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习数学为了什么?大部分人最入社会也就是为了算个账,自己买东西找钱对不对,算不出来还有计算器。然而,五十年前,一道现实的数学题却决定了人的生死!
这是真实的故事:A与B都是我祖母的邻居,某个年代,政府组织大家去北京远郊挖河,当时是冬天,为什么冬天做这个工程我不明白,可能是时代特色吧。那时的天气比现在同时期冷,人呢,如果饿着肚子干活,一旦风寒入体,在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基本是没救。
A与B也被组织去挖河,还有我的祖父。那个年代粮食紧缺,工地每一餐的饭都是滚烫浓稠的玉米粥加一点咸菜。那时候的人吃饭用的碗很大,基本相当于现在普通碗的4倍左右的容量。B在去的时候就说:“这次去,可能是站着去,躺着回来。”
A有点学问,为人老实,那个年代的寒门读书人都比较老实,B读书少但是精明,比较奸猾市侩。开始的时候,A吃饭比较斯文,玉米粥只盛多半碗,结果发现根本吃不饱,再去盛,粥已经没有了,因为有些人喝粥速度很快,即便是粥很烫,也能忍着烫迅速喝完。饿过肚子的人都知道吃不饱做重体力劳动是非常痛苦的。后来A改盛满满的一大碗,可是发现喝完了还是不饱。就这样,最后A在吃不饱的重体力劳动下得了伤寒类的疾病,被人送回家没多久就死了。
B的一语成谶,但是B并没有死,站着回来了。为什么呢?B虽然学问不如A,但是解决实际问题时脑子是在线的。每次盛粥,B第一次都盛半碗,然后快速的搅拌冷却快速的喝,这样B还有第二次盛满碗的机会。那个粥的总量,轮不到每人两碗,但是多过每人一碗,所以比的就是谁能最快速度的盛第二碗,而B能非常精确的测算时自己能喝到的粥的最大值与方法。别先看那每餐的半碗粥,可以决定人的生死的。依靠这个技能,B活了下来。
至于B有没有把这个技能告诉A,我就不知道了,但是起码没告诉祖父。祖父没有B那么聪明,但是也活了下来,他是半途跑回家了。祖父身高不到1.7米,很瘦,但是回到家以后,只是一餐,就把家里的玉米面、白面等所有能吃的面粉全部吃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