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7-9 20:20 编辑
版友湘女妃儿在游记中
仲夏 且行且清欢
露了一小手,小手细皮嫩肉太有福相了,真想拿起来,握一握,沾沾福气。
世间礼仪,最是平常却又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握手了。这小小的动作里,藏着多少人情世故,多少世事沧桑。
记得幼时初见洋人握手,觉得甚是奇特。中国人向来是作揖的,两手相拱,身子微俯,何等温文尔雅。而这握手之礼,却是两手相握,上下摇动,活像在井边打水。后来才知,这原是古代武士示诚之举,右手相握,以示未持兵刃。想来也是有趣,本是防人之心,倒成了待客之道。
握手一事,看似简单,实则大有讲究。用力太轻,显得敷衍;用力太重,又似挑衅。我曾见两位商贾握手,一个使劲摇晃,一个却纹丝不动,活像老树盘根,煞是有趣。这般情景,倒教我想起儿时看过的皮影戏,两个纸人在那里较劲。
近来听闻美国那位特先生,最是精通此道。他与各国元首握手,总要较量一番。那位日本安倍先生,被他握了十九秒之久,脸上强作欢颜,心里想必在默数秒数。法国那位马先生倒是硬气,与他较劲,两人握手时青筋暴起,活像两个顽童在扳手腕。这般情景,若教古人见了,定要摇头叹息:堂堂国礼,竟成了儿戏。
最妙的要数那位加拿大特先生,见招拆招,在特先生发力时,一个转身,借力打力,倒把特先生拉了个趔趄。这般应对,倒像是武林高手过招,四两拨千斤。我在报上看到照片,不禁莞尔:这哪里是外交礼仪,分明是江湖把式。
倒是想起五十年代周先生在日内瓦的故事。那位美国记者故意用手帕擦手,周先生不慌不忙,也取出手帕擦了擦,然后扔进垃圾桶。这般应对,既不失风度,又显气节,真真是大家手笔。可惜现今这般人物,是越来越少了。
握手一事,看似小节,却见大节。有人握手如蜻蜓点水,有人握手如铁钳夹物。前者显得敷衍,后者又太过霸道。最好是不轻不重,不疾不徐,恰如君子之交。可惜世人多不解此中三昧,要么畏畏缩缩,要么盛气凌人。
我常想,这握手之礼,倒像是人生的一面镜子。握得太紧,别人痛;握得太松,别人疑。唯有不卑不亢,不即不离,方是处世之道。可惜世人多不解此理,总要在这方寸之间争个高下。
说到底,握手终究是礼。既是礼,就当以诚相待。若只把这当作较量的工具,那与市井之徒何异?这般想来,倒觉得那位特先生的握手方式,未免太过孩子气了。(deepse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