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与6位元帅地位相当,建国后官越做越小,后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2025-09-07 11:55 发布于:天津市
1952年初春的一个清晨,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同志神色凝重地快步走进中南海丰泽园。他手中紧握着一叠厚厚的机密文件,这些材料详细记录着一项党内清查行动的结果。当毛主席接过文件仔细翻阅时,发现其中赫然指控一位名叫王盛荣的老同志利用职务之便,侵占了巨额公款,情节十分严重。然而毛主席眉头紧锁,对这个结论表示强烈质疑。他立即指示成立专项调查组重新彻查此案。经过深入细致的复查,真相终于水落石出,结果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王盛荣的早年经历充满艰辛与坎坷。1907年出生于湖北一个贫苦家庭的他,年仅13岁就不得不进入汉口的一家纺织厂当童工,用稚嫩的肩膀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暗无天日的工厂里,他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却经常遭遇工头的刁难和毒打,微薄的工钱也屡遭克扣。这些苦难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反抗的种子,他渴望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劳资关系,让工人阶级能够活得更有尊严。1926年,19岁的王盛荣遇到了人生的转折点。当时正在武汉开展工人运动的项英同志,经过长期观察后,发现这个年轻工人思想进步、意志坚定,是个值得培养的革命苗子,于是主动与他接触,向他宣讲革命道理,最终成功引导他加入了革命队伍。 当听到革命的目标是要推翻资本家压迫时,王盛荣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从此他的人生就与红色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1927年,20岁的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决定选派一批优秀青年赴苏联深造,王盛荣有幸与周恩来、瞿秋白等党内重要领导人同批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苏联的三年时间里,他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和军事知识。1930年学成归国后,他于当年10月奉命前往中央苏区工作。然而1931年底至1932年中旬,党内\"左\"倾错误思想泛滥,给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在苏区工作会议上旗帜鲜明地反对继续推行\"左\"倾路线,要求立即纠正错误。但这一正确主张却遭到排挤,毛主席的军职和党政职务被一降再降,最终被迫离开苏区,转往赣南开展游击战争。1932年底,苏区召开重要会议时,周恩来特意派王盛荣前往赣南接毛主席回来参会。当王盛荣赶到毛主席在赣南的临时驻地时,突然枪声大作,原来敌军已经发现了毛主席的行踪,正发起突袭。危急关头,王盛荣立即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奋勇迎敌,经过激烈战斗成功击退敌军,确保了毛主席的安全。事后,毛主席恢复原职,在中革军委换届时,特别提名王盛荣担任军委委员,使其与朱德、彭德怀等六位后来的开国元勋享有同等地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盛荣先是在武汉从事地下工作。1938年武汉沦陷后,他被派往河南开辟敌后根据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仅用两年时间就将游击队发展壮大到2000余人,装备了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等武器,战斗力堪比正规部队。党中央将其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的一个团,后来该部又与李先念将军的部队合并,扩编为一个师级作战单位。 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时,原本没有安排王盛荣参会。但他怀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主动要求旁听会议,却被警卫人员拦在门外。毛主席得知后,立即指示允许他入场。会议期间,他每天都认真做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彻夜钻研,力求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同年,解放战争即将爆发,党中央决定将战略重点转向东北。王盛荣闻讯后主动请缨,虽然毛主席希望他留在延安工作,但他又找到陈云同志再三请战,最终获准带领百余名干部战士秘密出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在东北工作仅数月就不幸遭遇意外,一颗走火的子弹击中他的左腿,因伤势过重不得不截肢。这次重伤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能力,使他不得不转入后勤部门,错过了许多重要发展机遇。新中国成立后,他甚至一度被安排到基层工厂工作。 1952年的那起\"贪污案\"后来经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查明,完全是一起冤假错案。1957年,在毛主席关怀下,他出任湖北省政府重要职务。但1959年又被错划为\"右派\",历经坎坷,直到1979年才获得平反。王盛荣同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革命者,既有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又具备扎实的行政工作能力。如果不是1946年那次意外,以他的才能必定能为革命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