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听民谣的人,心底有想倾诉,却说不出口的理由。也许无法倾诉的原因,包括了故事的开启与封存。
民谣,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或虚设一朵花开花落,或半空画一道孤线,抛出长长的时光,倾诉似水年华。十年前,喜欢各种音乐,抒情,摇滚,快与慢的节奏中,感受疯狂与平静,直到某一天,被民谣如水般的语言倾倒,后来,整三五年的时间,专一,专情的,一头扎进民谣中,沉醉到忘记归路。
一首民谣,无数次单曲循环,听出某段故事,唏嘘中感慨,那一年,匆匆如花开,花落,一眨眼,暮春在路口,与实在简单微笑,便各自奔赴行程。
民谣语言平铺,没有大起大落,让你觉得揪心,它仅仅以质朴的词句,简单的旋律,与我们带来情感上的共鸣。
赵照的这首《半夏》,应是前年夏夜,我在月亮下漫步时,偶尔听到,耳朵里插着耳机,初听,被流水般的词曲打动,有一些缠绵,一丝若有若无的惆怅,再细品,就像喝着小酒,慢悠悠的享受宁静。此后的几个夏天,都会找到再怀旧一番,民谣的特质之一是诗的语言,叙述性强,其二,便是怀旧的成份。其三,它有真挚,干净的语言。长长的叙述中,一定会有几句,象根针,直直扎到心脏,让你怦然心动,或心疼瞬间。
俗世中的人,不知某个时间,有了倾诉的欲望,想要叙说的情绪来了,没有合适的听众。民谣的意义,在于它承载那会强烈的情绪。那些直击魂魄的歌词,成为我们心中的暖意融融。
它是一个老朋友,有酒的醇香,温水的营养。不需要多么强烈,你端起杯时,杯体是暖的,恒温的,足够了。
有人认为,民谣絮絮叨叨的,爱听民谣的人,情感细腻丰富,一个有故事的人,最后的归宿是安定,平稳,因为,曾在大风大浪中穿梭,见识过最强烈的台风,喝过最呛人的酒,后来,只求一茶一菩提。
半夏,风拂过一春,等了半夏也有沧桑,虽然夏天是茂盛,是明艳的,可它也有沧桑啊,匆匆忙忙,七月的阳光点燃夏灯,那些花朵,在一盏一盏的小灯笼中,黯然神伤。
匆忙间,花魂绽开的芬芳,悄然谢幕,与泥土相依为命,下一个轮回,那一朵花魂不知是否重逢?
赵照的声音淡淡的,象一个老朋友和你讲述他所见所闻,曲风自由自在,舒缓且从容不迫。
在一树花开中感慨人生际遇,你看呢,花朵穿上一件美丽的衣裳,转眼衣裳染成尘。赵照感叹时光如水,这歌曲中的叹息,不是浓烈的,淡淡的声音传递着温柔,还有一些豁达。
世事如风,花朵也是,盛世美颜后,乘一场暮春的风,再无痕迹,留下一地落红,残片,给世人,留给人间,善感的人每每路过,蹲下身,想象盛世锦瑟,周围草木却鲜嫩着,随风得瑟着,它们不懂忧伤为何物,只有暗香盈袖后,我们才肯在失去的意念中,念念不忘。
莫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回响的那是感恩遇见。
多少遇见能让人一夜白头,让青翠的柔肠变回坚硬。
我喜欢在民谣的抒情中,完成一次重逢,这种遇见,与树木,花草,或者一块石头,实在懒得与人周旋,那些付出的情意中,十有八九是负数。
耳边听着半夏,纸上留下夏风。
风是清醒的,花朵,半梦半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