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诡异而温情的国际关系——宋辽的大国博弈
查看: 22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诡异而温情的国际关系——宋辽的大国博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5-9-7 2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宋朝应该都比较熟悉,连北宋南宋算一起,建国于960年,灭亡于1279年。我们在学历史的时候,我指的只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的历史,一切从简吧,只是学个脉络。在这样的历史构架中,我们会习惯于唐宋元明清这样的说法,连卖酒的、卖汽车的都要搭个噱头。潜意识当中,我们会以为宋朝也是像汉唐明清一样,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朝代。
这种说法也不算错,如果单是从文化来说,宋朝确实做到了延续汉文明的道统,延续了儒家文化,在作为中国文明传承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从政权和疆域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残缺的文明,哪怕是在中原这片汉文明发源地和文明启动的策源地来说,终宋一朝,也未能完全统一。甚至被这片土地的异族,我们以为的蛮夷也曾经一度认为宋朝无非是和自己一样的儒家文化的分支之一。
蛮夷入华夏则华夏之——从儒家观念来说,确实没毛病。更久远的历史上,对于商朝来说,周也是蛮夷。战国之际,楚国何尝不是中原文化心中的蛮夷。(顺便说一下,楚国在当时,是不是有点像欧洲的俄罗斯)
刚才说到的异族之一,就是契丹(为什么说之一呢?因为女真也是这么看待宋朝)
比起宋朝,如果从民族的角度来说,契丹是小字辈,在唐初才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而且长期依附于突厥和回纥。但是作为一个政权来说,资格就老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的时候,还是五代的后梁时期,是五代的开端,比北宋立国早了半个世纪。大家熟悉的儿皇帝后晋石敬瑭,因为做皇帝心切,捐献了让汉民族和北宋历代统治者心疼了一个多世纪的幽云十六州。也就是现在的山西河北北京天津一带。曾经的燕赵悲歌只能作为一种诗词的余韵成为一个民族和政权长久的伤痛。
再现实一点来说,北宋自立国之后,就不可能容忍这样的地缘政治存在。北宋建都于开封,除了黄河,无险可恃。可以说,在与生死敌国契丹之间,只隔着辽阔平坦的华北平原。
所以,从宋朝立国开始,统治者的政治尊严、国防安全的需求、儒家文化的大一统意识,都让宋辽之间(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契丹改国号为辽)成为不死不休的宿命之敌。
太祖初立宋朝,其策略是先南后北,并不是太祖的仇恨值和领土渴望度不高,只不过我们作为历史的评判者,可以猜测,平定南方后蜀南唐等南方政权之后,宋朝才会获得更大的军事纵深和经济支持。
宋太祖和他的兄弟太宗合伙做到了这一点,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北伐契丹——时机已到?
后世评价,赵家两代皇帝,比较起来,从权谋来说,不分上下,从大局观来说,赵二不及赵大远矣。
于是后来就有了雍熙北伐,就有了赵光义在后代驴车漂移高粱河车神的美称。
从此,仇恨的记录上不仅是政治和地缘,又为赵氏子孙增添了祖宗之耻的伤疤。
再往后,就是澶渊之盟。契丹不胜而胜,宋真宗被强迫亲征,据说宋军以八牛弩射杀契丹主帅。但是最终的结局,却是签订了一个弱势的澶渊之盟。(忽然想起了《尼布楚条约》)换来了宋辽之间一个多世纪的和平,于是宋真宗就可以在余生中反复庆祝,西拜后土,东行封禅来将屈辱包装成可以炫耀的功绩(未必是开丧事喜办之先河,至少是杰出代表)。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5-9-7 20:01 |只看该作者
想弄个连载的
怕版面弄乱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5-9-8 17:33 |只看该作者
跟着学习思考,老师厉害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5-9-8 17:34 |只看该作者
疆域的家国概念和文明传承的家国概念,始终有矛盾—
爱国的概念所以内核不变,但是外延一直在变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5-9-8 21:00 |只看该作者
四手 发表于 2025-9-8 17:34
疆域的家国概念和文明传承的家国概念,始终有矛盾—
爱国的概念所以内核不变,但是外延一直在变

只有自然规律是不变的,其它的我们当时以为是永恒的,都在变化,甚至我们每个时代都以为这个时代的价值才是真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5-9-8 21:17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一直说到这里,还都是在铺垫,写这么多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渲染宋辽之间的宿命仇恨,有了这样的铺垫,读者(假如有读者的话)才会更深地体会到宋辽两国从宋仁宗开始的脉脉含情的国际关系是多么诡异。

虽然最近看宋史多了点,并不是意味着我对其它时期的历史完全无知,我得承认,我确实看书少,也得欣慰得说,我看了点书。

在宋朝之前,甚至可以说在宋仁宗之前,我确实没有看到敌对的两国之间有这么难以用今天思维理解的关系。

我无法穿越,但是我知道,我们现在的理所当然,可能在某个历史时代就是大逆不道难以理解。

同理,也许当时的理所当然让今天平庸如我,也会无法理解。

《澶渊之盟》签订之后,宋辽两国的百姓和大臣们估计都会弹冠相庆,用错词了,老百姓是没有冠可弹的,或许会弹脑门吧。

《澶渊之盟》的背景了意义了是另外一个话题,我现在想说的就是,这确实是一个符合儒家思想的和约。

《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此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瀛、莫二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毕竟契丹这个民族形成的年代太早了,被汉民族的儒家文化浸泡地也足够久。于是以儒家文化为前提的和约在双方看来,实在没有什么违和感。

你能想象,欧洲的百年战争,或者三十年战争,双方的和约有一条是两边论辈分吗?

在儒家思想看来,凡是战争,必然不义,以战争获利,简直是背弃大义,所以,我们从来不提战争赔款的事。

但是,双方都接受了,而且都有点迫不及待,曹利用签约归来,宋真宗马上询问赔款金额,老曹大概是跑得喘不过气了,以手加额,伸了三个指头,宋真宗大怒,三百万吗?你是怎么办事的。曹利用喘过气说:官家,是三十万。真宗长处一口气说,确实不多。

这告诉我们,在去商场买东西的时候,特别是买大件的时候,别直接给那些精明的销售透漏自己的消费底线。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5-9-9 00:39 |只看该作者
尝曰 发表于 2025-9-8 21:00
只有自然规律是不变的,其它的我们当时以为是永恒的,都在变化,甚至我们每个时代都以为这个时代的价值才 ...

嗯嗯,真好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5-9-9 00:40 |只看该作者
我无法穿越,但是我知道,我们现在的理所当然,可能在某个历史时代就是大逆不道难以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5-9-9 00:40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段,幽默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5-9-9 11: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座有兰言 于 2025-9-9 11:54 编辑

再往后,就是澶渊之盟。契丹不胜而胜,宋真宗被强迫亲征,据说宋军以八牛弩射杀契丹主帅。但是最终的结局,却是签订了一个弱势的澶渊之盟。

============
看澶渊之盟的内容,似乎也谈不上弱势,其实就是建了个自贸区,其后产生的贸易逆差,却把辽国给整惨了。至于那个军旅之助,简单点说,就是辽国养着军队,必须打仗,不打就养不起,于是大宋就用了个折中的办法,给你点钱,就算你不打仗的补贴。因为你要打仗,我就要派兵,谁打得过谁不知道,但花销一定要比这军旅之助要多得多。从一百万到三十万这事,就可以看出真宗喜欢算帐。宋太祖很牛,宋太宗是个猪队友,到真宗是玩了个平衡术,从军事战转而打贸易战。东坡有语:真宗自澶渊之役却狄之后,十九年不言兵而天下富。在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中,这么长的和平期,是少见的。至于忘战去兵,这是另外一件事。翻看历史,天下战争与国力没太大关系,就看领导是个什么性子的人。政治、经济、军事是相辅相成的,此间失衡,于国于民便是灾难。元朝兵力这么强,不也一下子就没了。

路过,胡扯几句。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5-9-9 15:49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5-9-9 20:49 |只看该作者
座有兰言 发表于 2025-9-9 11:21
再往后,就是澶渊之盟。契丹不胜而胜,宋真宗被强迫亲征,据说宋军以八牛弩射杀契丹主帅。但是最终的结局, ...

有一些道理

但是啊
但是

这种边境贸易,在今天看来,是双赢的,宋朝轻易地抹掉了岁贡的损失,依然长期贸易顺差。

但是,那时,是要讲究名的,宋朝是进贡一方,无论获利多少,但是损失的是***上国的尊严。

所以仇恨是不可消除的。只不过暂时被太平给隐藏起来了。

只是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比如马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5-9-9 20:55 |只看该作者
然后呢,天下太平——以双方的认知来说,宋和契丹加起来就是天下了。

已经开了科举,极端崇拜宋文华的契丹族和以儒家文化正统传承者自居的大宋,当然会很守信用地遵守这样的和约。于是,战争结束,在必要的互相提防之余,双方就开始了温情脉脉的国际交流。

这种交流,在宋仁宗临朝42年间,终于达到了前后没有朋友的国际关系的范例。让今天的特朗普大统领和普京等大帝看到之后也会为之汗颜。

首先是一些礼节性的来往,今天看纯粹是礼节性,或者叫做国际惯例,这个国际,国际上普遍理解为西方创立的外交基本准则。但是,当时可以说是在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下,宋辽双方共同开创的外交先例。

这些礼节性往来,甚至不能仅仅说是一种礼节。既然双方论了辈分了,那自然就是亲戚,既然是亲戚,那一样会有亲情。宋辽之间(当时还是宋和契丹),这种亲情都不仅仅是形式了,说一句含情脉脉,真情往来,真不算夸张。

双方的国家大事一定是要有所表示的,搁到今天就是比较亲的远房亲戚之间,对方有啥红白事,一定是要有所表示的。某一方皇帝即位,要派使节庆贺,这个可以有,今天也是这样,不管你事先支持谁,但是对方一旦当选,我们哪怕纯礼貌地,也得发个贺电。如果是白事,也一样不马虎,你家的皇帝崩了,那样衷心表示哀悼,你家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崩了,也是一样要专门派使节吊唁问候的。这种吊唁已经不是纯粹礼节似的,你敢想象,川普挂了,普京大帝号令一声,全国放假,降半旗致哀?但是,宋仁宗期间,就是为了对方皇帝的去世,辍朝七日,就是放了个假为对方举哀。
为什么说,这种哀悼不是纯粹礼节式的。因为《宋史》记载,宋真宗仁宗去世,对方的耶律洪绪驾崩,双方都是真诚互派使者,反复索要对方的遗物留作纪念。有时,一方皇帝驾崩,不等对方索要,主动把自己这边死者的遗物遗像送给对方留念。

你把这叫做敌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