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5-9-11 00:23 编辑
教师节聊孔子:从丧家犬到万世师表的“秘籍与蹊径” 文:公理力
春水兄日前发过一个不错的帖子《孔子堕三都和周遊列国》,解读孔子何以走上周游列国的坎坷之路。
在公某不久前发的《也谈读书:究竟有用?还是无用?》帖文中,曾涉嫌武断地把人才分为两大类:理论家和实干家。前者如黑格尔、马克思,后者如袁世凯、毛泽东。我们身边也总能见到这两类人。前者夸夸其谈起来,头头是道,实干起来,真不行;而后者,理论思维不见得多好,但做起事来,就很能耐。
今人眼中的孔夫子,无疑属前者,典型的学者型人才。但2500年前的社会,包括当政者和夫子本人,固然不可能有这样的认知。
在众弟子舆论“哄抬”下,鲁国国君及权贵阶层也不知深浅地以为,这位识见无出其右的教书匠,应该也是治国理政的大才,于是乎,便有了夫子染指政客圈的高光时刻。忘却当年的“畜牧局长”挫折,梦幻般就成了鲁国大司寇,更成了鲁定公的临时“首相”。
以匡扶周礼为最高理想的夫子,最大的恨当属鲁国君权长期旁落于三桓。权力到手的夫子恍惚中自己就是救世主,全然没有意识到,他的高光时刻纯属三桓一时的隐忍路数,包括高估了权贵圈的纲常、道德与操行,当他把堕三都当成削三桓的必要路数那一刻,就注定了其政坛走麦城的命运。
此乃书生怀揣崇高理想与屠龙术而不自量力,导致满盘皆输悲剧的典型案例。
但是,如果打破习惯思维定势,能够换个角度审视孔夫子的失败,就不难发现,此乃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必要程序。正因他的政坛完败,才有55岁高龄被迫走上周游列国之路。而在漫长的14载长征磨难中,夫子丧家犬般的狼狈境遇才是其最耀眼的光辉历程,更是他最大的精神财富,也才最终成就夫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以及世界四位先贤之一的地位和尊荣。
这便是公某眼中孔夫子从丧家犬到万世师表华丽蜕变的“秘籍与蹊径”。
最后,假如孔夫子当年在鲁国政坛混得风生水起,中国或许会多一位至死辅佐君王的忠诚臣子,但必然错失这位2500年来无任何比肩者的华夏民族第一大贤、中华文化在世界大舞台上的最佳名片、二维码。
教师节了,聊一聊孔夫子,也算是纪念这位教师爷的真正鼻祖吧。
|