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我孩子也上高二了,不上培训班也能进名校。所以呢,我觉得实际上教育真的没有那么难。今日教育之困境,大部分都是家长作茧自缚。作为家长,实际上不能只和孩子学习较劲,学习是教育的旁枝末节,如果家长把所有精力都耗在学习教育上,那是搞不好教育的。那家长怎么从学习教育的困境中脱离出来呢?我觉得要注意以下问题:一、家长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
家长在教育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西方文化进来就说家长需要和孩子做朋友,我觉得这是贫民窟教育,说白了就是大撒把呗,我不赞成。老师希望家长做孩子的监工、奴隶主,每天替他朝孩子挥鞭子,我也不赞成。家长在教育中所该扮演的角色就是家长,有管理权,但是对孩子的教育需要重品德,重健康,重磨炼,重观察,轻学习。对于学习,家长需要孩子在学习习惯养成的方面用服从教育,但是孩子养成了该有的学习习惯,就不该搞唯成绩论,孩子有没有努力,有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需要观察出来的,不是通过成绩推测出来的!
二、家长对于孩子的读书学习目标设定:
很多家长上来把孩子将来的学习目标定位为清北或常青藤,这就是作茧自缚。定这个目标之前最好先问自己配不配?你是这些名校的学生?还是你家里有矿?亦或者孩子是天才?别总想着设定高目标,追求中目标。别总给自己灌志向带动努力的鸡汤。孩子要想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首先不要功利,不要每天活在焦虑和压力中。用焦虑压榨学习动力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知最垃圾,也是中国家长最热中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都不及及时行乐,足以毁了一代甚至更多的读书人!
成功的学习教育,不是能让孩子都考上清北,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读书中受益。如果非要按照功利读书来衡量,起码成功的读书教育可以保证孩子有高中上,即便是外地的孩子。
三、家长对于学习助力的选择:
所谓学习助力,就是早教、课外教培班。这些东西可以有,但是最重要的是四个字:量力而行。不是说教培班越高级越好,人家的家长是985名校毕业,你是专科毕业。你非要自己的孩子和人家孩子上一个培训班,你能像人家家长一样给孩子提供学习助力吗?所以人家孩子学习来收获多多,你孩子和家长却痛苦无比。家长有多少能力,就只能给孩子提供多少学习助力。
今天有一个特别操蛋的概念:原生家庭。好像一个人的所有发展限制都来自于家长。“为什么我的父亲不是李嘉诚,不是国家主席,要不然我早就......。”这种理论太缺德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孩子去打洞,这才是现实。一个孩子出生,他手里的底牌就是家庭条件。作为父母,非把本来具备的牌任性的打得稀烂是不对的,但是无视客观条件去模仿别人也是不可能的。最扯淡的一句话就是和孩子共同进步,你在人生的黄金时期都没混出个模样来,有了孩子就能脱胎换骨?每个孩子的人生路本来就是不公平的,这就是命。一个抱怨自己命苦的人一辈子没出息,读不读书也改变不了他的不幸,这种人就不配做人。作为家长,需要教会孩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但是更要告诉孩子要根据自身条件来一步步的把人生路走好。明白了这一点,人家卷不卷就和自己没关系了。
四、家长对于学习阻力的警戒:
家长要助力,这个世界对孩子不全是善意。尤其是社会阶层较低的家庭,如果要孩子有出息,必须注意两点:
1、霸凌:
孩子打打闹闹本来不是大事,但是今天的孩子大多不知敬畏,欺负人没有底线,那就不是小事。有些孩子被欺负了,不还手,家长问原因,孩子会说:“打人不是好孩子,我要是还手也不是好孩子了。”看,是不是特别懂事?实际不是,孩子这样说只是在掩饰他内心的懦弱。越是社会底层的孩子,越需要习武防身,习武不是为了欺负人,而是为了保证自己有和人家讲理的本钱。越是社会底层群体的孩子,各种恶习会越严重,同流合污,孩子没出息。不同流合污,孩子可能被欺负。要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拳头硬。社会底层的孩子,要想在生活中内心充满阳光,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不被欺负是前提条件。
2、手机:
小学的孩子可以不在学习上太卷,但是警惕手机的危害,限制孩子接触手机的时间,最好不要让孩子碰手机。要是上网可以用电脑或IPAD,手机对于小孩子,基本就是精神毒品。
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