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25-7-28 17:20 编辑
往事依依(1)
前几天,曾经企业的十几个老工友相聚坐坐,我因为在旅顺这边,距离太远,他们又安排在晚上聚会,虽然我在市内也有房子,但是,我很少去住,所以,权衡再三,我婉拒了这个聚会。
他们聚会结束后,组织者和我聊了聊情况,也发了几张他们聚会的现场,挺好,挺热闹,这个年纪了,能见见面,说说话,聊一聊就很好。
怀旧是多数人的一种情怀吧。
但是,他和我说了一个情况,那就是原本是有一个人也可能参加的,因为听说我或许去,他就不来了。组织的这个哥们问我,我和那个人之间到底有什么过节呢?
我说:我1975年进厂,2002年离开,在企业里三十多年,我得罪过谁呢?可以不夸张的的说,一个都没有。
为何他听说我来,他就不来,那是因为他无法面对我,真见了面,我依然会对他不客气。
说一下这段陈年往事吧。
1992年底,我被很意外的调任去了我们单位的一个三产项目,做负责人。说意外,真的是纯意外。
起因是我们单位的工会主席那哥们脑子我觉得有点问题,特别热衷于企业下岗分流,力主三产,先是有了工会下属的小工厂,后来,听说跑城市联营客运能赚钱,于是他们就脑子一热,工厂拿出了八十多万,购买了六台铰接公交客车,是当时大连瓦房店客车厂生产的。
当时大连公交客运布局是,国有和联营两部分,国有的属于公交集团公司,比如一汽客运,而起客运,电车公司这三部分,而联营则是利用社会民间(企业)的资本,出资购车,统一管理,做城市客运。
他们之所以买车参营,是因为听了当时一个我们单位的经济活络人士的建议,他说单位出资买车,他承包,每年给单位上交二十万,并且负责安排分流当时下岗待业的一批人,大约三十六七个。单位觉得这样也不错,所以就把车买了,结果出问题了,在承包费用上双方没谈拢,单位的意思是,毕竟出资了八十多万,不是小数目,要承包人缴纳一定的个承包金,大约是十几万,承包人不干了,结果是,车买回来了,却没有人肯出面了,线路是当年的11月底开线,这是一条横贯市内四区,当时最长的公交线路,也是时任市长的政绩工程,必须按时开线,你参营单位若不能按时参加,就取消你的资格。那也就意味着这六台大铰接客车废了。
单位领导是真急了眼了,没辙了,就开始在所有的中层里找谈话,希望能有人能挺身而出,接了这个烫手的山药。
当时,我在我们厂最大的生产车间党政一肩挑,其实是有一个老主任的,身体不太好,一年能休半年,我们的生产产品比较固定,销路也不错。所以,我干的也不算累,只是有点什么都要管,很忙碌。我们有两大生产车间,第一机械,第二机械,我每天都在这两个车间来回折腾,隔得不算远,百十米的距离,每天来来回回也不知道多少次。
那会儿的企业,就算是生产车间,大事小情什么你都得管,一样落不下。不夸张的说有时候也焦头烂额的。当然手下也有副主任,也有生产调度,还有各种统计核算,库房管理,但是,一百四十多号人的吃喝拉撒基本每天都得忙活。
至于什么涨工资,评先进,福利分房之类的事情,那更是含糊不得的。
我在这个车间工作了两年半,事情多如牛毛。
仅举一例,我车间有一个退伍兵,退伍的原因是精神疾病。真不知道他是怎么进的我们厂,而且站到的机台上当车工。车床是高速旋转的设备,一个精神不好的人怎么会不出问题。连续发生撞车事故,我到车间的第一件事就和劳资科商定,把他从车床岗位上撤下来了,让他和另外两个女工,负责清运每天车间里的加工垃圾和清扫。保留了他的奖金待遇,理由很简单,因为他当过兵。
这人后来病越来越严重,就无法正常上班了,发病的时候拎着菜刀把他老母亲劫持在屋子里。哪会儿这事儿都的去处理。没人敢进门,我就硬着头皮进去和他谈,然后他放下菜刀,我们把他送进七院(精神病院),这事情至少有两三次。也许是天意,这人见了我,基本能言听计从的。
我从车间离开后,次年,这人上吊身亡了。才不到三十岁,令人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