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天有几只败絮对阿牧的文采发出了灵魂拷问,大概是不相信这世间有如此完美的男子吧,脚趾头把地板抠出老鼠印,终于眼光不约而同看向了难以捉摸或可说道的方向———阿牧的文采。
儿子总是眼巴巴地问我,子曰子曰,圣贤那么完美,会拉屎吗?在他看来总算找到了一个缺点,来慰籍他的叛逆之心。
不单拉屎,孔子还有后代,也有过激情燃烧的光屁股岁月,圣贤也是人啦。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参,笨鸟先飞的最早代言人,吾三省吾身的发明者。天赋不高文采不强,谨遵德行被后世称颂,后代曾文正公也不聪明,依然是操守作刀剖解自己,立言立德立功,成为半个圣人。德行才是人的根本,知文采而不知德行为何物者有何面目生而为人?
杨三件的蛤蟆文一出,教养散落一地,蛤蟆就成了自证,惹得阿牧还要怜悯一番,代其父而教之。
米国家庭平均6.5本圣经,出行带简装版,床头放精装版,小孩成人就送一本。在他们看来,人有圣经管着,德行就让人放心。没有信仰就不值得信任。
中国的圣经就是论语,子曰为圣,游子为贤,有本论语,就是面对圣贤,脑门正中央一根天线直达天听,使德行得到指引,心里有好恶,人生有方向。论语,可传一本给杨三件,做德行之萌芽。
中华民族还是一个家文化,家族有祠堂,人活到六十岁没有干坏事就可以在祠堂告慰祖宗,然后摆顿宴席,为清清白白过了一生接受家人的祝福,让堂堂正正得到赞颂,为磊落的心灵找到归宿,给自律以温暖。卑贱的杨三件倘若家族凋敝没有祠堂,可改与吾姓,就可约束其妄语,修正其浅薄,滋养出君子之心,雄浑其精神。不过,要有虔诚之心,对我行叩拜之礼方可在户口薄上盖上戳。
人之三堂,学堂,祠堂,还有一堂就是居家中堂,天地国亲师,神龛每日敬香,心中有天地,人生有敬畏,活得就有担当。如此这般,不管家在何处中堂正中恭恭敬敬即贴上一副,有了来客竟无一人戏谑,倒是对本人这份厚重给予认同和信赖,厚道之家必有余庆。也得托了这厚重的福报,哥生得一副堂堂正正的大中华面孔,生活工作风调雨顺。
我见杨三件鬼鬼祟祟一副邪魅之态,于生活四处奔波,狐游不定,这方法得了去,好生修养身性,必有裨益,起码可脱猴相,入得端庄。
教育的意义是成人的教育,君子不器,不当工具。耶鲁大学校长曾说过,如果通过四年的大学教育,我们的学生成为了合格的专业人才,那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专业的人才不就是工具么?文采不也就是工具么?如果还有人跟人比文采,不过是你是棒槌看不起榔头,来自二笔的愚蠢类比。
此篇的教育意义在于让杨三件脱了蛤蟆皮,找到属于人的本质,相当于植骨,犹如再造。恩情似海深,孝顺何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