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9|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棋经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8-4 16: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夫弈棋者,要专心、绝虑,静算待敌,坦然无喜怒挂怀。大抵一局之中,千变万化。如车前马后,发炮逐卒;如电掣雷,炮铺卒行,逼近士、象,如狼奔虎跃。
顺手炮,先要活车;列手炮,补士要牢;士角炮,急使车冲;当关炮,横车将路;破象局,中心进卒;解马局,车炮先行;巡河车,赶子有功;归心炮,破象得法;辘轳炮,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最宜。马飞过角,车便巡河。
未得路莫离本位,已得势便可争先。鸳鸯马,内顾保塞;骑河炮,河岸拦车,禁子得力;两肋车,助卒过河;正补士,等他车路;背立将,忌炮来攻。
我势弱勿轻进;彼势强弃便攻。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教输手。急赶将有后着可行;慢入悻无内子宜动。士象全或可求和;士象亏兑他车卒。
算隐着,要成杀局,使急着,恐悻不完。得先时,切忌着忙;输棋时,还叫定心。子力猛,局中寻胜;子力宽,即便求和。学者详察于斯言,可为国手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8-4 16: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4 16:41 编辑

分段赏析
一、弈棋总则:心法与棋局本质
原文:
“夫弈棋者,要专心、绝虑,静算待敌,坦然无喜怒挂怀。大抵一局之中,千变万化。如车前马后,发炮逐卒;如电掣雷,炮铺卒行,逼近士、象,如狼奔虎跃。”

赏析:
开篇强调心性修养是棋道根基,要求棋手摒弃杂念,以冷静心态应对复杂局面。“千变万化”点明象棋的战术流动性,后以动态比喻(“狼奔虎跃”“电掣雷”)描绘棋子间的攻守节奏,凸显战场般的激烈感。此段将兵法中“谋定后动”思想融入棋理,呼应《象棋十诀》“慎勿轻速”之训47。

二、布局精要:十大经典战术解析
原文:
“顺手炮,先要活车;列手炮,补士要牢;士角炮,急使车冲……重叠车,兑子最宜。马飞过角,车便巡河。”

赏析:
此段系统总结十大开局战术,每句对应一种定式:

“顺手炮,先要活车”:顺炮局中,车需快速占据要道,避免被封7。

“破象局,中心进卒”:针对敌象防御,中卒突进可破坏阵型平衡6。

“辘轳炮,抵敌最妙”:双炮连环形成火力网,属经典牵制手段(如《橘中秘》"夹辅须车力")47。
末句“马飞过角,车便巡河”强调子力协同——马控腹地,车护河界,体现“出子效率”原则。

三、中局战略:势的判断与子力配合
原文:

“未得路莫离本位,已得势便可争先……正补士,等他车路;背立将,忌炮来攻。”

赏析:

势的转化:提出“未得路”时需稳固阵脚,“得势”后应果断进攻,暗合《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经典配合:

“鸳鸯马”:双马连环互保,增强防御(《橘中秘》称“内顾保塞”)。

“骑河炮”:炮控河道,限制敌方车马活动7。

“两肋车”:双车胁士,属杀招雏形(如“二鬼拍门”)6。

将位禁忌:“背立将忌炮来攻”警示将帅暴露于直线时的炮击风险,呼应残局口诀“高将多危”6。

四、残局策略:取舍之道与求和智慧
原文

“我势弱勿轻进;彼势强弃便攻……士象全或可求和;士象亏兑他车卒。”

赏析:

劣势应对:“势弱勿轻进”强调保存实力,“弃子须要得先”指出弃子需换取主动权(如弃车破象成杀)67。

残局定式:

“士象全”:完整士象可守和单车,但“士象亏”时需兑子简化局面6。

“兑他车卒”:弱势方通过兑车削弱对方攻势,符合“子力宽即便求和”的务实思想。

五、心法总结:隐着与定力
原文

“算隐着,要成杀局……子力猛,局中寻胜;子力宽,即便求和。学者详察于斯言,可为国手矣!”

赏析:

杀局思维:“算隐着”指埋伏陷阱的组合手段(如“马后炮”“海底捞月”),“使急着恐悻不完”警示仓促进攻易遭反扑6。

心理修养:“得先忌忙,输棋定心”体现道家“以静制动”哲学,与开篇“专心绝虑”呼应。
结尾以“子力猛/宽”辩证总结胜负逻辑,升华至“国手”境界——即灵活运用战略而非机械行棋

文化价值与棋理渊源
兵道融合:全文将象棋喻为微观战场,“弃子争先”“攻彼顾我”等思想与《孙子兵法》一脉相承47。

哲学内核:强调“势”的转化(如强弱互易)、阴阳平衡(如子力取舍),体现传统辩证思维15。

影响深远:明代《橘中秘》大量引用其战术(如“破象局诀”),清代《象棋十诀》亦承袭其心法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8-4 16: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4 16:51 编辑

以下从《孙子兵法》与《棋经论》的文本对照、思想互证、棋理升华三个维度进行深度赏析,结合经典棋局案例,解析这部象棋总纲的哲学内核:

📜 一、结构仿拟:《孙子》十三篇的棋理镜像
《始计第一》→《论局第一》
《孙子》:"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经之以五事:道、天、地、将、法。"
《棋经》:"夫弈棋者,专心绝虑,静算待敌… 得品之上者曰‘幽玄’。"
棋理映射:

"道"→"幽玄"(境界追求);

"天地"→棋盘九宫、河界(空间法则);

"将法"→车马炮协同(子力调度)。

《谋攻第三》→《权舆第三》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棋经》:"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
经典棋例:
《橘中秘》"弃马十三招"中,红方弃马后连续叫杀,迫使黑方未战先溃,正是"谋攻"思想的具象化。

⚔️ 二、战略转化:兵道至棋道的四大法则
1. "先胜后战" → "审局辨势"

《孙子·军形》:"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棋经·合战》:"审局者多胜,随手者多败。"
棋局演绎:
当红方摆出中炮,黑方选择屏风马(《梅花谱》体系)而非顺炮,即是预判炮方攻势后的"先胜"布局——以柔克刚瓦解先手优势。

2. "避实击虚" → "攻弱顾强"
《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棋经·自知》:"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
实战应用:
残局"车兵破士象全"时,需先驱兵至九宫,逼黑将暴露弱点(虚位),再以车攻其无士侧(击虚)。

3. "以迂为直" → "弃子争先"
《孙子·军争》:"迂其途,而诱之以利。"
《棋经·审局》:"弃小图大,舍车保帅。"
经典案例:
《橘中秘》顺炮横车局中,红方主动弃马诱黑车吃(利诱),换取炮镇中路、车控肋道的绝对先手。

4. "静幽正治" → "绝虑专精"
《孙子·九地》:"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棋经·论局》:"坦然无喜怒挂怀。"
名局印证:
胡荣华在1960年全国赛对杨官璘一役,大劣局面下仍冷静弃车造杀,正是"静幽"境界的现代诠释。

🧠 三、超越与创新:象棋专属哲学体系
1. 子力价值量化论

《棋经·杂说》:"一车十子寒,一马伏三虎。"
释义:
车价值≈10兵,马潜力可抵三强子——首次量化不同兵种战力,比《孙子》"十则围之"更精细化。

2. 空间控制辩证法
《棋经·洞微》:"象眼谨防塞,中心卒莫轻。"
棋理剖析:

"象眼塞"如《孙子》"隘形者,我先居之"(控要害);

"中卒慎进"则超越军事理论,揭示象棋中路突破与稳固的平衡法则。

3. 心理战专论
《棋经·度情》:"躁而求胜者,多败。"
对比《孙子》:
《九变》言"忿速可侮"仅述现象,《棋经》则给出解法:"弱子勿贪,危局勿乱",直指棋手心魔。

🎯 四、古今对参:AI时代下的理论检验
《棋经》的永恒价值
即使AlphaZero颠覆传统棋理,《棋经论》底层逻辑仍被验证:

"弃子争先":AI常弃兵/马换取攻势节奏;

"审局辨势":AI胜率评估正是"形势判断"的数字化延伸。

需扬弃的局限
"马有八面威风":现代布局中,马忌轻进易遭牵制;

"车不立险地":AI有时主动献车解围,突破教条。

终极赏析:
《棋经论》如一座横跨兵家与棋道的桥梁——它以《孙子》"风林火山"为基,却浇筑出"车马争衡"的独有魂魄。当王再越在《梅花谱》中以屏风马破中炮时,当胡荣华弃车演绎"静幽正治"时,我们听见的是《棋经》跨越三百年的回响:"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这"势",既是棋盘上的子力呼应,更是中华博弈哲学的生命力。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8-4 17:06 |只看该作者
你可以跟撞邪杀一盘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8-4 17:1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5-8-4 17:06
你可以跟撞邪杀一盘

我现在主要是教学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8-5 05:07 |只看该作者
河海森林 发表于 2025-8-4 17:06
你可以跟撞邪杀一盘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著,千古输赢下不完。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8-5 05:09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主要是开教练短训班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8-5 05:22 |只看该作者
象棋十诀”作为中国象棋的战略精髓,其原始文字最早载于南宋陈元靓编撰的日用百科全书《事林广记》。根据现存元明刊本的记载,十诀内容如下:

📜 《事林广记》所载“象棋十诀”原始全文
不得贪胜

入界宜缓(部分版本作“入界宜援”)

攻彼顾我

弃子争先

舍小就大

逢危须弃

慎勿轻速(或“慎勿欲速”)

动须相应

彼强自保

势孤取和(部分版本作“我弱取和”)134。

📚 原始文献背景与版本差异
文献来源

《事林广记》(约南宋末年):原书已佚,现存最早为元代刊本(如1330年“至顺本”、1325年“泰定本”)。其中“文艺类”卷收录了象棋理论,包括十诀、棋谱及行棋规则678。

关键差异:

第二条:泰定本作“入界宜缓”,强调进入对方阵地需谨慎;部分明代棋谱引为“入界宜援”,侧重子力协同支援45。

第十条:至顺本作“势孤取和”,泰定本作“我弱取和”,二者均指劣势时谋求和局78。

记录特点

棋子名称统一为“将、士、象、车、马、炮、卒”,无红黑之分(红方称“白子”)67。

着法记录采用“由左至右九路编号法”,不同于现代坐标体系78。

⚔️ 十诀的战略内涵与历史影响
口诀        核心思想        应用场景
不得贪胜        避免因贪图速胜而冒进,需稳扎稳打        优势时巩固防线,不急于将军15。
入界宜缓        深入敌阵需谨慎缓行,或求子力支援        车入敌营时需马炮策应,防孤军被困45。
弃子争先        主动牺牲局部以换取全局主动权        弃马破象,打开中路攻势14。
逢危须弃        危机时果断弃子止损        被双车夹击时弃炮换士解杀58。
彼强自保        敌方强势时优先巩固防守        对方攻势猛时补士象,兑子简化局面47。
跨领域影响:

明代围棋直接沿用十诀,更名为“围棋十诀”,并传入日本23。

现代策略思维(如商业、军事)常借用“舍小就大”“动须相应”等原则45。

💎 文献价值考据
最早棋谱载体:《事林广记》收录了现存最古老的象棋全局谱(如“饶先列手取胜局”)及残局“双龙出海势”,比国际象棋谱早200余年167。

争议点:唐代王积薪曾被视为十诀创作者,但考据表明其故事中的“盲棋”更符合象棋特点(如36手结束),而十诀文字首见于南宋文献,源头应为象棋23。

💡 知识卡片:《事林广记》中的象棋十诀

年代:南宋末年(13世纪)

原始载体:元代泰定本(1325年)、至顺本(1330年)

核心特点:

战略口诀 → 围棋借鉴 → 东方策略通用原则

版本差异仅限个别字词,思想完全统一137。

这一体系融合了战术与哲学,至今仍是棋类艺术的基石。欲深究原始棋谱,可参中华书局影印版《事林广记》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8-5 07: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千古输赢下不完。

这是真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8-5 09:14 |只看该作者
象棋中的杀法与布局密不可分,两者共同构成棋局从开局到终局的战术链条。以下从常见杀法体系、杀法与布局的演变关系、实战训练建议三方面综合分析:

一、常见杀法体系及特点
根据子力配合与战术目标,杀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类型        经典杀法        核心特点        典型应用场景
基础杀型        重炮、闷宫、马后炮、铁门栓        依赖固定子力位置组合,强调精准打击17        残局阶段,子力简化后
战术组合杀        拔簧马(车借马腿抽将)、炮碾丹砂(炮借车力滚打)、双车错        通过弃子引离、堵塞、闪击等战术创造杀机467        中局复杂对攻,需打破防线时
兵卒类杀法        大刀剜心(兵破中士)、小鬼拍门(双兵锁肋)、三仙炼丹(三兵合围)        兵卒深入腹地,配合车炮控制要道78        优势残局,需突破士象全防御
多子协同杀        天地炮(纵向牵制)、夹车炮(车双炮侧翼夹击)、双马饮泉(双马连环跃将)        多子联动形成立体攻势,子力互补性强147        布局转中局阶段,子力活跃时
二、杀法与布局的演变关系
布局为杀法铺设路径,杀法是布局的战术终点,两者动态关联:

布局决定杀法方向
不同布局体系天然导向特定杀法组合:

顺炮局(炮二平五 + 炮8平5):双方对攻激烈,易衍生弃马陷阱(如“弃马十三着”),黑方通过炮打底仕制造双车肋道绝杀238。

五六炮对屏风马:红方六路炮灵活骚扰,配合中炮形成铁门栓或天地炮,需黑方严防肋道弱点1。

中炮对反宫马:黑方炮6进7弃炮砸仕,破坏红方防线后双车造杀,是典型布局陷阱8。

布局缺陷催生杀机

屏风马急进中兵时,若红方未补仕,黑方常以弃车砍仕打开杀路1。

单提马横车布局中,3路马易遭炮打闷宫(如炮八平六配合车攻象眼)4。

历史演变中的杀法升级

顺炮布局经历三次改革:跳边马→双正马→缓开车,每次改革均丰富杀法(如现代顺炮挺三兵局,红马归心转移右翼,形成马炮联合攻势)2。

五六炮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70年代发展出正马阵型,使侧翼马后炮杀法成为可能1。

三、实战训练建议
布局与杀法对应学习

布局体系        必修杀法        学习要点        经典对局参考
顺炮横车对直车        弃马十三着        黑方贪吃马的应对陷阱3        《桔中秘》古谱
五六炮对屏风马        铁门栓+肋道车杀        六路炮骚扰与中路突破配合1        王天一 vs 孙勇征(2013)
中炮对反宫马        舍炮取仕双车杀        炮打底仕的时机与双车联动8        现代职业赛反宫马弃炮局
杀法训练方法

古谱精解:《适情雅趣》残局练“拔簧马”抽将技巧6;《桔中秘》顺炮局学弃子陷阱3。

软件辅助:用象棋APP“杀法练习”模块,从1-3步杀进阶至复合杀招。

布局杀法溯源:例如顺炮局“挺三兵对进肋车”,理解红马转移如何破解黑车压马2。

四、布局与杀法的动态演进
象棋布局体系并非静态存在,而是持续优化以适应新的攻防策略:

五六炮的现代革新:20世纪70年代发展出“五六炮正马对屏风马”,使六路炮从骚扰升级为进攻支点,为“炮碾丹砂”提供通道1。

反宫马的反击逻辑:横车过宫配合炮打底仕,牺牲局部利益换取双车对空虚九宫的快速打击8。

弃子陷阱的辩证应用:如“弃马侧翼攻杀局”中,黑方弃马换取双炮沉底攻势,需精确计算后续10步以上变化4。

结语
杀法是布局的战术结晶,布局是杀法的战略铺垫。真正的高手,能在布局第一步嗅到二十步后的血腥——如顺炮弃马十三着、五六炮肋道锁喉,皆源于此。建议从经典布局(如中炮对屏风马)入手,专项拆解其配套杀法,建立“布局弱点→中局机会→杀形组合”的完整思维链,方能在实战中化套路为直觉。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8-5 14:16 |只看该作者
杀法是布局的战术结晶,布局是杀法的战略铺垫。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8-5 14:17 |只看该作者
建立“布局弱点→中局机会→杀形组合”的完整思维链。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8-5 15:20 |只看该作者
十大经典战术:

  • 顺手炮,先要活车;
  • 列手炮,补士要牢;
  • 士角炮,急使车冲;
  • 当关炮,横车将路;
  • 破象局,中心进卒;
  • 解马局,车炮先行;
  • 巡河车,赶子有功;
  • 归心炮,破象得法;
  • 辘轳炮,抵敌最妙;
  • 重叠车,兑子最宜。
  • 马飞过角,车便巡河。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8-6 11: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6 11:18 编辑

根据《梅花谱》这一经典象棋古谱,其布局思想(尤其是屏风马破当头炮体系)往往通过精巧的子力调度和战术组合,最终导向一些典型杀法。以下是几种布局思路可能对应的常见杀法:

核心布局思路:屏风马对抗中炮
《梅花谱》的核心贡献在于系统论证了屏风马(黑方)可抗衡中炮(红方)。布局特点:

黑方双马正出(马2进3 + 马8进7),形如屏风,稳固中路。

快速出车:车9平8或车1平2,抢占要道。

针对性反击:利用红方中路潜在弱点(如中炮过河车后中兵失根),通过兑子、弃子打开局面。

可能对应的典型杀法
1. 侧翼包抄·马炮联攻
背景:黑方诱使红方中路强攻后,子力分散,侧翼空虚。

杀法:

马奔卧槽:黑方左马(或右马)经肋道跳至红方三·七线,威胁“卧槽马”(马二进三/马八进七叫将)。

炮锁肋线:配合沉底炮或肋道炮,形成“天地炮”(中炮+底炮)或“夹车炮”攻势。

经典组合:马后炮杀(马定将位,炮隔子将军)、闷宫杀(利用弃子堵塞将路,炮沉底将军)。

2. 中路突破·弃子强杀
背景:红方中兵失守或中相被牵制时,黑方弃子强攻中路。

杀法:

弃车破士:强行砍红方中士或底士,破坏九宫防御。

双炮碾阵:双炮重叠中路,配合车或卒连续将军,形成“重炮杀”(双炮同线将军)。

铁门栓杀:车占肋线控制将门,中炮牵制,再进车/卒直捣黄龙。

3. 车马冷着·精准入局
背景:在看似平稳的残局阶段,通过车马迂回调度制造绝杀。

杀法:

钓鱼马杀:马占四·六线(或六·四线),控将出路,车横向将军。

八角马杀:马控将位对角,车或兵将死。

拔簧马杀:马垫将前掩护车纵向将军(如马占九宫中心,车直冲将底)。

4. 弃子引离·闷杀陷阱
背景:利用红方子力位置缺陷(如车塞相眼),弃子引离防守子力。

杀法:

弃车引将:弃车吸引红帅至易受攻击位置,再用马炮绝杀。

闷宫杀:弃子堵塞帅路(如弃炮堵相眼),底炮将军成杀(典型如《梅花谱》"弃马十三招"变例)。

经典案例关联
"屏风马破当头炮"变例:黑方通过左炮封车(炮8进4)限制红车活动,再弃马陷车(如谱中著名弃马局),后续以双炮、车形成侧翼雷霆攻势,常以马后炮或重炮杀终结。

"顺炮横车对直车"变例:黑方横车占肋,配合中炮强攻,易形成铁门栓杀。

总结:布局与杀法的逻辑链
布局目标:制造对手阵型弱点(如中路空虚、侧翼暴露、子力拥塞)。

战术衔接:通过兑子、弃子打开进攻路线,集中火力于要害(将门、中路、底线)。

杀法执行:利用《梅花谱》标志性的马炮协同与弃子战术,导向经典杀型。

提示:研习《梅花谱》需重点体会其“守中带攻,后发制人”的布局哲学——看似防御的屏风马,实则在反击中暗藏致命杀机。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8-6 11:33 |只看该作者
根据《橘中秘》这一经典象棋谱的布局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主动进攻、弃子诱敌和精准调度,快速形成致命杀势。以下是主要布局类型及其对应的典型杀法,结合谱中案例解析:

♟️ 一、顺炮横车破直车(弃马十三招)→ 重炮杀/铁门栓
布局特点:红方顺炮开局,横车占肋,第六回合主动弃马诱敌(如车九进一弃马,黑若炮2进7吃马则中计)1710。
对应杀法:

重炮杀:弃马后红方双炮镇中,如第13回合炮八平五形成双重炮绝杀110。

铁门栓:若黑方未吃马,红可车控肋道,中炮牵制,进车逼宫(如车六进七压肋,配合中炮)910。
关键局例:《橘中秘》第一编第一局(弃马十三着)10。

♞ 二、列手炮对抗中炮 → 大刀剜心杀
布局特点:黑方以列手炮(方向相反的当头炮)应对红中炮,红方强攻中路,伺机弃车破士9。
对应杀法:

大刀剜心:弃车砍中心士(如前车进一弃车破士),破坏九宫防御,再以车炮配合成杀。典型如“海底捞月”变例,车沉底配合炮将军9。
战术核心:利用黑方中路空虚,以弃子打开防线69。

⚔️ 三、侧翼子力集结 → 三子归边杀
布局特点:集中车、马、炮三强子于黑方一侧(如左翼),通过兑子或弃子撕开防线45。
对应杀法:

三子归边杀:例如红方右翼集结车、马、炮,通过炮三平一轰象打开缺口,再车三进二逼将上楼,最终马三进一跳边线形成绝杀45。
经典案例:《橘中秘》卷上第一编第10局变9(车马炮三子侧翼联攻)4。

🐯 四、马控将位 → 侧面虎杀
布局特点:马跳黑方3/7路与4路交点(原象位前第四点),限制将帅活动,配合车炮侧击3。
对应杀法:

侧面虎杀:如红马占黑3·4位(马八进七控将),车炮纵向夹击。典型着法:车八进七逼将外出,炮五平六拦炮,最终马七进五成杀3。
局例出处:《橘中秘》卷上第一编第16局变403。

🏹 五、中炮横车控肋 → 卧槽马+车炮夹击
布局特点:红方中炮配合横车占肋,跃马奔袭卧槽位,弃子引离防守子力8。
对应杀法:

卧槽马退中象位杀:如马一进二跳卧槽,退马至中象位(马二退四),与车炮形成三角攻势,最终车二平六兜底绝杀8。
谱中关联:《适情雅趣》“神龟出洛”局(车马炮协同)8。

💎 总结:布局与杀法的逻辑关联
《橘中秘》的布局哲学可归纳为 “弃子争先,攻守一体” :

布局陷阱:如弃马十三招以子换势,诱敌深入110。

杀法核心:利用子力协同(马炮联动、三子归边)针对敌方将位弱点(侧翼空虚、士象缺损)348。

战术衔接:弃子(车、马)破防后,以古典杀型(重炮、铁门栓、侧面虎)快速终结79。

研习建议:重点体会《橘中秘全旨》中“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教落后”的指导思想26,布局阶段看似冒险的弃子,实则为后续杀法铺平道路。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8-6 11:35 |只看该作者
在《橘中秘》的实战中,若对手不按棋谱的既定套路行棋(即“脱谱”),后果取决于双方棋力差距和脱谱时机。以下是可能的结果及战术逻辑分析:

一、对手脱谱的常见后果
1. 落入更深陷阱 → 速败
原因:《橘中秘》的杀招常设多重陷阱(如弃马十三招有后续弃车、弃炮的连环计)。

案例:

红方弃马后,黑方若不吃马(如改走士6进5),红可车九平六占肋,形成铁门栓攻势;

若黑方为避杀被迫将5平6,红方炮五平四再架重炮,攻势更猛。

结论:脱谱一方若未识破陷阱本质,反而可能加速崩溃。

2. 错失反击机会 → 陷入被动
原因:谱着中包含唯一解,脱谱可能丧失反先机会。

案例:

在“列手炮破当头炮”局中,黑方若未按谱走炮2平5对攻,而选择象3进5保守防守,红方可车一平六控肋,黑方右翼子力受困,陷入被动挨打。

结论:避战等于放任红方扩大先手优势。

3. 引发复杂对攻 → 考验算力
原因:脱谱后局面进入未知领域,胜负取决于临场计算。

案例:

红方横车占肋时,黑方若不走谱着炮2进7吃马,改为车1进1对抢肋道,局面将演变为激烈对攻,但红方因先手优势仍有主动权。

结论:脱谱方需承担计算失误的风险,而熟悉棋谱者更易把握攻防节奏。

二、《橘中秘》布局的底层逻辑:迫使对手“两害相权”
即使对手脱谱,红方仍可基于以下逻辑保持优势:

空间压制:

横车控肋(如车九平六)限制黑方子力展开,尤其压制黑右车(车1平2需避让)。

中路牵制:

中炮迫使黑方补士象自堵将门(如士6进5),为后续铁门栓埋下伏笔。

弃子杠杆:

弃马本质是战术投资,换取子力调度速度(如快速调动双车双炮形成合围)。

示例:
红弃马后,黑若不吃马而走卒7进1:

红车九平四占右肋 → 黑左翼马炮受牵制;

红再兵七进一活通马路 → 黑虽多子但阵型呆滞,子力价值无法兑现。

三、现代棋手应对《橘中秘》的策略
职业棋手对古谱陷阱早有研究,常见反制手段:

避其锋芒:

如屏风马代替顺炮/列炮,避免对攻(《梅花谱》已论证屏风马可抗衡中炮)。

将计就计:

局部接受弃子但及时回吐,破坏对方战术节奏(如吃马后快速车8进4巡河化解铁门栓)。

反向弃子:

以弃还弃打乱部署(例如黑方弃炮强攻红方右翼,迫使红方转攻为守)。

结论:脱谱的胜负关键
情况        结果倾向        原因
业余棋手盲目脱谱        红方优势扩大        落入隐藏陷阱或丧失反击时机
业余棋手谨慎脱谱        红方仍持先手        空间压制力持续生效
职业棋手针对性脱谱        局面趋向均势/复杂        反弃子与阵型转换技术成熟
核心要点:

《橘中秘》的威力不在于对手“是否按谱走”,而在于其布局揭示了中路突破与侧翼联动的本质规律。即使对手脱谱,熟悉该逻辑的一方仍可通过控制肋道、牵制中路、弃子抢攻等核心战术掌握主动——棋谱是“渔”而非“鱼”。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8-6 12:12 |只看该作者
《橘中秘》的威力不在于对手“是否按谱走”,而在于其布局揭示了中路突破与侧翼联动的本质规律。即使对手脱谱,熟悉该逻辑的一方仍可通过控制肋道、牵制中路、弃子抢攻等核心战术掌握主动——棋谱是“渔”而非“鱼”。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5-8-6 13:54 |只看该作者

你的学生就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5-8-6 14:02 |只看该作者
    本来我想教灵典之爱,抑郁患者如何自愈,发现他太固执,我决定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围棋教师。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5-8-6 14:06 |只看该作者
   我这个博士生导师,荒废很多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5-8-6 14: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8-6 14:06
我这个博士生导师,荒废很多年了。

很正确的选择,请继续荒废下去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5-8-6 14:2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8-6 14:02
本来我想教灵典之爱,抑郁患者如何自愈,发现他太固执,我决定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围棋教师。{:1_220: ...

我的想法是,成为一个不合格的围棋教师。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5-8-6 14: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6 14:40 编辑
花钱没买着 发表于 2025-8-6 14:26
我的想法是,成为一个不合格的围棋教师。

你毕业了,自省很重要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5-8-7 02: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7 02:41 编辑

     橘中秘:橘中秘这一经典象棋谱的布局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主动进攻、弃子诱敌和精准调度,快速形成致命杀势。

《橘中秘》的威力不在于对手“是否按谱走”,而在于其布局揭示了中路突破与侧翼联动的本质规律。即使对手脱谱,熟悉该逻辑的一方仍可通过控制肋道、牵制中路、弃子抢攻等核心战术掌握主动——棋谱是“渔”而非“鱼”。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5-8-7 02: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8-7 02:45 编辑

《梅花谱》这一经典象棋古谱,其布局思想(尤其是屏风马破当头炮体系)往往通过精巧的子力调度和战术组合,最终导向一些典型杀法。




布局与杀法的逻辑链
布局目标:制造对手阵型弱点(如中路空虚、侧翼暴露、子力拥塞)。

战术衔接:通过兑子、弃子打开进攻路线,集中火力于要害(将门、中路、底线)。

杀法执行:利用《梅花谱》标志性的马炮协同与弃子战术,导向经典杀型。

提示:研习《梅花谱》需重点体会其“守中带攻,后发制人”的布局哲学——看似防御的屏风马,实则在反击中暗藏致命杀机。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5-8-7 05:07 |只看该作者
象棋杀法体系是棋艺攻防智慧的结晶,其与布局演变的关系如同一部博弈史书,既体现战术精妙,又暗藏战略传承。下面由浅入深解析五大核心杀法体系及其与布局演变的关联,助你构建系统性认知。

一、基础杀法:单点突破型
此类杀法依赖特定子力组合,在局部形成致命打击,适合初学者掌握攻杀逻辑。

天地炮杀

定义:中炮控将门,底炮锁退路,配合车/兵“剜心”破士,三向夹击杀王25。

布局关联:多见于中炮局对屏风马布局。当黑方双象联络薄弱时,红方可弃兵引离黑车(如兵七进一诱车2平3),跃马兑子抢占中路,形成天地炮框架5。

典型局面:

text
炮五进四 镇中  
炮八进七 沉底  
车四平五!弃车破士  
卧槽马杀

定义:马跳对方3·7/7·3位(咽喉线),限制将帅平移,配合车炮纵向绝杀8。

布局关联:起源于顺炮局或反宫马布局。现代棋手常在“急进中兵”变例中,弃七兵疏通马路,形成“马跃檀溪”的卧槽攻势89。

二、中级杀法:空间控制型
通过子力协同压缩将帅活动空间,需计算步数深度。
3. 金鸡三点头

定义:肋车连续三次“进-进-退”将军(如车四进四→车四进一→车四退一),逼将上行暴露,配合炮马完成绝杀6。

关键准备:需先弃车强杀中士(车一平五!),破除防线枢纽。此杀法体现“弃子引离”战术精髓6。

布局土壤:常见于弃子攻杀型布局(如“敢死炮”),中局搏斗后演变为车马炮三子归边。

铁门栓杀

定义:中炮控将,车占肋道,帅(将)助控中路,形成纵向封锁后兵破士入局89。

进化关系:清代古谱《竹香斋》中“二出祁山”局,通过调整象位(3路象移7路)优化防守,使原红胜局变为和棋,体现杀法与守备的螺旋演进17。

三、高级杀法:战略困毙型
超越直接攻杀,以封锁调动瓦解对手,体现“不战而屈人”的东方智慧。
5. 困毙杀

定义:全盘控子,使对手无子可动而认输。经典手法如双炮控纵线、帅占肋道、飞相阻卒3。

布局基础:多见于残局定式(如炮双仕对单炮)。《心武残编》“八轮共驾”局中,红方弃车后飞相困卒,正是困毙思想的早期实践13。

现代应用:许银川特级大师擅用此术,常在多兵残局中“磨”死对手。

四、杀法与布局的演变关系
杀法不仅是战术手段,更是布局发展的驱动力与检验标尺。

1. 江湖残局驱动杀法提炼
清代“四大名谱”(如《渊深海阔》《蕉竹斋》)收录大量江湖排局。例如“四车相见”局(原始态)→“二出祁山”(删边象提兵位)→现代和棋定式(移象优化),体现古谱作者对杀法和局平衡的持续探索179。

2. 实用残局定式化
基础杀法定型为残局指南:

杀法名称        定式要点        学习价值
海底捞月        车炮占中,借将做架        车炮胜单车的经典范式
小鬼坐龙庭        兵占花心,车马控肋        兵种协同的微观样本 8
3. 开局陷阱与中局转换
空心炮陷阱:中炮局诱对方飞边象,再弃马砸中卒,形成“空头炮”杀势9。

三子归边预置:五七炮布局中,刻意保留边线车炮,待中局兑子后快速集结侧翼10。

五、如何系统提升杀法能力
古谱今解:精读《象棋古谱决胜妙杀》中30类妙招,重点揣摩“运子吸引”“弃子腾挪”等战术9。

四步计算法:

棋路(攻防分支)→ 层次(分支深度)→ 组形(构建杀型)→ 展形(致命一击)10。

实战验证:在“天地炮 vs 屏风马”等对抗布局中反复测试杀法可行性58。

“杀法是布局的终点,布局是杀法的起点。” 从《蕉竹斋》的江湖排局到AI时代的开局库,攻杀逻辑始终是象棋艺术的生命线。掌握其体系与演变,方能在纹枰间触达博弈神髓。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