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里有几个词汇,有着类似的含义,例如领悟和领会,把握和理解。虽然有些类似,但还是有很细的差别,而这种细致的差别,在每个人的内心里,其实都是一种“领悟”,而到这种程度的“领悟”,就是不需要再用其他词语再做解释了。
领悟到底是怎样的呢?例如听闻:石头二字。我们心中马上有所领悟。这时候如果我们要检查这个领悟,则不需要给石头这个名词下更多文字的定义,人对石头的领悟,显然是模糊的印象的,或者内心中会升起一个形象,知道那说的是什么,和他物有什么区别。
另外, 当我们听到“痛”这个字,也能领悟,用自己的经验去领悟,不需要更多的文字解释。而对“甜”这个字,我们也能领悟,因为我们都吃过甜的东西,我们的感受经验,马上能反映这种滋味。那么,还有诸如爱、恨等各种情绪,因为经验在先,我们听到对应的文字,就能领悟其含义或者意义。
现在要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对某物或者某种滋味,没有经验,他听到这个词汇,能领悟或者领会什么吗?
我想没有直接的领悟,而是经过联想或者联系性的想象来获取类似的把握。
例如男人没有生过娃,女儿说的那种痛,男人要领悟它,只能靠想象便秘来体会。
这是经验领域的领悟,但在抽象领域,那就脱离了经验,不能依靠想象,只能依赖于思辨。人是可以把握理性的,好比人能把握1+1=2这个纯粹的形式,于是人就能把握整个数学体系。现代科学和数学,都是在形式上不断开拓的,如果人不能把握理性,就无法领悟抽象的东西。
虽然人把握抽象的东西离开了经验的体系,但是却不能说完全离开了人的感性。感性和理性不可能是绝对分离的,只是人类在知识上把它们做了区别,实际上,它们必然是一体的,至少拥有相同的底座,人到底,还是要依靠感性去领悟理性的推演和结论。就是到这个程度:心中明白,而且无须再用其他数字或者文字再做说明。
所以,领悟一样东西的途径是有很多的,一是依赖于经验,二是依赖于想象,三是依赖于计算。
明不明白一样东西,是无法自欺的。因为最终必然是:心中明白,无需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