突然很高兴地说“爸爸,你看这些树上长果子了”。
“那你再看看上回你说的漂亮的那些树呢?”
“他们不长果子啊,而且它们现在花也不好看了”
“那你现在喜欢那种树”
“当然是结果子的树了”
这个时候,就是你讲道理的时候。“儿子,树开花的目的是结果,不是比漂亮,就象你们孩子,现在是要学习,目的是长大成为有用的人,而不是比别的,衣服穿的再好看,也只是别人给的,但知识是自己的,是将来要结果子用的。”
儿子明白了,表示将来要做一个结果的树。

总结:
孩子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判断的能力还没有养成,他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因此常常比这比那。那这个时候就要让他知道树上要开什么花结什么果,让他知道别人往树上搭的绸花不是自己的花,他们就是要好好学习,自己长叶开花结果。
让自己的孩子自己去成长,并让他知道成长的方向是很重要的。大人也不要让孩子太讲究吃穿,往孩子身上使劲搭假花,而是要让他知道知识才是叶才是花,成才才是果。
树上开花是突然把自己伪装的强大了来骗敌人,借这一计来提醒家长们不要给孩子树上开花而使自己迷失了方向,把自己和孩子也欺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4-6-17 19:16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十计:反主为客

大家一看我这标题就会说是不是写错了,没错,这一计我们就是要反着用。还是先说说反客为主的道理吧。
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脚进去,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古人使用本计,多是对于盟友的。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取而代之。

古人说,主客之势常常发生变化,有的变客为主,有的变主为客。关键在
于要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主动权。
所以说我说的没错,我们家长当孩子的主已经太多了,早都已经反客为主了,再变换就只有反主为客了。
什么是主,孩子的学习生活。什么是客?大人的干涉。在生活上,大人常常给孩子包办,有些孩子上了大学还不会自己洗衣服甚至于剥鸡蛋;在学习上,有些大人恨不得自己去学,有些孩子学钢琴自己还没学的怎么样,大人倒成了高手了。
所以我们现在是到了反主为客的时候了。

案例:
儿子学围棋,我赶紧也要捡起多年不下的围棋了,天天跟着儿子学啊学,陪着学是不错的,但我一天突然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1、我是会下但基础的东西不扎实,反而教的不伦不类;
2、孩子越来越依赖我了,不会做的习题不想自己动脑筋而来问我;
3、孩子学棋的兴趣在减弱。
反思了一下我觉得是到了反主为客的时候了。
“儿子,你已经超过爸爸了,爸爸教不了你了,以后你要来教我了,好吧”
儿子一听这话来精神了,上课用心听,下课认真给我讲,做习题更动脑子了,与我下棋也是抱着取胜的决心而不是应付了。

总结:
家长以身作则是好事,但不是要上孩子的身,是影响而不是代办。我们家长应该平缓一下自己急进的情绪了,要还自主权学习权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学习和生活,抛开我们的阴影。
让我们反主为客,让孩子作自己的主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