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榕树下 逍遥楼记
查看: 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逍遥楼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4-10-17 09:1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名川须寺庙,山水必楼台。我国文化传统,人文精粹,至少一半可归于此言。寺庙先不说,欲成名楼殊不容易,须得有景,且景不能差;要有诗文,诗文更须好,故名闻天下者只有三大名楼。广为人知的还是有很多,亭如醉翁亭,沧浪亭,爱晚亭,楼如鹳雀楼,大观楼,阅江楼,蓬莱阁。今有一楼,无论历史、人文、还是诗文,均可称名楼,就是桂林逍遥楼。


    唐武德四年,也就是公元621年,唐开国名将,李靖奉命领兵平定岭南。唐时,岭南还是蛮荒之地,与中原交通不便。自秦始皇开挖灵渠,勾通湘水与珠水,便成了中原入岭南的捷道。李靖也是从水路来到桂林,虽挟着大唐建国之威,但兵凶战危,身为名战也不敢丢以轻心,决定步步为营,先站稳脚跟。自古以来,桂林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临漓江,握南北水道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李靖决定在桂林筑城为据点,桂林历史上第一座城池出现,以如今独秀峰为中心,南临漓江。城不是很大,历代扩城,李靖最初建的城池,后来称为子城,但在当时及很长一段时间,它就是桂林城。


    漓江山水甲天下,李靖虽是武将,也知山水之美,在东面临漓江的城上建一高楼,一为望,二为观景,取庄子逍遥篇意,李靖命名为逍遥楼,比江西的藤王阁还要早三十多年。江是名江,景是名景,逍遥楼一出也成了名楼,凡沿漓江南下岭南,船未到桂林城下,远远就望见高耸,壮观的逍遥楼,就知道到了令人神往的桂林城。同样,北上的行旅,也要在逍遥楼上践行送别宴会,去者总是依依不舍出南门上船,人随江走,桂林城越来越远,只有逍遥楼还一直在离人的望眼中,让离情无限延长。附近的文人墨客,权贵大贾,更是趋之若,无时无日,在楼上观赏美景,雅集畅会。逍遥楼像是打开桂林山下甲天下的大门,自从四方游客蜂渗,也见证着自唐来天下盛哀变化,及岭南两广的文明变迁。

   时间很快到了公元711年,有一人来到了桂林,登陆上了逍遥楼怅望,他就是宋之问。宋之问是唐代有名诗人,对律诗的定型起过重要作用,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唐代是我国诗歌顶峰,涌现无数大诗人,名诗人,宋之问仍有一席之地,才华不庸置疑。但人品可能是历上最差的诗人,趋炎附势,杀甥夺诗让人不齿,难以置信。最后被玄宗贬到桂林,第二年直接赐死。纵观宋之问一生,几乎所有代表作,都出自被贬岭南之后,若没有被贬岭南的落魂刺激,宋之问在诗道上难有大观,也许历史诗林就没宋之问一席之地,是幸还是不幸?但对逍遥楼来说,宋之问是最最重要一位,因为宋之问在逍遥楼上,写下了一首五律,一首七绝,都是宋诗中的精品,唐诗中的佳作。楼因诗显,诗助楼名,美景有,好诗亦有,逍遥楼更加为世人所知,声名日隆。自李靖建成逍遥楼,逍遥楼仿佛等了一百年,就一直在等着宋之问被贬,等他登楼,等他赋诗,等他用彩笔为之自已点彩生色,在这意思上,宋之问可以说逍遥楼第一人。诗是好诗,不妨全抄:

   “晦节高楼望,山川一半春。意随冥叶尽,愁共柳条新。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兀然心似醉,不觉有吾身。“-------《桂林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登逍遥楼》
      “意随冥叶尽,愁共柳条新。”初春之景,融入诗人之思,可圈可点。可宋之问这两首诗,尢其是后一首七绝,“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简朴情深,意味很足,很耐品味。一年后,宋之问被赐死桂林,逍遥楼成了他人生最后登的高楼,逍遥楼上望故乡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望乡。“无因雁足系书还”仿佛一语成谶。


    时间又过去了一百多年,逍遥楼上,上楼下楼的人数不胜数。到了847年 ,一位比宋之问更失意,诗名更盛,才华更大的诗人,失魂落魄来到桂林,登上了逍遥楼。他就是李商隐,一个悲情人物,一生襟袍未曾开,一切竟是爱情所致,可歌可泣,又浪漫又传奇,历史上算是特例。正因如此,李商隐在诗史上以爱情诗出名,以无题诗名世,也算是独例。李商隐业师令狐楚是牛党,却娶了李党王茂元女儿为妻,牛党视其为忘恩负义,一生尽受牛党排挤打击。李商隐曾多次向令狐绹求施与援,得到的只是对方的置若闻,就这样李商隐胸怀大才,却糊里糊涂成了党派之争的牺牲品,比普通意义上的怀才不遇更为可叹。在来桂林之前几年,李党得势,本来对李商隐是个大机会,在这个骨节眼里,母亲和岳父竟相继去世,不但失去失持,更要守孝三年。但三年后,李党失势牛党上台,李商隐错过一生最大的机会。走投无路,只好接受李党郑亚的邀请,随其贬到桂林。而亲死穷途,可以说,李商隐的失魂落魄远甚于失意被贬的郑亚。可能是打击过甚,让我们有些失望的是,当时最著名的诗人,来到甲天下的桂林,没有咏颂过逍遥楼,甚至连逍遥楼这个名字也没有出现过,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虽有名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充满人文关怀的名句,但仍有一股自伤自怜的况味。


   由时间可知,此时离逍遥楼建成已二百,砖木结构,常修辑,立二百年不是问题。况且,当时大唐虽不比贞观开元,还算是太平盛世,维修一座逍遥楼还不是多大问题。李商隐来时,逍遥楼肯定还在。所以,有学者认为,李商隐《桂林》“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中的高楼就是逍遥楼,只是为了对偶,也为了引用古诗成句西北有高楼,才艺术性地把逍遥楼说成是西北方,一来是逍遥楼太有名,不必说明,在桂林,有哪座楼的历史,名气大得过逍遥楼?而且文有互换之说,“东北有绝域,东南有高楼”完全可能,我们真不必一个萝卜一个坑,西北就绝对是西北,这是诗,不是地理,不是科学。


   不同意见的学者,引用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中记载桂林城西北有雪观楼(不知为何,我却找不到,可能是我没读仔细),认为李商隐诗中的高楼是雪观楼而不是逍遥楼。范大成是在1173年到达桂林,也登逍遥楼,也有诗提到逍遥楼,也就是说,在范成大时,逍遥楼还有,雪观楼估计也在。问题也来了,李商隐到范大成,时隔三百多年,范成大怎知道三百年前就有雪观楼?雪观楼难道名气大过逍遥楼?我猜最可能是桂林城真有过雪观楼,但绝不是李商隐时代就有,估计要迟很多。范成大所以认为李商隐时期就有雪观楼,其实也是因为李商隐这句“西北有高楼”,恰好雪观楼也在西北,于是把还没有在李商隐时代就出现的雪观楼,推早到李商隐时就有。


    这真是一种巧合,也是一个误会,后人以此为据,是以讹传讹。若李商隐时代真有雪观楼,三百年,历唐五代而宋,逍遥楼在宋代1102年重建,那是因为逍遥楼太有名,又是观景的最佳处,不可或缺,后人才会重修逍遥楼。不见经传的雪观楼,会有几多机会重修呢?所以,我觉得雪观楼,出现的时间离范成大不会太久,没准还是宋代才有也说不准,范成大才会有可能见着逍遥楼,又见到雪观楼,才错以为雪观的历史和逍遥楼久远。李诗只是方位不对,而方位用西北,明显是受对仗所限,又有现成的西北有高楼成句可作典故,李商隐才艺术性将逍遥楼说成是西北方。这个可能性,比范成大知三百年前就有雪观楼更为可靠。真要怪李商隐不像宋之问,明明白白说是什么楼多好,免得后人争来争去。当然,李诗中的西北有高楼是不是逍遥楼,其实无损逍遥楼的名声,不少诗人吟哦过逍遥楼,包括范成大,刘克庄,张孝祥,张栻等诸多文人名人。自有逍遥楼,逍遥楼就是桂林的代名了。历朝历代,凡到过桂林的名人墨客,无不登逍遥楼,为之倾倒,不少还留下诗篇,逍遥楼的文才风流一直伴漓水长流。

   
   除了文人登临,诗文传唱,逍遥楼还有一块唐碑是镇楼之宝,因为逍遥楼三个大字是颜真卿书写。信史有据,颜真卿并没到过桂林,但这三字是真正出自颜手,亦有信史可考。只不过,此逍遥楼非此逍遥楼,原来在唐代蒲州,就是今山永济市蒲州镇,也有楼名逍遥楼,唐玄宗还作过《登蒲州逍遥楼》诗,颜真卿曾当过蒲州刺史,逍遥楼三字,是他在770年为蒲州逍遥楼题写的,字大如斗,苍劲有力,完全符合颜体成熟期的神韵。桂林这块逍遥楼碑,就是用蒲州逍遥楼碑拓雕刻而成,所以,虽然不是颜真为桂林逍遥楼题写,却是真正出自颜手。原碑已毁,今碑文,也是当代按原碑印重刻在一块宋碑上的。碑背是宋1102年程节当桂林知府,重修逍遥楼的碑记,有趣是,题目是《湘南楼记》。逍遥楼真是命运多舛,屡有名誉之争。之前是雪观楼,现在是湘南楼,有人就以为湘南楼是别的楼,而不是逍遥楼。


   这是不可能的,在桂林历史上,没有一座楼名气历史能与逍遥楼并提,若两者不是一楼,怎会有名者不重修,而修湘南楼。且说迟来七十年的范成大诗里只说逍遥楼,而不说湘南楼,是什么原因?事实就是,湘南楼就是逍遥楼,是程节多事,和张孝祥一样,硬把逍遥楼改成湘南楼。按逻辑就可知,二三百年间,小小的桂林城,能出现三座让三百年后人都能记住,还肯千辛万苦重修的名楼?这有多少可能?<湘南楼记》虽没出逍遥楼的名字,但无论对旧楼废址的方位,所在,历史,就和逍遥楼所同,更着重提出以湘南为名,是因为古有诗之故,明显就是说之前此楼不叫湘南楼,是重修后改成湘南楼的。文中提到的古诗人,就是韩愈,他的桂林的名诗,无人不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诗句上两句就是“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湘南楼的名字出处,就在这里。但程节走后,桂林士人仍叫此楼为逍遥楼而不叫湘南楼,逍遥楼之名已深入民心,故范成大诗中只有逍遥楼,而无湘南楼。但范成大自己,却把雪观楼当成是李商隐时代就有,不知西北是虚指。


   这逍遥楼,在历史上屡蒙不白之冤,虽然历史悠久,比藤王阁还要早三十年,再者地外岭南边陲,不如中原人广繁华,时间越久,反而名声不如唐宋时期,那时逍遥楼和江南三大名楼并重。究其原因,一是逍遥楼地僻,二是宋之问诗不如前三名诗的诗文有名,而李商隐诗中又无逍遥楼名字,不能加分。于是,名声渐渐式微,只为当地人所,和文人墨客所闻。逍遥楼的历史,就是桂林城的历史,有此楼方有桂林城,意义而超出风景名胜了。你看我们广州,有名的镇海楼不过六百年历史,建于明洪武年间,历史不及逍遥楼一半。以广州历史之久,尚没与比抗衡的名楼,岭南第一楼,名正言顺,自从再无名誉之争。


   逍遥楼历代均有重修,最后毁于抗日战争。2015年再度重修,选在离原址不远的解放桥西北角,滨水生态广场二层平台上。二层三檐,高24米,长宽22米,耸立在一米五高台上,斗拱飞檐,古色古香,瑰丽壮观。登斯楼,流水不逝,时光仍在,一城生色。名城桂林,大美漓江,就须逍遥名楼。
2023-10-2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