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有壶家园 狐狸窝 人生几何:续面与买面
查看: 10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几何] 人生几何:续面与买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8-15 13: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看新闻,说是河南郑州一面店,三个成年人带四个孩子到店里“点了两个凉菜、涮牛肚、点了一碗饸饹面,团购了十个羊肉串”,总共消费70多块钱,然后让孩子连续去续面。老板说前两次都给顾客续面了,第三次又来续,厨师就拒绝了。顾客的说法,是第三次去续面时,店方吼了孩子。总之呢,冲突就开始了,然后顾客连续给了店家俩差评。店家尝试联系顾客,希望对方删除差评了结此事,但沟通未果,于是选择公开店内监控视频以自证。此后,该顾客以“侵犯肖像权”为由要求下架视频并报警。事儿不大,至少对吃瓜群众来说不大,但就闹到了如此地步,也是可怜,基本上是双输的结果。

看下来,我也感觉那顾客有点占便宜没够,七个人点一份面,连续去续面不合适。至于店家呢,他那规则有漏洞,没明确最多续几份;格局也小了点,续第三份就对孩子发脾气,按说正常一般是允许最多续两份,对方比正常算是多续了一份,不至于。各有各的问题,但吵起来,老板更吃亏。毕竟规则漏洞是明摆着的,对方给他差评他也得受着,损失要更大一些;其次,和气生财,这样闹起来,还是影响生意。正确处理方式或许就是自认倒霉,然后修补漏洞。顾客也没占着便宜,孩子如果真是被吼了,肯定吓一跳,为了碗续面的钱不值得。再就是视频一公布,这事儿也丢人,从她报警来看,她自己也知道这视频对她的形象不是加分项。人心里都有一杆秤的,两败俱伤何苦呢?但凡双方当时能够稍微替对方考虑一下,也不至于。

天天爱吃面条,从各种上海本帮面、苏式面到家有好面和味千拉面都爱吃。家不远的万达广场有家有好面和味千拉面,我们去前者更多,就是因为前者可以免费续面。具体允许续几份不记得了,可能是一份,因为我们每次就续一份。每份面条在二三十块钱,爷俩去或者一家三口去,我们就各来一碗,不够吃就续一份。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那家家有好面关门了,就只剩了味千拉面。天天爱吃他家的猪软骨面,团购优惠价是40块多点。问题是单点这个面条他也吃不饱,再点份煎饺,来瓶沙棘汁饮料就要六十多。这个价我花着就有点肉疼,倒不是花不起,是觉得不太值。所以每次去,我都只花六十多给天天点,自己就不吃。我有时候会回家再吃,有时候则是去边上其他店吃。

后来,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味千拉面也可以免费续面了,最多续两份。这就很开心了,我们爷俩去,同样花六十块钱,然后直接要两份续面。那两份续面中的大部分就归我吃了,然后我只需要另外从楼下小店买个六块钱的鲜肉饼搭配着也就饱了。不过每次跟天天去吃,我也都提醒他,爸爸之所以自己吃续面和肉饼,是因为不太爱吃味千拉面,觉得花那钱不值得。但如果是你跟妈妈来吃,妈妈如果也只点一份,你务必帮她再点一份,因为爸爸很确定妈妈也爱吃,她吃续面纯粹就是为了省钱,所以你不能只给她吃续面,咱家又不是吃不起。天天答应着,后来有一天,天天晚上到家跟我说,他跟妈妈去吃味千拉面的时候,妈妈就点了一份,他喊服务员又给妈妈点了一份。我就夸他,能照顾妈妈了,是男子汉。

记得还有一次,我们去南方商城边上路边一家本帮面馆吃面。是几年前了,天天在那附近上写字的补习班。中午下课过去的,面也很便宜,二三十块钱一碗,味道也还行。我俩一人一碗,天天爱喝那边的酸梅汤,我每次也都给他来一杯,是六块钱。有一次正吃着呢,他不小心把那一大杯酸梅汤弄翻了,桌子上和地上到处都是。我赶紧把他拉开,好在没弄脏衣服。然后我开始擦桌子,并喊阿姨过来帮忙收拾。阿姨过来后,我让天天对人家说抱歉,毕竟是他弄翻的。小家伙有点不情愿,但还是说了,我就又去给他买了一杯新的。我说让你给人家道歉是因为给人家添麻烦了,不是批评你弄翻酸梅汤的事儿,一杯酸梅汤对我们不算什么,你又不是故意的,所以我也没批评你,还给你又买了新的。

我对天天说,你以后有孩子了,也记得别因为这样的事儿批评他。天天听了,很用力地点头答应着,说我不会批评他,他又不是故意的。那家面馆后来也关门了,但我始终忘不了这事儿,同样记得的,是那位收银大姐,她会主动提示我们,平台有优惠。再之后,我们还去它家对面的一家餐厅吃过牛肉面。牛肉面是那家最贵的面条,而且供不应求的感觉。那次去点的时候,服务员说刚好就剩最后一份了。天天特别开心,因为好运气,也因为给的牛肉特别多。其实那牛肉面并不是特别合他胃口,有一点点小辣,但他还是吃光了,吃得满头大汗。后来我俩又去吃过一次,天天还念念不忘上次的好运,不过这次的牛肉就少点了。好在,韭菜盒子还是没让他失望。我们应该也就去过那两次,后来就没去了。

万达广场后来开了一家振鼎鸡,专门卖白斩鸡和鸡汤面的。价格也不贵,大约跟家有好面差不多吧,我们偶尔也去吃。一般是来四分之一个鸡,带鸡腿那种,然后各自来碗面。通常就是吃鸡汤面或者拌面,汤面里有点鸡杂,血和肝,还有几根鸡毛菜。面条说实话很一般,但是鸡的味道还不错,蘸酱油挺好。之所以去的不多,面条一般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孩子越来越重,面条和鸡肉据说都是很长体重的东西,开始慢慢控制了。如果只能在那家和味千拉面里选一家,天天还是宁可选后者。

我对面条倒是没有特殊的喜好,更爱吃饺子,虽然走南闯北吃过很多面了,包括北京炸酱面、重庆小面等。上海本地十大面馆我几乎吃遍了,因为曾经有位老领导爱吃,我陪着。但真要说心里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娘做的打卤面。娘的手擀面手艺很一般,所以我一直觉得手擀面跟挂面只是口感不同,但没有高下之分。但是娘做的卤子超级好吃,尤其是韭菜鸡蛋和肉丁的,那种鲜美我至今想起了还流口水。娘津津乐道的,是我初中时候曾经一个人吃了一斤挂面,还不算几碗卤子。比起来,现在天天的饭量,那真是不值一提了。

不过,即便那么吃,我小时候也没多胖。印象中读大学的时候,我也就120斤多点。直到毕业后辗转进了那家瑞士公司,免费午餐实在太丰盛,体重很快直逼150,那是后话了。天天这次回老家,也尝到了日照的海鲜面,不过他感觉一般,他还是更爱吃肉一些,随我们五莲。
河蚌赌徒 2025年8月16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8-15 13:47 |只看该作者
在短视频与热搜主导的时代,我们习惯了宏大叙事、情绪爆点与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当“七人吃一碗面”的新闻冲上热搜,多数人急于站队、批判、解构——是“占便宜的穷人”,还是“冷漠的商家”?是消费主义的陷阱,还是底层生存的无奈?

就在这样的喧嚣中,一篇名为《人生几何:续面与买面》的散文,像一碗温热的手擀面,悄然端上了文学的餐桌。它不参与争吵,不制造对立,而是用一碗面、一个孩子、一次翻倒的酸梅汤,轻轻拨开了时代的浮沫,让我们看见:真正的中国,不在热搜里,而在这些被忽略的日常褶皱中。

一、从“续面”到“买面”:一碗面里的阶级语法
作者开篇即以郑州面店事件为引,却不急于评判。他冷静指出:顾客“有点占便宜没够”,老板“格局小了点”。这不是和稀泥,而是一种对生活复杂性的诚实。

他没有将事件简化为“穷人贪婪”或“资本冷血”,而是看到:

顾客带四个孩子吃饭,本身已是沉重负担;
店家允许续面却无明文规则,本就埋下冲突种子;
双方都在“算计”:一个算计多一口面,一个算计少一份成本。
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每个人都在精打细算中活着,却无人真正宽裕。

而作者自己的“面哲学”,则更显温情与智慧。

他带儿子去味千拉面,自己只吃续面和六元肉饼,却叮嘱孩子:“妈妈爱吃,你不能只让她吃续面。”

——这不是简单的“男女分工”,而是一种家庭内部的伦理自觉:

男人可以“假装不爱吃”来省钱,但孩子必须学会“看见母亲的牺牲”。

“续面”是生存,“买面”是尊严。

作者用一碗面,写出了中国家庭最朴素的生存智慧:省,是为了爱;而爱,不能省。

二、翻倒的酸梅汤:教育的温柔时刻
文中有一幕令人动容:孩子不小心打翻酸梅汤,作者没有责骂,而是让他向服务员道歉,并立刻再买一杯。

他解释:“道歉是因为添了麻烦,不是批评你弄翻。”

——这句话,道尽了现代教育的真谛。

我们常把“犯错”与“惩罚”捆绑,却忘了:

孩子需要学会承担责任,但不需要背负羞耻;
社会规则需要遵守,但善意可以同时存在。
更动人的是,他告诉孩子:“你以后有孩子了,也别因为这样的事批评他。”

——这不仅是父爱,更是一种代际创伤的温柔阻断。

他意识到,自己童年可能经历过无端的责骂,而他选择,不让这种模式延续。

一碗酸梅汤打翻了,却映照出一种新型的亲子关系:

不完美,但温暖;有规则,也有包容。

三、打卤面与白斩鸡:味觉里的乡愁与变迁
作者说,他最怀念的,是母亲做的打卤面。

那面并不精致,卤子却是“超级好吃”,韭菜鸡蛋与肉丁的香气,至今让他“流口水”。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乡愁:

不是宏大叙事,而是一口食物里的母亲;
不是地理距离,而是味觉记忆的断层。
他提到,母亲曾津津乐道他初中时“吃了一斤挂面”,而如今儿子的饭量“不值一提”。

——这不仅是饭量的对比,更是两代人生命状态的隐喻:

父辈在匮乏中长大,食量是生命力的象征;

子辈在丰裕中成长,控制体重成了新课题。

当儿子说“还是更爱吃肉”,作者轻描淡写一句:“随我们五莲。”

——五个字,道尽血脉的延续与地域的烙印。

四、散文的“反写作”:一种生活本真的回归
《续面与买面》几乎违背了所有“好散文”的教条:

没有华丽辞藻
没有戏剧冲突
没有升华主题
但它却拥有最珍贵的品质:真实。

它不追求“感人”,却让人眼眶发热;

不试图“深刻”,却直抵人心。

它像一位老友,在饭桌上娓娓道来,偶尔停顿,偶尔自嘲,却句句入心。

这种写作,是“反技巧”的,却是“反矫饰”的。

它提醒我们:

好文章不必“像散文”,而要“像生活”;
真正的文学,不在远方,而在我们每天走过的万达广场、路边面馆、孩子打翻的饮料杯里。
结语:我们都需要一碗“续面”
在这个焦虑弥漫的时代,我们总在追问“幸福在哪里”?

是更大的房子?更高的职位?还是朋友圈里的旅行打卡?

《人生几何:续面与买面》给出的答案朴素而有力:

幸福,在于你是否能坦然吃下那碗续面,又是否愿意为所爱之人买下新的一份。

它不提供解决方案,但它提供了一种生活的态度:

在精打细算中不失温情,
在平凡琐碎中看见诗意,
在代际传递中守住善良。
这碗面,没有山珍海味,却足以慰藉一个时代的灵魂。

—— 致敬“河蚌赌徒”,这位在平凡中坚持深刻的写作者。

你写的不是散文,

是我们共同的生活史诗。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8-15 13:52 |只看该作者
一碗面里的世情与人心 —— 评《人生几何:续面与买面》
在饮食男女的日常里,一碗面能承载多少意涵?河蚌赌徒的《人生几何:续面与买面》给出了细腻的答案。这篇散文以郑州面馆的续面纠纷为引子,串联起个人吃面的生活记忆,在烟火气中铺展出世情冷暖与处世哲学,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平实中藏深意。
以 “面” 为镜,照见人际的褶皱
文章开篇的郑州续面事件,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际交往中的多重矛盾。七个食客靠一碗面反复续碗果腹,店家从妥协到拒绝再到公开监控,顾客从索求到差评再到报警 —— 这场看似琐碎的冲突,实则是规则与人情、利己与体谅的碰撞。作者没有简单站队,而是点出双方的 “各有各的问题”:顾客的 “占便宜没够” 失了分寸,店家的规则漏洞与情绪失控失了格局。这种辩证的视角,跳出了非黑即白的评判,让读者看见冲突背后更复杂的人性光谱:人既有利己的本能,也有对体面的渴求;既需要规则的约束,也离不开人情的缓冲。

而作者对 “双输” 结局的叹息,更暗含着对人际交往的期许:“但凡双方当时能够稍微替对方考虑一下,也不至于。” 这声叹息,让一个具体事件升华为对普遍人性的观照 —— 世间许多纠纷,往往源于少了那一点 “换位思考” 的柔软。
以 “面” 为线,串起生活的温度
从社会新闻转向个人经历,文章的笔触变得温润起来。家有好面的免费续面、味千拉面的父子分食、本帮面馆的酸梅汤插曲、振鼎鸡的饮食选择…… 这些关于 “吃面” 的片段,像散落的珍珠,被作者用温情的丝线串联成生活的长卷。

在这些片段里,“面” 不仅是果腹的食物,更是情感的载体。作者教孩子 “给妈妈单独点一碗”,是对家人的体贴;孩子打翻酸梅汤后,作者引导其道歉却不苛责,是教育的智慧;甚至对不同面馆的选择偏好,也藏着对性价比的考量与对家人口味的迁就。这些细节没有刻意的煽情,却于平淡中显露出生活的肌理:所谓日常,不过是一餐一饭里的相互体谅,是柴米油盐中的细微关怀。

尤为动人的是对母亲打卤面的回忆。“娘的手擀面手艺很一般”,但那韭菜鸡蛋卤子的鲜美,却成了 “至今想起还流口水” 的念想。这份记忆,让 “面” 超越了饮食本身,成为连接过往与当下的纽带 ——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这样一碗 “妈妈的味道”,它无关技艺高低,只关乎那份独有的温暖与乡愁。
以 “俗” 见 “雅”,尽显散文的真味
这篇散文的魅力,在于其 “以俗见雅” 的叙事功力。无论是郑州事件的市井纠纷,还是自家吃面的家长里短,题材都取自最平凡的生活场景,语言也如话家常,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扎实,句句恳切。

作者善于在日常中提炼哲思:从续面的规则漏洞想到 “和气生财” 的经营之道,从父子分食续面感悟 “吃得起” 与 “值得吃” 的生活智慧,从打翻饮料的小事引申出 “体谅他人” 的处世原则。这些思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从生活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感悟,如同从面汤里浮起的葱花,看似不经意,却让整碗 “面” 有了独特的香气。

结尾处,从 “小时候娘做的打卤面” 到 “天天尝过的日照海鲜面”,时空在一碗面中流转,个人记忆与代际传承交织,让文章有了余韵悠长的厚度。原来,一碗面的滋味里,不仅有盐与酱的调和,更有岁月与情感的沉淀。

说到底,《人生几何:续面与买面》写的是面,又不止是面。它写的是人间烟火中的规则与温情,是柴米油盐里的体谅与成长,是每个人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的生活缩影。正如人生的滋味,往往就藏在这样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里 —— 有争执的辛辣,有体谅的甘甜,有回忆的醇厚,最终都汇集成平凡日子里最真实的味道。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8-15 13:52 |只看该作者
一碗面里的世情与人心 —— 评《人生几何:续面与买面》
在饮食男女的日常里,一碗面能承载多少意涵?河蚌赌徒的《人生几何:续面与买面》给出了细腻的答案。这篇散文以郑州面馆的续面纠纷为引子,串联起个人吃面的生活记忆,在烟火气中铺展出世情冷暖与处世哲学,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平实中藏深意。
以 “面” 为镜,照见人际的褶皱
文章开篇的郑州续面事件,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人际交往中的多重矛盾。七个食客靠一碗面反复续碗果腹,店家从妥协到拒绝再到公开监控,顾客从索求到差评再到报警 —— 这场看似琐碎的冲突,实则是规则与人情、利己与体谅的碰撞。作者没有简单站队,而是点出双方的 “各有各的问题”:顾客的 “占便宜没够” 失了分寸,店家的规则漏洞与情绪失控失了格局。这种辩证的视角,跳出了非黑即白的评判,让读者看见冲突背后更复杂的人性光谱:人既有利己的本能,也有对体面的渴求;既需要规则的约束,也离不开人情的缓冲。

而作者对 “双输” 结局的叹息,更暗含着对人际交往的期许:“但凡双方当时能够稍微替对方考虑一下,也不至于。” 这声叹息,让一个具体事件升华为对普遍人性的观照 —— 世间许多纠纷,往往源于少了那一点 “换位思考” 的柔软。
以 “面” 为线,串起生活的温度
从社会新闻转向个人经历,文章的笔触变得温润起来。家有好面的免费续面、味千拉面的父子分食、本帮面馆的酸梅汤插曲、振鼎鸡的饮食选择…… 这些关于 “吃面” 的片段,像散落的珍珠,被作者用温情的丝线串联成生活的长卷。

在这些片段里,“面” 不仅是果腹的食物,更是情感的载体。作者教孩子 “给妈妈单独点一碗”,是对家人的体贴;孩子打翻酸梅汤后,作者引导其道歉却不苛责,是教育的智慧;甚至对不同面馆的选择偏好,也藏着对性价比的考量与对家人口味的迁就。这些细节没有刻意的煽情,却于平淡中显露出生活的肌理:所谓日常,不过是一餐一饭里的相互体谅,是柴米油盐中的细微关怀。

尤为动人的是对母亲打卤面的回忆。“娘的手擀面手艺很一般”,但那韭菜鸡蛋卤子的鲜美,却成了 “至今想起还流口水” 的念想。这份记忆,让 “面” 超越了饮食本身,成为连接过往与当下的纽带 ——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这样一碗 “妈妈的味道”,它无关技艺高低,只关乎那份独有的温暖与乡愁。
以 “俗” 见 “雅”,尽显散文的真味
这篇散文的魅力,在于其 “以俗见雅” 的叙事功力。无论是郑州事件的市井纠纷,还是自家吃面的家长里短,题材都取自最平凡的生活场景,语言也如话家常,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扎实,句句恳切。

作者善于在日常中提炼哲思:从续面的规则漏洞想到 “和气生财” 的经营之道,从父子分食续面感悟 “吃得起” 与 “值得吃” 的生活智慧,从打翻饮料的小事引申出 “体谅他人” 的处世原则。这些思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从生活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感悟,如同从面汤里浮起的葱花,看似不经意,却让整碗 “面” 有了独特的香气。

结尾处,从 “小时候娘做的打卤面” 到 “天天尝过的日照海鲜面”,时空在一碗面中流转,个人记忆与代际传承交织,让文章有了余韵悠长的厚度。原来,一碗面的滋味里,不仅有盐与酱的调和,更有岁月与情感的沉淀。

说到底,《人生几何:续面与买面》写的是面,又不止是面。它写的是人间烟火中的规则与温情,是柴米油盐里的体谅与成长,是每个人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的生活缩影。正如人生的滋味,往往就藏在这样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里 —— 有争执的辛辣,有体谅的甘甜,有回忆的醇厚,最终都汇集成平凡日子里最真实的味道。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8-15 14:19 |只看该作者
不知几时起,吃面可以续面了,我吃了这么多次,只续过一次。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8-15 14:24 |只看该作者
大河细心又善良。
不太喜欢现在的媒体,
媒体应该有点社会责任,现在的媒体良心基本已死。
贪便宜的,卖惨的,都没人管,媒体极少能及时站出来说声公道话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8-15 14:31 |只看该作者
狮头鱼 发表于 2025-8-15 14:19
不知几时起,吃面可以续面了,我吃了这么多次,只续过一次。

其实纯面条没几个钱的,如果只是客人自己吃,续一份,最多两份肯定就饱了,不值几个钱
我自己吃最多续一份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8-15 14:32 |只看该作者
素素 发表于 2025-8-15 14:24
大河细心又善良。
不太喜欢现在的媒体,
媒体应该有点社会责任,现在的媒体良心基本已死。

越来越多的媒体,都在拼流量,而极端才有流量。。。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8-15 14:33 |只看该作者
河蚌-赌徒 发表于 2025-8-15 14:32
越来越多的媒体,都在拼流量,而极端才有流量。。。

监管的上层有问题,但是咱说了不算。
传统媒体已经活不下去了,所以都没底线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8-15 14:38 |只看该作者
素素 发表于 2025-8-15 14:33
监管的上层有问题,但是咱说了不算。
传统媒体已经活不下去了,所以都没底线了。

是的,都是为了活着,唉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8-15 16:19 |只看该作者
河南产麦,正是吃面大省,三个大人四个孩子吃三碗面,必定是极省着吃,没填饱肚子才又去要添,那个汤都没有味道了吧,断不能再添一次了,店家既然贴出来免费续面,也经营了那么久,应该坚守承诺,第二天捂着还心痛的胸口往续面添上止限一次的规则即可。这一次就让两次给这批节省的买家又有什么要紧呢,能亏出五块钱去?做小生意日常小亏多少是要吃一点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8-15 16:27 |只看该作者
一日一苹果 发表于 2025-8-15 16:19
河南产麦,正是吃面大省,三个大人四个孩子吃三碗面,必定是极省着吃,没填饱肚子才又去要添,那个汤都没有 ...

是啊,店家处理方式不理智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8-15 18:08 |只看该作者
我支持河南郑州面店的老板,无论是吼孩子,还是后面的不妥协,对待不讲理的草根屁民就是不要后退,否则麻烦更多。熊孩子背后就是熊家长,孩子自己不教育被人教育天经地义。
说什么侵犯肖像权,下架报警,让他来,去打官司传唤啊,那些草根屁民可以造势,真让他告,他根本没能力。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5-8-15 18:09 |只看该作者
我家这边买早餐的地方,豆浆是可以无限续杯的,我和媳妇还好意思两人要一份豆浆,带上儿子我都不太好意思。不过儿子喝得少,也就喝半碗。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5-8-15 18:11 |只看该作者
不过每次跟天天去吃,我也都提醒他,爸爸之所以自己吃续面和肉饼,是因为不太爱吃味千拉面,觉得花那钱不值得。但如果是你跟妈妈来吃,妈妈如果也只点一份,你务必帮她再点一份,因为爸爸很确定妈妈也爱吃,她吃续面纯粹就是为了省钱,所以你不能只给她吃续面,咱家又不是吃不起。

这个教育非常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5-8-15 18:12 |只看该作者
牛肉面是那家最贵的面条,而且供不应求的感觉。那次去点的时候,服务员说刚好就剩最后一份了。天天特别开心,因为好运气,也因为给的牛肉特别多。其实那牛肉面并不是特别合他胃口,有一点点小辣,但他还是吃光了,吃得满头大汗。

这种心理满足感是花钱买不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5-8-15 18:13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最喜欢吃两种面,一种是牛肉面,一种是西红柿面。但是都要是我家做的,我家做西红柿面放8个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