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河蚌-赌徒 于 2025-8-1 14:18 编辑
想起那男孩被人家一逼就写道歉信,我也觉得他很可怜。一般来说,对自己不利的证据,自己尽量还是不要提供。港片里不是常说嘛,你有权保持沉默。虽然司法体系不一样,但是多数时候,保持沉默大概率增加不了多少处罚的;恰恰相反,提供了对自己不利的证据这事儿,却很容易导致处罚的加重。所以同样是港片里,有钱有势的人面对自己应付不了的法律相关的复杂局面时,常说一句话:“等我律师来了再说。”普通人家自然是没有律师的,那我也就只好对天天说,遇到他解决不了的,觉得有危险或者受了委屈的事情,就“等我爸妈来了再说”。在家靠父母,出门,很多事也可以靠父母的,不丢人。
不过,很多孩子到一定年纪,很多事就不愿意跟父母说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体来说,多数父母都在逐渐失去其信任。要想让孩子一直觉得父母是可信的,会一直站在自己这边,而不是站真理那边,这个其实很难。通常,这种角色都是狐朋狗友们所扮演的,而不是父母,毕竟后者还肩负着教育的职能。只能说,尽力而为吧。我就经常对天天说,不管你做了什么,我永远都是站你这边的,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跟我说。至少到目前为止,多数事他也还是愿意跟我们说的。原本我一直对此很自豪,直到去年出了霸凌那事发现,其实他还是有些事没跟我们说,而且是非常有必要说的。
我至今没弄明白他当时为什么不回来告诉我们。叶子倒是有个猜测,那就是他原来说过几次,但我们的处理方式并没有改善他的处境。我们最开始听说那些事,以为就是普通的打闹,去找对方家长沟通过,对方家长也打过他们孩子;后来问天天,他就说没有再欺负他了,我们以为就结束了。可能从那时候起,他就对我们失望了吧。好在后来亡羊补牢,校领导等集体干预,把那学生转到其他班,几个人集体道歉赔偿之后,感觉又赢回了信任。孩子在班上的面子挽回了,这对他的自信和安全感很重要,对他对父母的信心也很重要。能感受到,他是放下了心里的包袱,变得更开朗了。
人到了社会上,什么人都会遇到。通常来说,大家所能包容的,也就只是小学生。从上初中开始,别人就更多把你当一个大人来看了。所以很多社会上的规矩,需要更早就告诉孩子,让他们多加小心。一些在家里可以说可以做的事儿,在外面是不行的。武大那男孩子如果能多些注意,也就避免了后面那些事。同样的,那女的如果能多想想后果和风险,做事儿可能也就不会那么绝。不管怎么说吧,很多事,还是建议孩子们多跟父母商量商量再做决定。很多风险,不是学生所能预知的,哪怕是大学生。更何况,如今就连中学生都越来越喜欢甩开父母独自做决定了。长大的过程,的确是独立的过程,但父母之言还是建议听听,虽然未必要听从。
还是希望孩子们多听听父母的建议吧,所谓兼听则明。毕竟,这个社会上真正跟你利益和风险完全绑定的,也就是你的家人。除此之外,愿意给你提建议的很多,但愿意为那建议承担责任的,几乎没有。你只要别让我为给你的建议兜底,而且只要我说的是你想听的,你就给我好处,那么你想听什么,我其实都可以说的,就像你身边的很多所谓朋友一样。只要你听了那句话就愿意请他吃烤串,很多朋友其实不在乎你听了后出去被人打成肉饼,不是吗?毕竟,你又不是人家亲生的。亲生的,总归不同,得考虑你到健康,考虑你当下的快乐和未来的就业,甚至还得替你考虑你都未必愿意生的下一代。
学校和单位里更多教给人的是守规矩,父母不同。我会告诉天天,绿灯的时候过马路,也要多注意周围的车辆,因为他们未必守规矩。社会上不是所有人都守规矩或者守法的,监狱里关着那么多人,这还没算刑满放出来和已经枪毙掉的,也没算违反规矩但还没抓进去的。你只能是自己多个心眼,虽然多一个可能还不够,但总归比缺心眼好。至于他自己是否就一定要遵守所有的规矩,这个事儿答案其实也并不确定。只是,那些总归要他更大一些的时候,才能跟他深入去聊,所谓风险和收益,还有,道德。这些,为人父母的才会教给自己的孩子,哪怕他们懂得也不多。懂得多的人有,但谁会给你讲这些呢。
网络舆论是一个很大的未知风险,年轻人在里面还是要谨慎。很多时候,它吃人血馒头是两头都吃的。你甚至很难相信,开盒双方的,可能是同一波人。不到迫不得已,这玩意儿还是少用,不可控的风险太大了。当然,也正因为如此,让自己的账号保持一定的活跃和影响力,也是额外的一重保障,虽然其实用处并不大。真正的保障,可能还真就只是父母。他们年轻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提供物质等保障;老了,物质提供不了了,至少还可以当核弹级拼命地保障,仍然具备强大的威慑力。就中国多数父母而已,是有死而后已的觉悟的,可惜,这个最爱孩子的群体,却常被疏离。
我会永远站你这边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站一起也没用。
河蚌赌徒 2025年8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