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就张学良有没有消灭日本人一事,我和网络上的人争论过,他拿出了东北某抗日博物馆的照片,上面清清楚楚的写明了张学良及其领导的抗日义勇军一共消灭日军17.8万人。好吧,是不是我学的历史是假的呢?
前期的张学良既没有抗日的心,也没有抗日的力量。后期的张学良有抗日的心,还是没有抗日的能力,因为自己先被夺了兵权后被软禁,他拿什么抗日呢?再说抗日义勇军是什么人组成的?不愿意撤出东北的原东北军和当地警察、民间抗日武装力量、共产党的抗日游击队,后来为了形成统一的抗日武装力量,共产党派遣优秀的干部杨靖宇、赵尚志等人把东北松散的抗日组织联合在一起,形成抗联。在1931年到1945年的十四年时间里,他们共消灭日军数量有两个:第一是10万人。第二是17.8万人。那个数据真实,以后再说。
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共计付出了3500万人的伤亡,这个数据没什么争议。可是有个问题值得反思,从日本人挑衅的第一天,中国的管理者就在采取妥协回避的策略,奉行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号称韬光养晦。结果呢,从1912年到1931年的九一八期间,我们韬光养晦了?变强了?没有,至少没有日本变强的快。到了九一八,日本人占领东北,刀已经架在国人的脖子上了,中国人还在韬光养晦,到了1937年日本人全面侵华,我们准备好了吗?明显是没有。如果在1931年,张学良拼命抵抗,打到最后一人。会付出多少牺牲?可能有3500人吗?我觉得不会。那么事实证明,强敌悍匪图谋国家,抵抗越晚,损失越大。
再说回消灭日军人数。抗联不容易啊,无论是消灭日军10万人,还是17.8万人,那都是在离日军主力最近的地方,并且坚持了将近14年(后来残部躲到苏联)。第二支武装力量是共产党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这支武装力量强于抗联,但是比国民党要弱小得多。在关内的敌后战场消灭日军共计52.7万人,日军统计就少多了,只有5万多人。消灭日军最多的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消灭日军85.9万,日军统计为35万左右。那么日军在中国战场的伤亡总数字就出来了。中国统计共计:155.8万人。日方统计:50万人左右。
为什么数字差距如此之大?我感觉有以下因素:
第一、日本人粉饰战果。
比如平型关战役。日本人报的伤亡数字是670多人,中方报的数字是800多人。哪个数字准确?当然是中方数字。当时八路军非常想验证自己的战斗力,是不可能乱吹的。并且八路军当时因为政治清明,那些老帅对于消灭人数的数字十分较真。比如建国后某导演拍的一部抗日军,说在山西某场战斗中129师共消灭了日军1000多人。为此,刘伯承元帅特意问了导演:“是哪场战斗?我怎么斗不知道?”导演尴尬的回答是艺术夸张。刘伯承元帅认真的说:“战争影视也需要实事求是,否则对后人是不负责的!”平型关战役在宣传时,说消灭了上千日军,我觉得有点夸张。而国民党的枣宜会战,日本人宣布损失了1.1万人,可是自己内部公布的数据却是这个的4倍。
第二、阵亡数据和被消灭数据本来就不一样。
阵亡数字是已经确定战死的士兵数量。而被消灭的数据包括战死、被俘、失踪等意外因素,如果一支部队被打散了,根本没有时间统计伤亡,只能回来用原有军队数量减去幸存者,这是被消灭人数,但未必都是阵亡。我觉得在日本靖国神社是不会直接把这个差值全部列入阵亡士兵的。否则万一哪一天靖国神社上面的士兵回国了,很容易被打脸。
第三、非日籍士兵肯定不会算在里面。
中国抗日力量,可以把被消灭的日军和伪军区分出来,那个可以凭借军服。但是日军中的非日本籍士兵怎么区分?比如台湾人、早期加入日军部队的东北人,朝鲜人,这些人在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中就有体现。人已经被打死了,谁还能问出他是不是日本籍?大家只能通过军服来区分。
基于此,我觉得中方公布的共计消灭日军155.8万人更靠谱!比如其中共产党军队在敌后抗日战场消灭日军的数量是52.7万人。结合八路军和新四军每次作战的能力,很难吃下日军上千人,几百几十人,十几人的消耗战。就我姥爷说他在抗日期间作战是最多的,一天经历3场战斗是很正常的。那么在百团大战后八路军与新四军各部队每年和日军进行上千次的战斗是只多不少的,而在抗日后期,因为日本精锐部队被调到太平洋战场,从1941年到1945年之间的战果是大于1937年到1941年之间的,这样算起来,8年时间共计消灭日军52.7万是很有可能的。而日军所讲的5万人左右的战损数据明显是被粉饰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